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第二十节(1 / 2)

大汉帝国风云录 猛子 34628 字 2019-09-25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节

曹操明白荀彧心中所急。自己如今处境艰难,如果袁绍的援军赶到,击败了黄巾军,自己这个兖州牧也就做到头了。

现在袁绍对自己非常不满,甚至可能心怀怨恨之意,起因就是因为自己失信于袁绍,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杀了张邈。

当初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要南下兖州图谋王霸之业,力图重振社稷。但当时他已经答应了袁绍,要和袁绍一起杀进洛阳,如果突然反悔,必定会引起袁绍的误会。所以曹操就说了一个让袁绍非常高兴的理由,那就是帮助袁绍杀了张邈。张邈如果在兖州各郡大吏的支持下,趁机自领兖州牧,占据兖州,势力必定会迅速膨胀,这对袁绍的威胁非常大。

袁绍信以为真,果然一口答应了。他和曹操相约,杀了张邈后,立即以“承制”之命,让自己的堂兄袁微代领兖州牧。

曹操回到兖州东郡的濮阳后,正准备赶到陈留和张邈相见,兖州府的治中毛玠和功曹陈宫到了。两人本来要到河内请曹操回援兖州的,看到曹操回来了,非常高兴。毛玠和陈宫都是曹操的好友,这次联袂北上,真正的目的是想请曹操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占据兖州,图谋霸业。

但曹操此时又犹豫了。因为当前的形势对曹操来说,恶劣之极。河北之地迟早要给李弘占据,关东和荆、豫之地马上就是袁绍的天下,兖州处在中原中心。黄巾之祸一年比一年厉害,想通过占据兖州来图谋霸业,成功的可能小之又小。另外,自己一旦占据了兖州,就要和李弘、袁绍翻脸,在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之下,自己要想生存发展,似乎有点痴人说梦。曹操认为,自己的目的是要尽早平息战火,稳定社稷,中兴大汉,而不是让大汉走向覆灭。所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和袁绍紧紧地站在一起最为可靠,最能节省中兴社稷的时间。

毛玠和陈宫不同意曹操的看法。袁绍拒不承认当今天子,和我们拯救社稷之策有天壤之别。将来无论是让李弘控制了天子,还是让袁绍重建了皇统,大汉都要倾覆。毛玠随即就当前的天下形势和各地州郡大吏做了一番深刻的分析。最后他告诉曹操,拯救社稷首先要强大自己的实力,但强大自己必须要师出有名,要在尊奉当今天子这个“大义”的情况下尽可能寻求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曹操其实和他们在如何拯救社稷的观点上是一致的。早在年初的时候,他就和张邈有频繁的书信往来。曹操肯定所谓的“中间道路”,在尊奉当今天子的前提下,图谋王霸之业,然后杀进关中,勤王兴汉。但面对满目疮痍的兖州,面对经历了四年战祸已经残破不堪的兖州,曹操实在没有半点信心。

荀彧说话了,“如果兖州现在是完整的,大人能否得到兖州?”

曹操苦笑。如果兖州现在还是完整的,哪里轮得到他?早被袁绍顺势而下,自领兖州牧了。

荀彧笑道:“那大人还犹豫什么?等到袁绍占据了洛阳,击败了袁术后,兖州就是袁绍的囊中之物了。”

毛玠也劝道,“如果李弘稳定了冀州,袁绍稳定了关东,大人就没有选择余地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汉轰然倒塌。”

曹操别无选择。

毛阶、陈宫随即急赴昌邑,劝说兖州府的其它从事掾属拥戴曹操为兖州牧。

同时曹操也派荀彧、任峻等人急赴济阴、任城等地,为其游说济北相鲍信、济阴太守吴资、任城相郑遂等州郡大吏和各地的门阀世族。没有这些郡县大吏和门阀的支持,他即使做了兖州牧也没人睬他。

曹操自己亲率大军急赴陈留。

张邈也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自领兖州牧,但兖州的现状让他非常犹豫。黄巾军势力太大,依靠兖州各郡的力量,短时间很难平定。袁绍最近被李弘赶出了冀州自身难保,袁术、袁谭叔侄又打得不亦乐乎,朱俊、徐荣在关西战场上,没人可以帮自己,兖州看样子保不住了。想来想去,他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扬州。如果自己能占据扬州,不但可以避免中原各势力之间的大战,保存实力,还可以利用扬州充足的粮食来有效牵制和打击中原各方势力。

这时曹操到了,曹操说自己来借点粮食,然后率大军赶赴前线攻击黄巾军。接着他把王匡死了的消息告诉了张邈,说你和王匡要合谋对付袁绍的事,已经被袁绍知道了,这次袁绍让自己南下,一是为了平叛,二是要趁着平叛的机会把张邈杀了。

张邈大怒,痛骂袁绍,对曹操非常感激。曹操说,袁绍想霸占兖州,有意让袁微出任兖州牧,这对我们非常不利。我看,干脆你出任兖州牧算了,我坚决拥戴你。

张邈拒绝了,说这个兖州牧还是你来干吧。他也不隐瞒曹操,说自己打算到扬州去。如果自己占据了扬州,曹操在兖州,再加上徐州的陶谦,三州结盟,互为犄角,这样就能牵制袁绍,抗衡李弘了。

