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受官司讼师开天价 接状纸衙门审衙门(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4847 字 2019-09-24

“这么说来,最后还是由有识之士们大出血请来了董志宁咯。”越听越觉得有趣的孙露兴致勃勃的说道。

“回陛下,正是。听说今天早晨,董志宁的状子就已经递到了大理寺衙门。汤大人也收下了状子。虽然状子的内容董志宁并未向外界公开。不过臣妾从大理寺得到消息说,那董志宁代表刘富春及其乡人状告的既不是那周仁贵、钱二牛,也不是知县邵本兖。而是告整个杞县衙门违反操作规程、玩忽职守,致使公社农户在财产和精神上遭受损失。他不但要求大理寺撤消先前杞县衙门与钱二牛关于公社土地的交易,还连带向杞县衙门索赔十万银圆。”董小婉瞪大了杏目以惊讶的表情诉说道。

董小婉原本以为女皇陛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和自己一样感到惊愕。却不想,女皇只是低头沉思了一下,便点头满意的赞许道:“恩,这个董志宁有些门道。有识之士们的那三千银圆没有白出啊。”

“可是陛下,那可是整整十万银圆啊。这不是在漫天要价要挟朝廷吗。再说怎么算这事错的都是那知县邵本兖,怎么能告到衙门头上来呢。”董小婉难以理解的说道。说实话,古往今来民告官的例子却也不少。但这里的“官”所指的是官员而不是官府。而像董志宁这般将衙门告上大理寺的,可谓是前无古人的惊世之举。这在以前政法合一的年代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一件事。要知道一个官员败诉了,百姓在拍手称快之余至多觉得这个官员个人品性不好所以才得此报应。可若是一个衙门败诉了,那会是怎样一番情景,衙门乃至朝廷的威严何在。虽然董志宁并没有向外界公布自己的状子。但凭借各大报纸神通广大的渠道,估计用不了多久这消息便会传遍京师的大街小巷。此时的董小婉仿佛已经能够想象到京城炸开锅的情景了。

然而孙露却满不在乎的说道:“怎么不能告衙门。我中华的律法上可是明确规定衙门也是可以起诉的啊。朕倒是认为董志宁此举做得漂亮,算是告到点子上来了。无论是起诉周仁贵还是那邵本兖,就算赢了官司,刘富春他们至多也就是拿回自己的原先的土地,要想得到赔偿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而董志宁现在起诉杞县衙门,一旦官司打赢除了因得的土地农户们还能得到附带的民事赔偿。这笔帐怎么算都是划算的啊。”

“咳,陛下啊。刘富春他们划算了,陛下您可就不划算了。那杞县豆腐干点大的地方,衙门里哪儿来的十万银圆赔给老百姓哦。到时候这笔仗还不是算到了朝廷头上。要陛下您破费吗。”董小婉不无忧虑的说道。

“哎,本来这件事上朝廷就存有诸多不档之处。就算董志宁不索赔,朕也会给予那里的农户一定赔偿。既然现在董志宁肯走司法道路来为农户应得的权益,朕在这儿高兴都来不及呢。哪儿会在乎这点钱。”孙露摆手笑道。

“可是陛下,这衙门被草民告倒输了官司,传出去总是有损朝廷颜面的啊。”董小婉依旧不肯松口道。

“对,如果杞县衙门败诉了,朝廷确实会丢掉不小的面子。但同样的也从另一个方面加深了司法院和帝国法律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严。如果是这样的话,朕认为丢一点小面子、损失一些钱都算不了什么。”孙露傲然的说道。虽说之前报纸对各地官府存在问题的曝光,让孙露欣慰于媒体监督意识的自然觉醒。但她却也不希望老百姓自此将媒体视做一种处理纠纷的特殊机构。毕竟通过司法衙门、廉政司等政府机构,走司法途径或行政途径解决问题才是一个国家应有的正常现象。媒体只要行使其监督的权利就够了。至于为百姓解决处理纠纷还是应该交由国家机关处理才对。而孙露也十分希望司法院能抓住这次机会重塑之前丢掉的公信。

听女皇这么一解释,董小婉顿觉自己心中一片豁然开朗。却见她钦佩得五体投地道:“陛下英明。如此一来,百姓对司法院就又会存有信任了。”

“好了,董夫人。百姓们会如何看待此事,还要看这案子日后的具体进展。不过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司法院同时受理了四桩起诉看来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就此结案的。就不知到时候民间还对此案还会不会兴趣依旧了咯。”孙露感叹的说道。中国的老百姓最爱人来疯,什么事都是哄得快,散得更快。她不知道如果这个案子拖上个半年甚至一年,还会有多少人关心此案。

不过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这些日子接二连三所发生的种种新现象远比案子本身有意义得多。司法公证、媒体监督以及民告官,每一件事都在冲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冲击着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尊卑观念。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孙露故意安排的,而是民间自发产生的。这让孙露不得不从心底里由衷地佩服老祖宗们的智慧与觉悟。

想到这些,孙露忽然觉得这些日子的挫折并不表明自己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相反这些现象恰恰正是自己努力成果的一种体现。想到这里,孙露不禁一扫先前的颓然,当即提起了精神道:“刘富春的案子就到这儿吧。外头的报纸情绪化,咱们不能跟在后头一起头脑发热。朝廷还有许多事务等着朕处理呢。董夫人,你这儿该不会只有这些折子吧。”

“回陛下,臣妾这里还有几份从北方诸省传来的奏章。请陛下御览。”董小婉说着赶忙将先前准备好的折子给递了上来。她原本是怕女皇陛下为报纸的事情龙颜大怒,所以另外准备了几份报告喜讯的奏章,打算给女皇消气。

“哦,北方来的奏章。都说些什么啊?”孙露扬起下巴问道。

“回禀陛下,内容可多着呢。辽蓟省来报今年精奇里江附近又有数支土人归附了天朝。前年派出的探险队也已回到了宁古塔,他们带回了大量的地形图,以及当地土王的信息。此外,黄大人一手主持的晋察冀栈道工程已然完成招标。估计今年入秋部分标段就可以开工了。”董小婉随手就翻开了一份奏章道:“总之北方诸省真是捷报不断。说起来黄大人还真是有办法。短短五年的时间便把个千创百孔的燕北之地打造成了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