46 龚紫轩举杯成交易 杨绍清穿越法兰西(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4887 字 2019-09-24

“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大使阁下,我在这里并没有追究使团去向的意思。只是想提醒一下阁下,虽然北海海域因为荷兰与英国的交战变得危机四伏。但这不代表走陆路就会安全。这些日子法国的政局很动荡。”菲尔德意味深长的说道。

可龚紫轩却只是礼貌的回敬道:“谢谢,菲尔德先生您的提醒。不过女皇指派的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而且我也坚信杨副使他们能完成自己的任务。”

事实上,就在龚紫轩与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会晤之时,杨绍清早已带着另一批使团成员,在郑森指挥的亲卫营护送下,穿过荷法边境踏上了法兰西王国的领土。英荷开战虽阻止了两国间的海上通道,却并不能让杨绍清打消去英国的决心。在他看来不去访问英国,就等于没来过欧洲。况且在英国还存在着好几个世界顶级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为了寻访世界科学界的“卧龙雏凤”,杨绍清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一次危险之旅。而他的这一勇气也得到了博雷利、惠更斯、玻意耳三人的一致支持。于是众人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使团最终决定由郑森率领的一个连的亲卫营护送,杨绍清、顾炎武等十六名使团成员,外加博雷利教授等三名外籍学者,一同前往敦刻尔刻,并在那里与使团的“貔貅”号会合,横渡英吉利海峡前往英国。而龚紫轩则率领剩余的使团成员留在荷兰,一方面招募那些慕名尔来的学者与工匠;另一方面则继续静观其变。

在杨绍清的印象当中,孙露口中的法兰西是一个浪漫、自由的国都。然而当乔装打扮的使团进入高卢平原时,一路上的情景却震撼了每一个随行成员。如果说威尼斯与荷兰两国,给中国使节留下的印象是繁荣、富庶、又略带一些混乱的“升平世”。眼前的法国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离乱世”。残破萧条的村庄,面黄肌瘦的农民,以及那些犹如幽灵一般徘徊在野地的游民。简直就是一副红毛版的“饥民图”。

如此熟悉的情景不禁让杨绍清等人想起了甲申年间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幕幕悲剧。毕竟这些悲剧在中国才刚结束几年而已。很容易就会引起众人心中深藏的共鸣。却见此时座在车中的顾炎武,紧锁眉头叹息着问道:“咳,饥民遍野、盗贼横行。此国难道就是欧洲第一陆上强国法国吗?”

“法国已经风光不再了。他们的君王路易十四世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而已。根本没能力应付如此颓废的国势。这就是君主国家的悲哀啊。君主本身的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如果是在共和民主的国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共和国的命运是绝不会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作为铁杆共和份子的博雷利教授,不失时机的又为共和主义表了一番功。

“要是法国真是因为国主年幼而陷入混乱的话。那绝对不是幼主的过错,而是幼主麾下的臣子没有尽到责任。”信奉“贤君良相”的顾炎武不敢苟同的反驳道。

“我倒是觉得法国如今会这么乱,不是因为路易十四的臣子无能,而是因为他们太过聪明了。每个人都想利用年幼的小国王谋取无上的权力,结果搞成了现在这副模样。”惠更斯一针见血的指出道。

“是啊,听说去年巴黎的平民叫嚷着‘我们要面包、我们要自由、皇帝去死、不要贵族!’把法王路易十四又赶出首都。我们的车队正在接近巴黎,最好还是绕道而行,小心一点的好。”经历过英国内战的玻意耳显然比惠更斯等人要谨慎得多。

我们要自由、皇帝去死?这个口号好熟悉啊。杨绍清很快就联想到了孙露当初与他提过的法国大革命。据说那次起义的革命者将法国皇帝的脑袋都砍了。可是那终究是路易十六时期的事情了。难道说法国人提前二百年革命了?!

正当杨绍清纳闷之际,博雷利为他解答了这一疑惑:“这么说巴黎的投石党又起义了吧。”

“投石党是些什么人?他们经常造反吗?”顾炎武好奇的问道。

“顾先生,投石党是由巴黎市民和宫廷贵族组成的反对王权的组织。他们不满法国红衣首相马萨林左右摄政王太后和年幼的法王路易十四。就在四年前法国宫廷颁发敕令,停发4年各地高等法院法官俸禄。为此巴黎高等法院联合各地法院,以整肃政府弊端为名,提出27条建议,要求撤回国王派往各地的监察官,厉行财政改革,保障人身自由。于是法国太后与首相马萨林下令逮捕领导运动的p.布鲁塞尔等3人。他们的独裁举措引起了巴黎民众愤怒,投石党自此起义。马萨林与王室被迫逃离巴黎,将宫廷迁至圣日尔曼。不久英王查理一世被处决的消息传至法国,王室为之惊骇。宫廷遂与投石党妥协。马萨林宣布自我放逐,并大赦天下,释放了被捕的投石党领袖。但红衣主教马萨林与投石党的分歧并未就此解决。去年3月,投石党要求召开三级会议,但遭到了马萨林与太后的极力反对。结果,投石党与西班牙结盟与王军激战,将法国太后、国王和马萨林再次赶出了国都巴黎。”惠更斯头头是道的解释道。

“哦,这投石党算是在借外兵清君侧吗?”顾炎武以嘲讽的口吻反问道。与外国结盟攻打自己的君主,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乱臣贼子的行为。他不明白惠更斯等人为何在言语间如此袒护这些人。可回头想来,威尼斯、荷兰、英国都是没有君主的共和国制国家,英国人甚至还把自己的国王绑去了菜市口。他们会与所谓的投石党惺惺相惜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当惠更斯想要询问顾炎武“清君侧”是什么意思时,平稳行驶着的马车突然来了个猛烈的急刹车。还未等车中的乘客搞清楚状况,车外的郑森便急匆匆的跑来告戒道:“起禀大人,外面出现了一支不明身份的军队。安全起见,请各位大人先不要下马车。”

听郑森这么一说,众人赶忙拉起了车帘向外张望起来。却见前方的高地上黑压压地出现一大群人马。这支部队锦旗飘扬,彩衣亮甲。一看便知是一支能攻善战的劲旅。而为首的将领更是引人注目。只见他黑衣黑甲,脚跨有金饰装饰的黑色战马,棕色的短发随风飘扬。虽然此人一身漆黑,却给人以一种猛如烈火的感觉。面对如此宛若天将下凡之人,杨绍清不由惊叹道:“好一员猛将!他是谁?”

“路易.波旁。投石党的领袖。”惠更斯沉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