目前我们还不能肯定董卓被杀的消息是真的,但假如这个消息是真的,我们可以率先响应天子和朝廷,给天子和朝廷以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此时袁绍还执迷不悟,坚决要重建皇统,拒不尊奉天子,那么我们就联合李弘先打袁绍,把天子和朝廷迎回洛阳。

至于李弘,如果他愿意放弃兵权去戍守边疆,那是本朝的幸事,天下可以自此安定下来。但假如他不愿意,那这仗还有的打。不过他只有北疆和冀州两地,叛乱得越快,死得就越早。

曹操吃惊地说:“孟卓兄,如果你要入主扬州,赶快南下,因为袁绍已经急书九江太守陈温,让他代领扬州刺史了。”

张邈胸有成竹,一点也不着急。“我早已派人南下,我弟弟广陵太守张超也亲自赶到了九江郡,只待扬州那边诸事办妥,我就南下。”

在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的鼎力支持下,再加上兖州府从事刘翊、毛玠、陈宫、戏志才、王必等人的大力帮助,曹操非常顺利地暂时代领了兖州牧。

任城相郑遂、济阴太守吴资、山阳郡太守袁遗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在袁绍没有音讯,黄巾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也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曹操心里有数,自己出身于显赫的宦官世家,又没有什么出众的功绩,没多少人正眼看自己。在袁阀势力遍布兖州的今天,要想完全占据兖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击败黄巾军,保住兖州,以此来换取兖州门阀世族的好感和支持。如果自己一个败仗就着一个败仗,那事情就麻烦了。袁绍只要在关东站住脚,立即就会腾出手来把自己赶出兖州。自己兵微将寡,哪里是袁绍的对手。

不幸的是,曹操刚刚继任兖州牧,从关东就传来了消息。袁绍不但兵不血刃,占据了洛阳,还逼着袁术和自己讲和了,兄弟联手了。

曹操十分担心,急忙去信向袁绍解释。兖州形势紧张,黄巾军铺天盖地,兖州军一败再败,大军粮饷全靠陈留郡提供,所以此时张邈万万不能杀。如果我把张邈杀了,我在兖州也就待不下去了。我们和张邈都是几十年的朋友,在今日社稷危难之际,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怎能兄弟相残?本初兄,还是算了吧,毕竟张邈和你只是政见不同,并无深仇大恨。至于自己继任兖州牧一事,曹操也有自己的说辞。现在兖州这个样子,谁愿意干谁来,我还不愿意干呢?要不是张邈、刘翊这些人硬拉着我不放,我才不干这个找死的州牧?嫌自己命不够长啊?

袁绍和曹操自小相识,对他的脾气一清二楚,知道他在说谎,但袁绍也没有点破。兖州战局不利是个事实,既然你曹操和张邈都要在背后阴我,那你们就自己对付黄巾军去吧。等到你们的军队打完了,求我了,我才和你们算算这笔账。

恰好这时扬州来信,九江太守陈温在历阳发动兵变,把张邈、袁术的人都关起来了,把广陵太守张超也赶出了九江郡,顺利代领了扬州刺史。

袁绍大喜,于是回书曹操,那就麻烦孟德老弟先干着。什么时候你不愿意干了,说一声,我派人把你接到洛阳来。

曹操这个时候去向袁绍求援,等于是向袁绍拱手称臣,几个月的努力白费了。

荀彧、任峻、刘翊、毛玠、陈宫、戏志才等人围在一起商议,众人认为袁绍派军支援的可能不大。袁绍刚刚占据洛阳,和袁术虽然讲和了,但那也就是停战,他的主要目还是为了迅速稳定关东。袁氏兄弟至今还没有手握手,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差远了,两人迟早还要反目。另外,兖州的仗再这样打下去,曹操和张邈的实力肯定要折损一尽,等到兖州军差不多打完了,袁绍再抽调兵力支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兖州拿到手。

说来说去,还是要靠自己击败黄巾军。就在众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东平国的寿张县令程昱到了。

程昱四十多岁,身材高大,长脸美髯,相貌堂堂。他是兖州东郡东阿人,兖州名士。过去刘岱屡次征辟,甚至以骑都尉一职授之,但程昱不为所动,坚不从辟。曹操继任兖州牧后,征辟他为东平国的寿张县令,程昱欣然而往。他和曹操早年就相识。当年曹操任济南国相时,曾在济南国大力整肃吏治,程昱甚为敬佩,暗中帮了不少忙,曹操一直感激在心。

程昱急告曹操,黄巾军在任城大捷之后,一部留守任城国牵制兖州军,一部在徐和的带领下,调头攻打东平国。程昱认为,这是个偷袭黄巾军的好机会。黄巾军认为兖州军的兵力都被自己的主力大军压制在济阴、山阳郡一带,所以派回去攻打东平国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兖州军能够奔袭东平国,重创徐和的黄巾军,然后再从黄巾军主力大军的背后展开攻击,黄巾军必将惊惶不安,匆忙撤往泰山。这样一来,兖州的危局就可以得到缓解。

曹操当即予以采纳。他和济北相鲍信、任城相郑遂带着一千铁骑,五千步卒,连夜离开昌邑,昼伏夜行,急速向东平国而去。

七月下,徐和率三万黄巾军,二十多万流民开始攻打东平国的寿张城。

当曹操率军潜伏到寿张附近时,被流民发现。徐和一边向司马俱、孙观求援,一边率领黄巾军突然向曹操发起了攻击。

双方血战。黄巾军来得非常突然,兖州军虽然有准备,但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双方将士立即陷入混战,以命搏命,战斗非常惨烈。

