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百五十五节 走末路岛津担责任 赴长崎紫轩当钦差(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4706 字 2019-09-24

“德川大人,你说倒幕派的人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呢?”中华军营中,李耀斗望着远处早已解除武备的熊本城纳闷地问道。出于谨慎的考虑,李耀斗在接到降书之后并没有立即率部进入这座倒幕军的大本营。同样的他也没有允许幕府军染指此城。因此就目前来说熊本城尚还处于无人统治状态。

“那是因为岛津父子已经彻底认识到天朝的强大与他们自身的浅薄。所以才会以死谢罪,以求博得天朝的原谅。”陪同李耀斗一起合围熊本的德川光国恭敬地说道。话说自从冈山一役后,德川光国就一直留在水户“养伤”。但这“伤”在怎么“养”都总该有个痊愈的时候。因此在酒井与中华朝方面签订“下关密约”后,这位水户藩主便就此适时复出了。

“哦。是这样吗?尔等的武士道精神不是不允许投降的吗?”李耀斗不置可否地努了努嘴。在他的印象当中那些倒幕派作战彪悍而又顽固,而且从来没有投降一说,战败几乎就是等同于死亡。事实上,中华军与倒幕派交战至今也确实没有俘虏过一个倒幕武士。因此面对而今倒幕派,准确地说是萨摩藩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李耀斗等一干中华军将领实在是难以适应。

“那时指作战之时。现在身为盟主与宗主的岛津义久已经宣布投降,并且与其子岛津恒忠一起承担了战败的责任。所以倒幕军上下也就欣然遵从其命令了。”德川光国恭敬地解释道。那表情就像是解释一件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的事情。对于倭人来说一旦选定了一条路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失败了,那他们就很自然地再选择另一条道路,然后再次全力以赴。而今包括德川光国在内的多数倭人都认为:岛津父子派刺客刺杀弘武女皇,是为了给受辱地天皇陛下报仇;弘武女皇出兵东瀛,是为了给自己的丈夫报仇。而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既然事实已经证明用武力无法挽回大和民族的声誉,那就换一条路换一种方式来寻求他们所期望的复兴与尊重。就目前来说倭国上下一致选择了遵守中华朝所订立的宗属关系。因此,这些在李耀斗等人眼中难以理解的举动却成了倭人顺理成章地选择。

“这么说来倒幕派的叛贼不会再来找咱的麻烦了?”李耀斗想了一下问道。

“回将军,这点在下尚不能保证。以目前的情况出了一些死硬分子,多数秦津人均已接受了天朝大军的保护。没有百姓的掩护那些乱贼根本成不了气候。所以请将军放心,现在的秦津依然臣服在了将军您的脚下。”德川光国恭顺地说道。在得知下关密约的内容后,德川光国自知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因此向来务实地他很快就接受了现实,将脚下的这片土地视作了中倭共管之地。

“德川大人说的是。我们军人是在战场上明刀明枪地与敌人作战地。至于那些藏头露尾的鼠辈就劳烦大人处理了。”李耀斗哈哈一笑道。

“请将军放心,幕府届时一定会将一个安定地秦津交给上国。”德川光国点头哈腰道:“还望天朝不计前嫌,日后对吾等下国多加指点。”

虽然还是有点不明白倭人的举动,不过李耀斗最终还是接受了德川光国的一番解释与保证。毕竟他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贤亲王报仇,平定我国内乱,以及迫使德川幕府接受朝廷所开出的一些列条件。现在前两条已经完成了,第三条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决定不再多想什么的李耀斗当即下令道:“那好吧,既然秦津人如此识时务,我天朝当然也是宽大为怀。德川将军,告诉熊本我军明日午时入城。”

“李将军,您请放心,届时您和您的将士一定会在熊本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德川光国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李耀斗当然不会怀疑德川光国地保证,事实上,自打进入这个岛国起,他就不止一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有时候李耀斗也会沉浸在这种“解放者”的喜悦与自豪之中。但更多的时候,他却是疑惑大于喜悦,警惕大于自豪。因为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原的半壁江山刚刚经历过相似的经历。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相信有人会真心实意地欢迎入侵者。

李耀斗不相信的事,龚紫轩当然也不会相信。但这并不影响他与德川幕府之间的一系列谈判。就在李耀斗等人合围熊本的同时,龚紫轩也与酒井宗胜一起坐在了长崎的谈判桌前。长崎港是在中原国会召开前四天被中华军收复的,更准确点说是平安过渡的。在此之前这里经历了一系列疯狂的杀戮与洗劫,但这一切均没有减弱长崎亲化的德态度。因此在倒幕军为救援熊本而陆续撤军之后,长崎上下便迫不及待地向中华军挥起了小白旗。

正午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庭院茂密的树丛之中,惹得满院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反复唱着同样的歌谣。与之相对应的房舍之中却是一片阴凉。两排身着正装官服的男子正面对面地正襟危坐着,却见左边为首的酒井宗胜恭敬地向右边为首的龚紫轩行礼道:“尊敬的钦差大人,在此鄙人代表万治殿下公主天朝弘武女皇陛下龙体圣安。”

“关白大人请平身。本座在此代表女皇陛下感谢贵国国主的问候,亦祝贵国顺利平定内乱。”龚紫轩微笑着颔首道。由于倭国上下始终不肯更改对倭王“天皇”的称呼,而在另一方面德川幕府亦明白称倭主为“天皇”会被视作对中华帝国的冒犯。因此为了折中起见,德川幕府在正式场合对本国国主均以年号相称。这既避开了冒犯天朝的嫌疑,又不必用那些令他们觉得尴尬的“倭王”封号。而中华朝方面也明白在这种问题上过多地刺激倭人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于是也就默认了这种称呼方式。

“承蒙关照、愧不敢当。如果没有天朝的帮助,这次真不知该如何收场才好。”酒井宗胜再一次叩首道。想必之前几次与龚紫轩的会面,酒井宗胜明显又恭敬了不少。甚至还可以用虔诚来形容。但在场的任何一个倭人都不觉得酒井宗胜这是在阿谀奉承,或是丢了倭国的脸,相反却认为他这么做十分得体,符合礼数。

龚紫轩可不在乎酒井宗胜这么做是否是出于真心。却见他依旧挂着那柔和了官僚与生意人似的微笑,不紧不慢道:“关白大人客气了。维护尔等藩属国的和平是天朝的分内之事。再说这也是本是为了报我朝的君父之仇。当然我天朝向来以仁治天下,以德服人。如果尔等各安其分,天朝也是不会亏待尔等的。”

“钦差大人有什么呈命尽管吩咐。小国必定为上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还未等龚紫轩谈条件,酒井宗胜便迫不及待地送上门道。

见此架势,龚紫轩当然也不会客气到哪儿去。只见他抬头环视一干倭臣后,以一种狐狸似的口吻轻松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天朝希望贵国能将国库内的金银悉数交托给我天朝的银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