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公私别南北差异生 塘沽口太冲虑新政(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4518 字 2019-09-24

当孙露在南京的皇城之中为南北两地的差距而感到不安之时,远天津塘沽船厂的黄宗羲却正完全沉浸在北方地区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自从晋察冀栈道工程的招标尘埃落定之后,身为工程发起者的黄宗羲这些日子更是越发英姿勃发起来。虽然工程的启动代表之后的几年,他的工作将更为忙碌。但黄宗羲对于这种忙碌却显得乐此不疲。而今的他早已一扫当年刚被调往燕京时的沮丧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与庆幸。

虽黄宗羲自中华朝建立之后便一直出任河北省政使兼燕京府府尹,但他对南方诸省消息的掌握却一点都不比京城来得差。这不,在北方地区的多数官僚还尚未得到南方公社事件的具体消息之时,黄宗羲却已然得知东林党俜请董志宁为刘富春一案打官司的消息了。其实,对于刘富春一案本身黄宗羲并不怎么感兴趣。他虽知东林党正在利用此事大做文章,但并不认为陈子龙等人真能凭借这桩案子改变明年国会大选的最终结果。至少现在北方诸省的省议会均已毫无悬念地落入了复兴党的囊中。因此就算东林党能通过一些小手段得到江南、河南等省份的议席,也难撼动复兴党在全国的地位。

刘富春一案之所以会引起黄宗羲的注意,完全是处于其背后涉及的公社问题。众所周知帝国的公社有百分之七十都集中在北方地区。农村公社制度不但在过去的五年之中帮助饱受战乱蹂躏的华北、辽东等北方地区迅速恢复了农业生产。在东北黑山白水的深处、在蒙古草原大漠之上,一批又一批的中原开拓者更是通过公社凝聚力量在陌生的土地上安家落根。而这些公社的上缴的粮食更是北方诸省官仓粮食的根本来源。

当然有关公社制度的诸多弊病黄宗羲等北方一系的官员也十分清楚。但在他们眼中,这些弊病比起公社带来的好处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记。最主要的是公社制度有效的保持了土地的国有化,使北方的地区的土地没有像南方那样被私人大量购并。至于土地国有化带来的好处,相信只要将这五年来南北的发展速度做一下对比,任何一个人不用解释都能明白。

不过,黄宗羲也并没有就此想要一成不变的保持现有的公社制度。相反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与北方的同僚尝试对公社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其在建立之初所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因此在黄宗羲看来河南的事情完全是因为当地官府不知变通改进,某些官员不作为造成的。他认为这种事情若是放在北方绝无可能发生。因为北方诸省大多都像黄宗羲所治理的河北省那般,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公社制度漏洞的地方条例。说起来,若是在南方在地方议会的干涉下想要同过这些硬性条例官府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可在北方地区,这一切进行起来却十分简便。北方的地方议会无论是在职能,还是在心理上都更像是官府的下属的一个机构,而不是与其抗衡的势力。因此对官府的决定言听计从也就没什么好意外得了。

现在黄宗羲唯一担心的就是女皇陛下会不会受南方舆论的影响就此废除公社制或是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来便于私人收购公社土地。好在就目前从南京传来的消息以及陈邦彦给自己的书信上来看,前者并不会成为现实。可后者就很难说了。在这一点上黄宗羲十分了解女皇陛下的心思。他知道海商出身的女皇是偏向契约说的,甚至还有一点自由主义的倾向。事实上,整个岭南地区都有这种风气。而黄宗羲本人受其也曾一度将契约论视做一种能一扫中原颓丧之气的学说。然而这些年南北发展速度的差距,加上他本人治理燕京等地的经验,却让黄宗羲越来越怀疑起契约之说来。取而代之的则是在他心目中日渐成熟的“社稷为贵”论。

《荀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认为,“群”是人先天的禀赋,能够正确地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能力。虽然如何去“群”,荀子没有进一步谈到。但黄宗羲却将“群”这个古老的概念引伸为了“社会”和“国家”。因此他认为国家不是人民根据契约的聚合,而是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有它的意志和行动,与人无异。在这一点上孙露虽然与黄宗羲有着同样的想法。在中华帝国的宪诰中亦明确宣称“社稷为贵、民次之、君为轻”。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黄宗羲认为帝国受到了海商自由主义的影响,其政策往往是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出发点的。在他看来这是违背宪诰初衷的。既然是“社稷为贵”,那就得主张国家至上,国家是最高的目的,而不是工具,个人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时候,有必要服从国家利益甚至作出牺牲。

当然黄宗羲心里也清楚由于目前南方财阀势力的影响作祟,契约说在帝国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并且还时不时左右着女皇的决断。为此他一边在北方广为传播自己的“社稷为贵”论,一边则以北方诸省的实际政绩来向女皇证明,“社稷为贵”远强于所谓的“民为贵”。一想到这次内阁在南方所受到的压力,黄宗羲的心头不禁又燃起了熊熊斗志。

“黄大人原来一个人在这儿啊。仪式快开始了,大伙儿可就等你一个人呢。”一个雄厚有力的声音突然打断了黄宗羲的思绪。他蓦然回头一看,却见一个三十岁左右,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的年轻将领正笑吟吟的站在他的背后。此人的到来,让黄宗羲先前的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了开来。却听他哈哈一笑道:“哦,原来是李虎将军啊。能请到将军您与贵夫人的大驾光临整个塘沽船厂也是蓬荜生辉啊。”

“那里,黄大人说笑了。其实今日的下水仪式,有大人您和海军尚书陈大人两人来就足够了。俺一个陆军中将跑来凑这个热闹实在是有些不论不类啊。”李虎故做苦笑的打趣道。

“哎,话可不能这么说。李将军乃是辽蓟路督统出席塘沽船厂的下水仪式天经地义。待会儿,这头香还得由将军你来烧呢。”黄宗羲说罢便潇洒地做了一个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