济北相鲍信于乱军之中被砍死,尸骨无存。任城相郑遂遭受重创,在回撤途中,被一群疯狂的流民撕成了碎块。

青州黄巾军首领徐和在激战过程中,被曹操手下大将李乾、李整、李典叔侄三人指挥精锐围住,双方数百人纠缠在一起猛砍。徐和身负重伤,血尽而死。李乾连中数刀,大腿被长矛洞穿,李典拼死护着他撤出了战场。李整被舍生忘死的黄巾军团团围住,危在旦夕。幸好这时史涣、许褚带着铁骑杀到,把伤痕累累的李整救了出来。

黄巾军主帅阵亡,士气锐减,随即溃败。

这一仗,兖州军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杀死了黄巾军首领徐和,几乎全歼了三万黄巾军士卒,算是一场大捷。几万无辜的流民惨死于这场激战当中。

曹操不敢久留寿张,匆忙率军赶到大野泽,和率先赶到这里设伏的张邈、吴资五千人马会合。

司马俱、孙观得到消息,急速回援。当天晚上,十万大军,几十万流民宿营于大野泽。

曹操率军偷袭。黄巾军和流民本来就人心惶惶,这下突遭袭击,顿时大乱,被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司马俱带着部分残兵仓惶撤往济北国,孙观带着部分残兵逃往泰山。

寿张大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兖州形势。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节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八月。

八月上,洛阳。

曹操在寿张击败黄巾军的消息传到了洛阳。

山阳太守袁遗在书信中说,曹操虽然在寿张侥幸获胜,但损失太大,沛北相鲍信、任城相郑遂先后阵亡,大军损失八千,兖州军几乎打完了。曹操目前正在兖州紧急征募流民补充军队。袁遗说,说得好听一点是征募,说得不好听就是抢抓。只要是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人,兖州兵看到一个抓一个。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曹操要在陈留屯田了。寿张大捷后,曹操抓获了几十万追随黄巾军的流民,缴获了很多家畜、农具和物资。考虑到兖州有大量荒芜土地,兖州又严重缺乏兵源和粮食,所以曹操和张邈、吴资、刘翊等兖州大吏仔细商议后,决定在兖州实施屯田之策。曹操和张邈为此准备请出前陈留太守、颖川人枣祗。枣祗早年从辟于大司农府,熟知农耕事务。在爆发黄巾军叛乱之前,他就在陈留郡推广过屯田,希望能解决流民问题,但因为此策严重损害了权贵门阀们的利益,被朝廷责令停止,并将其罢职。袁遗认为,现在应该立即遏制曹操势力的发展,以免将来养虎为患。

袁绍召集僚属商议,是否出兵兖州。

许攸出言阻止。曹操刚刚击败黄巾军,在兖州声名鹊起,声望正如日中天的时候,此时出兵兖州,明显有趁火打劫的意思。这不但有损大人的威名,更会激起兖州各郡县大吏的反感。完全没有必要。

“曹操要想在兖州生存下去,困难重重。”许攸解释道,“兖州现在就是一个大泥潭,谁想进驻兖州,谁就是自取灭亡。”

黄巾军此次虽败,但实力犹在。司马俱、管承、吴霸、孙观等黄巾大军都在泰山一带盘驻,兖州的泰山郡、济北国、东平国和东郡的东部郡县现在也还在黄巾军的控制范围内。曹操要想彻底击败黄巾军,占据兖州全境,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曹操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山穷水尽了,他急不可耐地强行征兵,安置流民屯田正说明了他处境的艰难。曹操如今就好比是一个穷疯了的盗匪,你这时候去抢他身上的最后一件衣裳,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吗?他不和你拼命才怪。

我们刚刚进驻洛阳,关东未稳,袁术的事也还没有解决。一旦我们陷在兖州无法脱身,让关西的徐荣和南阳的袁术前后夹击,关东就很危险了。

“子远言之有理。”郭图随后说道,“听说长安朝廷已经任命金尚为兖州刺史,此人目前正在冀州。假如曹操在寿张击败黄巾军的消息传到李弘的耳中,李弘会不会趁机出兵,护送金尚到兖州,赶走曹操?”

“这是肯定的。”逢纪笑道,“这头豹子岂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不过,对于曹操来说,危机不仅仅来自冀州的豹子,还有陈留的张邈。这次陈温在历阳发动兵变,赶走了广陵太守张超,击碎了张邈妄图霸占扬州的美梦,那么,张邈是不是甘心做曹操的下属?还有青州的黄巾军,曹操杀了徐和,黄巾军势必要报仇,如果他们在在最近一段时间展开反攻,曹操就死定了。”

陈琳、耿苞都表示了相同的意思。

袁绍把目光投向荀谌。荀谌摇摇头,不说话,他为了避嫌,不发意见了。

荀彧当初执意要随曹操离开,虽然袁绍极力挽留,但荀彧去意已决,坚决不从。荀谌于是跑去问自己的哥哥,兖州那么危险的地方,你去干什么?你要去我也不拦你,但如果袁绍在洛阳站住了脚,稳定了荆、豫两州,我就要把荀氏家族的人迁到洛阳去。荀氏是颖川荀、陈、韩、钟四大门阀之一,家族势力非常庞大。荀彧拒绝了。我是老大,我说了算,家族将来只能迁回颖川,不许进洛阳。

荀谌十分不解,“兄长难道认为当今天下,能中兴社稷者只有曹操?曹操是什么人,一个阉人的后代,这种人也能中兴社稷?你是不是脑子坏了?”

“袁绍野心太大,嘴里说要中兴社稷,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荀彧气愤地说道,“当今天子乃先帝所出,当初继承大统,也是经太后、太傅和三公九卿,满朝文武一致同意的。袁绍不顾事实,不但拒绝承认当今天子的皇统地位,还肆意诬蔑天子,说天子不是先帝所出,这种人也会真心诚意要中兴社稷?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你趁早离开他,免得你我兄弟手足相残。”

兄弟两人为此大吵了一架。此事不仅仅关系到两人的性命,更直接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命运,不吵出个高下不行。董昭、董访兄弟的例子就摆在哪里,董昭差点就被袁绍杀了。兄弟两人分别在可能成为仇敌的大吏手下做事,对双方和家族来说,太危险了。

兄弟两人吵架的结果是荀彧这个老大吵赢了。老大就是老大,在家族中有权威,不服不行。

荀谌跟着袁绍到了洛阳,行事非常低调,和过去大不一样。

袁绍当然也知道荀彧离开自己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双方政见不同,无法在一起共事,道不相同不相为谋,但他因此对曹操、张邈、陶谦等持“中间道路”的人重视起来。这股力量过去是支持自己的,现在成了牵制和掣肘自己的力量,将来也许会成为自己的敌人。在官场上,多少朋友都是因为彼此政见的不同,后来反目成仇,成为生死仇敌。

袁阀和荀阀是世代故交。袁绍和荀谌也是多年的朋友,袁绍虽然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把荀谌赶出自己的权力中心,但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却迅速下降。

袁绍看看沮授、田丰和审配三人。这三人围坐在案几旁边,正指着案几上的地图小声讨论着。

沮授看到袁绍询问的目光,笑着站起来说道:“兖州的事,应该把它放到天下大势中去做具体商讨,这样解决之策也就出来了。”

自初平元年形成的董卓、李弘、袁术和大人四股势力已经逐渐演变为群雄纷争之局,今日天下已经大乱。

董卓的势力现在被西凉韩遂、马腾的叛军和关中的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所取代。董卓于今年四月被诛杀,其势力灰飞烟灭,但由于各种原因,天子依旧被西凉叛逆所挟持。但西凉叛逆后有韩遂、马腾之忧,前有北疆和我们的威胁,只能据守关中,勉强自保。

河北之地现在有李弘和刘虞、公孙瓒的两股势力。李弘虽然于近期基本上占据了冀州,但由于幽州刘虞和公孙瓒先后与其反目,再加上冀州的流民之灾,李弘要想彻底稳住河北之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袁术从一开始就被大人捆住了手脚。刘表成功占据荆州后,后方失守,袁术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随着北疆军占据洛阳,孙坚死去,袁术的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他能坚持到现在,已经难能可贵了。

大人本来拥有天下最大的势力,拥有迅速稳定社稷的实力,但因为青州黄巾军和黑山黄巾军的雄起,给了大人毁灭性的一击。三年来,大人虽然奋力挣扎,甚至伺机夺取了洛阳,但本身势力却分崩离析了。今日纷乱之局,归本溯源,都是源自黄巾之乱。没有黄巾叛逆,也就没有今日社稷倾覆之危。

大人看看今日荆州的刘表、兖州的曹操、扬州的陈温、徐州的陶谦、陈留的张邈、汝南的徐璆、陈国的许玚、河内的张扬,这些人是不是都应该算是大大小小的势力之一?这些人有的是大人忠诚的朋友,有的对大人阳奉阴违,有的和大人政见不同,随时都有可能反目成仇,有的比如像陶谦之流,根本就不睬大人,他爱怎么干就怎么干。

沮授俯身拿起案几上的地图,高高举起,“大人要中兴大汉,稳定社稷,那么,面对今日的乱局,首要之务就是强大自己,然后结盟朋友,击杀叛逆和敌人。那么,现在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大汉的叛逆?谁是大汉的敌人?”

沮授指着地图说道:“黄巾军是叛逆,韩遂、马腾是叛逆,挟持天子的董卓旧部是叛逆,这些人十恶不赦,务必诛杀。”

接着沮授在地图中间重重地划了一条线,“李弘是我们的敌人。”

“大家可以看看李弘今日的官职,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也就是说,天子也罢,朝廷也罢,都是他李弘一个人说了算,试问他如此攫取权柄,和董卓有什么区别?李弘攫取权柄之后要干什么?督领六州四郡之军政,出兵讨伐叛逆。这个叛逆是谁?是我们。可怜我们为了大汉呕心沥血,浴血奋战,最后的结局竟然和那些黄巾蚁贼一样,成了大汉叛逆。”

“李弘这个官是怎么来的?是他用军队打来的,抢来的。他的军队已经打到霸水了,距离长安只有六十里,但当他的目的达到后,他立即背信弃义,不再勤王,而是匆匆撤军关西。他不是勤王,而是要篡夺大汉的江山。等他占据了大汉半壁江山之后,等他把我们击败之后,这天下还有谁能阻止他篡夺社稷?”

“李弘一直告诉天下人,他尊奉当今天子,遵从当今天子和长安朝廷的旨意,现在我们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原来他要借着‘忠义’之名,行篡立之实。他要在富丽堂皇的门面下,血腥杀戮,涂炭生灵,祸害社稷,灭绝国祚。李弘对大汉的危害,尤甚于董卓,此人不仅是我们的敌人,也是大汉的敌人,是天下人的敌人。”

沮授放下地图,神色凝重地挥手说道:“我们兵微将寡,实力微弱,不是李弘的对手。所以我们必须要和朋友结盟,要和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结盟,要和李弘的敌人结盟,要和可能成为李弘敌人的敌人结盟。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力量,用尽一切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杀李弘。”

众人顿悟,兖州的事如何处理,不言自明。

大堂上的议论立即热烈起来。

但这时,沮授却突然提出了一个让众人瞠目结舌的策略,“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讨诛未服。”

袁绍神情惊愣,呆坐无语。众人神态各异,一言不发。

田丰缓缓站起来,躬身对袁绍说道:“大人,如果我们再不及时改变策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张邈、曹操这些朋友了。”

“‘大义’是以实力为后盾的,没有实力,我们的‘大义’就没有号召力。张邈、曹操等人突然易弦改辙,主张尊奉天子,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现在我们处于极度的劣势,在既无让人信服的‘大义’,又无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州郡大吏们的背叛恐怕也是一种无奈而必然的选择。我们的敌人会越来越多。”

“大人,天下的形势已经变了。”审配也站起来说道,“董卓一死,牵制李弘的力量突然消失,李弘一家独大,傲视群雄,无人可以抗衡。大人请仔细想想,当今天下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和李弘之间的对决,如果我们不能集结所有的力量,败亡是迟早的事。”

“大人如果尊奉当今天子,形势必将大为改观,我们可以集中天下所有力量,甚至天子的力量来对抗李弘。消灭了李弘,这天下就是我们的天下。至于天子,还是那句话,只要是皇室后裔,谁都可以继承大统。只不过,大人稍稍迂回了一下,走了一点弯路而已。”

“虽然走了一点弯路,但大人强大了实力,消灭了李弘,中兴了社稷。”田丰大声说道,“为天下计,大人应立下决断。”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节

袁绍没有立下决断。

拿下关东,占据洛阳后,自己虽然还没有站稳脚跟,形势也还非常严峻,但和年初自己被李弘狼狈赶出冀州时的窘境相比,要好多了。

去年,李弘、朱俊、袁绍、袁术、孙坚等人联手攻占关东后,朱俊带领各级官吏在关东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饱受摧残的关东迅速得到了恢复。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关东毕竟是京畿要地,各项条件非常好,只要上下齐心协力,恢复起来还是很快的。

朱俊通过各种办法,让逃亡到邻近州郡的关东百姓尽快返回故土,同时,他把大量无主土地收归府衙,然后贱卖给了关东和其它各地的门阀富豪。因为有强悍的北疆军驻守在关西和关东两地,安全上有了保障,返回故土的流民越来越多,而关东的门阀富豪也利用自己的关系,迫不及待的从各地购买赊借物资和征募流民到关东耕种土地。朱俊离开洛阳之前,曾对袁绍说,如果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加大对关东百姓的赈济,关东的财赋收入在两到三年内就能完全恢复到过去的水平。

不过,一直以来,有个严重困扰朱俊的难题,那就是洛阳皇宫,皇家宗庙园林,先皇诸陵以及太学、东观、云台、三公九卿府等等众多朝廷重地的维护和修缮。朱俊最关心的不是皇宫和皇陵,而是收藏在太学、东观、云台等地的书卷典籍。这笔维护费用很大,朱俊手头拮据,拿不出来。他希望袁绍能在很短时期内恢复关东的繁荣,立即着手清理和修缮这些珍藏,这可是事关社稷振兴的大事。

袁绍当然知道这些典籍的重要性,但关东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钱财,他也没钱做这些事。袁绍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充足的财赋和粮食,他急于巩固关东,掌控荆、豫两地,而当务之急就是赶走袁术。他和袁术即使握手言和了,以袁术的性格和实力,不会低下头来心甘情愿地听自己指挥。与其将来陷于无休无止的内讧,白白损耗实力,还不如现在彻底了断,把袁术赶出荆、豫,让他自生自灭去。

要赶走袁术,就要找个让人信服的理由,不能再让袁阀的势力互相残杀了。最好的理由就是袁术不顾家仇国恨,不但尊奉当今天子,还曾和董卓眉来眼去,无耻之极。

袁绍背着手,在大堂上走来走去。他要想清楚了,不能轻易下决断,以免功亏一篑。

这里是袁府,是自己原来在京城的家,虽然不大,但让他感觉很温馨,很踏实。叔父袁隗和生父袁逢的府邸比这里都要大,都要豪华,但袁绍不愿意搬过去。住在那两处府邸里,容易让他想起死去的亲人,容易让他失去理智和冷静的判断力。

“让袁微立即到豫州出任刺史一职。”袁绍缓缓说道,“本来我打算让他出任陈国相,但考虑到袁术有东迁豫州之意,还是让他主掌豫州吧。我倒要看看袁术还有什么话说。这陈国相暂时让高干带领。陈国相许玚被击败后自杀身亡,其从弟许靖又逃亡扬州,许氏一脉已走向日渐衰落,我看就不要赶尽杀绝了,以免让人说我袁家心狠手辣。”

众人一听,立刻明白了袁绍的意思。他还是想尽快逼走袁术。

“那原豫州刺史孙贲如何处置?”许攸问道。

“孙贲?孙贲是谁任命的豫州刺史?是董卓还是李弘?我不杀他,已经给足了孙坚面子。他是吴郡人,让他带着人回扬州去。”

“袁术要是不答应或者……”辛评迟疑道,“这个时候如果打起来了,对我们不好。我看,还是让孙贲暂时代领颖川太守,这样可以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毕竟颖川现在还在袁术手上。”

“他敢打吗?”袁绍不屑地冷笑道,“我让袁微领豫州刺史,袁谭领颖川太守,就是要逼他打。”

袁绍指指陈琳,“孔璋,急书景升兄(刘表),请他出兵南阳,然后再给南阳的岑、贾、吴、阴、张、王、李七大世族各写一封书信,请他们适当的时候予以帮助。”

“大人有意让景升兄独领荆州?”郭图担忧地说道,“这个……如果将来……张邈的教训……”

“荆州的兵马一旦进入南阳,我就让审配审大人和袁熙一起去南阳进行调停,同时让汝南的徐璆,驻守广成关的潘凤、程涣、胡屹各自率军逼近南阳。”袁绍笑道,“袁术敢打,他就是死路一条。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然后带着兵马到颖川,伺机进入兖州寻求发展。”

“袁术对景升兄恨之入骨,他怎么可能会把南阳让给景升兄?”袁绍自信地说道,“你放心,南阳这块地方,我无论如何都要控制在手,相信景升兄也能理解。”

“让袁术进入兖州?”郭图眉毛一挑,欣喜地说道,“大人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既能把兖州部分州郡控制到我们手上,又能打击和牵制曹操、张邈在兖州的发展。”

“就怕袁术咽不下这口气啊。”逢纪叹道,“袁公路嗜赌如命,赌徒的性格一般不能以常理来揣测,如果他……”

袁绍点点头,不屑地笑道:“正因为袁术是个赌徒,所以他才不会拼命。在他眼里只有两样东西最宝贵,钱财和性命,其它的都不重要。我给他钱,然后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他就会乖乖地拿着钱走路,他绝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接着袁绍还说了一个袁术一定会离开南阳到兖州的原因。袁术在南阳被四面包围,没有出路。到了兖州就不一样了。他过去和李弘关系密切,还曾和李弘一起派兵支援过徐州的陶谦,所以他南北两面都有支援,他完全可以和曹操放手一搏。曹操现在一穷二白,根本不是袁术的对手。

逢纪蓦然明白了袁绍的心思,“大人,你是不是等到袁术把兖州搞得鸡飞狗跳的时候,你再一手拿钱,一手拿刀,逼着袁术滚蛋。”

袁绍手捻短须,笑而不语。

沮授、田丰等人忧心忡忡。

袁绍执意要挑起战火,逼走袁术,打击曹操,意图很明显。他不意接受尊奉天子,迎大驾于西京的主张,但袁绍好象又没有完全拒绝,因为他没有明确表示反对。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袁绍认为目前自己实力不足,还不能提出这种主张,以免让其它各方势力迅速壮大起来,从而造成今后各方势力鼎力相持的局面?

如果各方势力相差无几,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迟早都要互相攻伐。比如袁术就是一个例子。袁术如果把伤口养好,势必要再掀波澜。各方势力互相征伐,最高兴的就是李弘了。李弘独居于河北之地,不但得到了发展的时间和机会,还能趁势各个击破,横扫天下。

逼走了袁术,袁绍就能凭借关东和荆、豫两州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发展。袁绍有了最强悍的实力,才能让曹操、张邈这些人俯首称臣,才会让那些受到李弘攻击的州郡大吏主动投靠袁绍,向袁绍求援。也只有这样,袁绍才能主持会盟,集结天下州郡的力量攻打李弘。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实力对比逐渐发生变化后,袁绍才有击败李弘,最终成就霸业,中兴社稷的可能。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没有实力,就是把嘴皮子说破了,把心掏出来,也没有人相信袁绍易弦改辙是真的。相反,此时袁绍突然改变主张,反而会让人觉得袁绍是个朝三暮四的小人,是因为受到各方势力的夹攻,实力不济,无奈之下的变通之举,是想暂时平息战火以便迅速发展自己。既然你袁绍不行了,没有实力了,我还听你的干什么?仅此一下,可能就把袁绍占据关东取得的优势彻底葬送。

也许袁绍也同意利用大义集结所有力量击败李弘的策略,只不过,他认为操之过急了而已,但眼前形势非常急迫,长安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已经到了冀州,李弘极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渡河南下,攻打兖州。

山阳太守袁遗在信中对此事表示了极大的担忧。陈纪曾有私人书信给他,询问他对金尚出任兖州刺史的看法。很明显,这是李弘投石问路之计,想从袁遗这里探知袁绍是否有足够决心帮助曹操守住兖州。如果李弘此时南下兖州,占据了兖州,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等人,都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了。

田丰紧锁双眉,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如果李弘此刻南下,我们如何应对?任由李弘占据兖州?”

袁绍神色凝重,反问道:“你看李弘有几成南下的可能?”

“这取决于三件事。”田丰说道,“一是公孙瓒何时败回幽州?如果刘虞率军支援公孙瓒,李弘的处境就非常尴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二是青州黄巾军何时展开反攻?如果司马俱、管承在近期再度攻击兖州中部郡县,曹操就无法抵挡。我们为了赶走袁术,也无法出兵支援兖州。在这种情况下,李弘挥军南下,曹操和张邈也许求之不得。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尊奉当今天子,将来也都还是一郡太守,没什么损失。第三,就是关东的稳定。如果关东稳定,各州郡大吏相安无事,大家就可以随时支援兖州,那李弘在冀州流民成灾,赈灾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自然不敢贸然出兵。”

袁绍低着头,在大堂上又转了起来。众人各自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良久,袁绍站在大堂中央,连续下了几道命令。

书告各州郡大吏,详细解说长安二次兵变的始末。天子之所以被再度挟持,司徒王允大人等朝中大臣之所以被叛军杀害,都是因为李弘早有篡逆之意。这一切,其实都是李弘蓄意而为之。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篡夺大汉社稷。李弘是继董卓之后,本朝最大的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遣派多名武技高超之士,携带密信,日夜兼程往幽州而去。一封信给太傅刘虞大人,详告李弘篡逆之事实,恳求他发兵讨伐。一封信给公孙瓒,详告他关东之事,愿意和他和解,南北共击李弘。

派人秘密由武关进入关中,联系潜伏在关中的诸多门生故吏,告诉他们自己有西上勤王之意,请他们在适当时候发动兵变,以策应自己攻打关中。

急书兖州曹操、徐州陶谦、泰山子劭等州郡大吏,迫于李弘即将南渡黄河的压力,还是请诸位大人尽快向青州黄巾军发动攻击,把黄巾军和流民尽可能赶到冀州。为此,袁绍还特意恳求曹操暂时放弃东郡境内的黄河诸多渡口,任由黄巾军和流民北上。

另外,袁绍还请兖州各郡大吏联名书信于李弘,拒绝承认长安朝廷派到兖州的刺史金尚,并恳请李弘从大局出发,不要护送金尚入境,以免双方发生冲突,致使黄巾军趁机反攻,让兖州百姓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

命令河内张扬,整顿兵马,立即攻击黑山黄巾军残部,把黑山黄巾军向并州上党和冀州魏郡方向驱赶。

这些命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李弘正在阴谋篡夺社稷,李弘是大汉最大的叛逆。袁绍希望能鼓动和联合各地州郡力量围攻李弘,阻止李弘南下的脚步,打击和迟滞李弘实力的发展。

袁绍还亲自给李弘写了一份书信。首先恭喜大人被拜升为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执掌国事,其次是感谢大人在攻陷邺城后,没有虐待和杀害我的家人,我的部属,还有他们的家眷。我袁绍有生之日,定当报答大人这份恩情。然后袁绍说到了当今天下形势。从大人征服大漠归来后,我们就是对手,今董卓死了,我们依旧还是对手,难道我们之间,当真有什么血海仇恨?当年西凉翼城大战的时候,我曾追随大人浴血奋战,至今想起来,还是让人热血沸腾。大人是我大汉的英雄,即使大人变成了要倾覆我大汉社稷的叛逆,大人在我的心目中,也依然是我最为崇拜和景仰的英雄。我希望自己这一生中,能象大人一样,建下万世功勋。我希望自己能击败大人,中兴大汉。我十分急切地盼望着,立即和大人决战沙场。

冀州,邯郸,大将军行辕。

大将军在冀州各郡强行实施土地清理之策,数百户冀州门阀世族富豪被牵扯其中,大约有一半门阀富豪因为抗命被抓,还有一半因为无法立即缴齐拖欠田赋被抓,只有几十户门阀富豪因为家财丰厚,这几年又没有遭到战火的洗劫,勉强度过了难关。

冀州随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河间国、渤海郡两地的门阀富豪全部被抓。原因很简单,他们刚刚被公孙瓒洗劫一空,接着又遇到了这场风暴,算是倒霉透顶。这些人联名上书,并派了代表前来向大将军求情,“大将军,你总要给我们一条活路吧。现在就算你把我们杀了,我们也还不起那么多田赋啊。”

李弘丝毫不留情面。“按律,你们欺瞒府衙,偷漏田赋,应该诛杀九族。不杀你们,我已经很给面子了。缴不起田赋,拿土地来抵。”

门阀富豪们逃又逃不掉,缴又缴不起,叫他们拿土地抵债,他们又舍不得。这些人想请托张温、崔烈等诸多大臣给他们求情,但张温等人躲在行辕内,不敢露头。熟人太多,照顾不过来。

随着青州军在兖州寿张大败,冀州迎来了一个流民北上的。

李弘急了,立即下令,强行没收土地。敢阻挠者,以谋反罪论处,诛杀全家。

最倒霉的还是河间国和渤海郡的门阀富豪。

杨凤接到李弘军令,当天就杀了十二户富豪。李弘在军令中特意交待,先动富豪,那些门阀世族暂时不要动,而且尽可能不要杀人。但杨凤哪里管这些,先杀了再说。两百多条人命就这样没了。

此事在冀州引起了恐慌。渤海郡的几个大门阀都养有门客和庄丁,这些人担心自己主人被杀,随即组织起来劫牢。

杨凤这下火了,一口气把关在牢狱内的十四户门阀富豪一起砍了,连同他们的家眷,五百多人,杀了个一干二净。杨凤犹不解气,命令李尧、杨震带着亲卫骑,直接冲到河间国的乐成,把关在牢内的河间国十七户门阀富豪也杀了。冀州一时间血雨腥风。

李弘和众大臣闻讯,大惊失色,急忙命令杨凤停止杀戮,但这十万火急的军令送到乐成时,被杀的人都已被埋到乱坟岗里了。

冀州的门阀富豪怨声载道,怒不可遏。邯郸行辕内的大臣们也愤怒了。这些黄巾出身的将领就是贼,一千多条人命象草芥一样被他们转眼杀了个干净,这样不听军令,无法无天,如何得了?

杨凤这血腥一杀,却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几乎是在十天之内,所有被关押的门阀富豪都把超额土地上缴府衙了,就连本来已经还清田赋的门阀富豪也不例外。不要了,这土地成了灭族的祸害,谁还敢要?

李弘心里乐滋滋的,但脸上却是杀气冲天。

杨凤、李尧、杨震和十二名军司马全部被罢去军职,遣送到河套屯田戍边。

就在这时,侍中荀攸携带天子圣旨,千里迢迢赶到邯郸。

天子同意长公主、大将军和诸多大臣的奏请,捐出河间国、魏郡、甘陵国等地的田产和宅院,以安置冀州流民。

天子再下一道圣旨,同意大将军奏请,准许大将军在冀州清查地地,凡田产超出大汉律规定的,一律抄没,拒不上缴的,诛族。

李弘看到这圣旨有些哭笑不得。长安朝廷的人狠啊,竟然想出这种法子害自己。我把冀州门阀富豪杀了,我还能在冀州立足吗?不过现在无所谓了,杨凤已经把冀州杀了个血流成河,长安朝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如今冀州的门阀富豪们对自己恨之入骨,谁要是想叛乱,那就给他叛吧,只能以杀止杀了。文的不行,只能来武的了。

但这道圣旨也有个好处,它帮助李弘解决了一个难题。有了这道圣旨,杨凤和他的手下基本上也就无罪了,不用再到河套去屯田避祸了。李弘随即打算让杨凤带着他的一帮手下赶到河东,把颜良、张郃、高览、高顺等人调换到冀州战场。

荀攸又拿出了第三道圣旨,天子拜封长公主领案行使者之职,巡檄监察各州郡,并督导各州郡准时向朝廷上缴赋税。

李弘略显惊愣,旋即明白了长安朝廷的意图。

长安朝廷根本不想让长公主回去。长公主带着一帮臣僚回去,对长安来说,其实十分危险。假如长公主和李弘事先谋划好了勤王的计策,双方里应外合,长安极有可能失陷。但不让长公主回去又实在无法向天子交待,于是就有了这么个主意。既然不能让长公主回长安,那就找点搪塞天子的理由。什么理由呢?巡檄监察州郡,督促李弘向国库上缴赋税。这个理由充分,同时还能利用长公主的尊贵身份牵制和掣肘李弘。放着长公主不用,实在太浪费了。

李弘高兴地笑了起来。长公主能留在冀州,正好替自己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老天有眼,先帝显灵啊。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节

冀州,邯郸,长公主行辕。

荀攸宣完圣旨后,立即去探视病重的卢植。

最近一段时间,卢植和诸位大吏忙于改制之策的商定,还频频约见冀州的门阀名士,以安抚和处理大将军在冀州清理土地时所引起的血腥风暴。他整天操劳,殚精竭虑,很少时间休息,病情越来越严重。

卢植看到荀攸,非常惊喜,“公达,你还活着?我以为……”

“大人是不是以为我死了?”荀攸笑道,“我在郿坞的牢房里吃得香,睡得好,怎么会死?”

荀攸在郿坞的大牢里待了两年。吕布攻克郿坞后,他被救了出来。董卓伏诛不久,他被杨彪征辟为太尉府侍御史。仅仅过了一个多月,长安又爆发了第二次兵变。这次长安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死了,朝廷严重缺人,他随即被拜为侍中。

荀攸把长安两次兵变的经过,详细述说了一遍,最后撕开袍服,从衣服夹层里拿出了一份密信,“这是皇甫嵩、杨彪、淳于嘉和朱俊四位大人联名写的一份密信。「请文明用语」夜兼程赶到邯郸,就是为了把这份密信亲手送给诸位大人。”

这份信是由皇甫嵩书写的,四位大人都在上面盖了自己的印信。现在长安朝廷由这四位大臣共同主持国事,也就是说,这封信其实代表了长安朝廷的全部意见。

目前李傕等西凉叛将紧握兵权,而韩遂、马腾从稳定和发展西凉出发,与李傕等人的结盟非常牢固。短期内想发动第三次兵变,困难非常大。皇甫嵩认为,既然无法迅速分裂叛军内部,解救天子,那么,等一等也无妨。

从这三年多的风风雨雨来看,即使现在勤王成功,把天子救出来了,也无法迅速振兴社稷。一是因为袁绍已经占据关东,他倚仗周边几个富裕郡县的支持,实力会得到迅猛增长。他打算如何振兴社稷,将直接关系到大汉的命运。二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改制之策。不改制,不修订国策,汉祚终究难以延续。

袁绍实力的增长,导致我们振兴社稷的难度大大增加。如果他在洛阳重建皇统,我们的处境将非常艰难。袁绍的振兴之策到底是什么?他会不会重建皇统?他会不会冒着社稷崩塌的危险和我们抗衡到底?袁绍有没有可能改弦易辙,转而尊奉当今天子,以天下苍生为念,迅速稳定社稷?

在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我们唯一的选择和依靠就是李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