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第十五节(1 / 2)

大汉帝国风云录 猛子 31818 字 2019-09-25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十一节

大汉国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十二月。

十二月下,冀州,赵国,中丘城。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马上就要快过年了,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趁着开市的日子,欢欢喜喜地赶到城里逛一逛,购办一点年货了。虽然今天的风雪很大,但驰道上依旧人来人往,过年的喜庆气氛随着欢快的笑声荡漾在银色的世界里。

大黑背着箩筐,和几个同村的乡邻慢慢走在雪地里,有说有笑。

一支铁骑大军出现在驰道上。骑士们全副武装,轻策骏马,缓缓行走在驰道中央。

这条驰道直通幽州,北疆大军经常在这条驰道上来来往往,百姓们见怪不怪,纷纷让到路边,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神情兴奋地望着铁骑将士和迎风劲舞的各色旗帜,有滋有味地评头论足。

大黑站在路边的雪地里,静静地看着越来越近的铁骑,看着五彩缤纷的战旗,心里突然一阵震颤,思绪霎时飞到了关西,飞到了军营。哑巴还好吗?兄弟们都还活着吗?自己离开北疆军已经一年多了,他们如今在哪?还在关西战场上吗?

大黑叹了口气,抬头看看天。哑巴,我过上好日子了。我回到冀州后,和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儿团聚了,然后我们一家人到了屯田区,租种了一块地,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虽然家里很贫穷,但和过去噩梦一般的日子比起来,这就是神仙生活了。这一切都是大将军给我的,如果我今生今世还能见到大将军,我一定要谢谢大将军,我一定要谢谢他的恩赐。

“大黑,大黑……”站在他旁边的一个干瘦老者猛地推了大黑一把,“你快看,黑豹……黑豹大旗……”

大黑一惊,急忙扭头顺着老者手指的方向看去。风雪中,一杆巨大的黑豹战旗在空中猎猎作响,威风凛凛。熟悉,太熟悉了,大黑心中一热,浑身上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仿佛又回到了血雨腥风的战场,又回到了浴血奋战的岁月。

大黑只觉热血直冲脑门,他想叫,想喊,想吼。

铁骑士卒一个个目不斜视,神情肃穆,依次从大黑面前策马走过。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霍然出现在大黑眼前。他还是那样高大魁梧,还是穿着陈旧的皮甲,还是披散着一头桀骜不驯的长发。

大黑心跳骤然加速,突如其来的激动几乎让他窒息了。

“大将军……大将军……”大黑涨红着脸,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叫起来。

黑豹义从齐刷刷地转头看向大黑。

“大将军……”大黑高声叫喊着,不顾一切地狂奔向前。

祭锋怒吼一声,战刀呼啸而出。义从士卒不约而同举起了手弩。

“站住……再进一步,格杀勿论……”

大黑依旧疯狂地吼叫着,奔跑着,声音却越来越呜咽,越来越嘶哑。

路旁的百姓们惊呆了,一个个瞠目结舌,骇然变色。

李弘面色冷峻,双眼紧紧地盯着大黑,忽然,他脸显惊色,大声喊道,“大黑……”

“大将军,我是大黑,我是大黑啊……”大黑跌跌撞撞地冲到义从士卒的战马前,挥舞着双手,激动万分地哭喊着,“大将军,我是大黑……”

李弘飞身下马,紧跑几步,一把拉住了他的手,“大黑……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你。你哭什么?好了,好了,你在战场上杀人的时候眼睛都不眨,怎么回家种了一年的地变成这个样子?”

大黑又是激动又是尴尬,急忙伸手抹了一把眼泪,突然他想到什么,用力挣脱李弘的手,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李弘大笑,弯腰对他说道:“你要是再磕头,不说话,我就走了。”

大黑心里一急,赶忙站了起来,“大将军……”

“你看看你都干了什么。”李弘指着雪地上跪倒一大片的百姓,笑着对大黑说道,“走,我们到前面去聊聊。”

李弘让大黑骑上战马,走在自己的身边。

“家里都还好吗?”李弘笑着问道。

“都好,都好,大将军对我们全家恩重如山,我……”

“这种话以后不要说了。”李弘摇手制止道,“你从冀州开始就跟着我南征北战,算起来前前后后也有七年。这七年里你立了多少战功,杀了多少敌人,你还记得吗?”

大黑摇摇头。

“我欠你太多,欠北疆军将士太多,我这辈子如果能让你们都活下来,能让你们和家人团聚过上好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你能回家,能找到妻儿,不是我的恩赐,而是你应该得到的。你为大汉浴血疆场,大汉当然应该回报你。”

大黑心里一酸,泪水差点滚了出来。

“大黑,你现在租种多少亩土地?”

“八十亩。”

“除了上缴租赋外,你还有节余吗?”

“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大将军又下令减免了一部分赋税,所以到了年底,家里还有点节余。”大黑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屯田区其它百姓的情况是不是和你差不多?”

大黑点点头,在马上深施一礼,“这都是拜大将军所赐。”

李弘非常高兴,又仔细问了一下屯田、赋税和徭役的事,大黑详细解说了一番。从大黑喜悦的表情上,李弘看得出来,冀州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要好,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大黑,你说说,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我希望大将军一辈子待在冀州。”大黑毫不犹豫地说道,“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真的害怕大将军离开后,一切又变了。”

李弘摇摇头,“大黑,这个不算,你再说说。”

大黑面有难色,欲言又止。

“大黑,你对我说说,也许我能帮你。”李弘笑道,“我们见一次面很难。如果你有什么心愿,你现在就告诉我,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帮你。”

大黑闻言急忙跳到马下,跪倒谢恩。李弘下马把他扶了起来,“说吧,我听着。”

“大将军,我能一辈子屯田吗?”

李弘苦笑。“屯田是应急之策,一旦天下稳定,屯田就要取消。”

“屯田取消后,我怎么办?”大黑脸色一变,吃惊地说道,“我没有地,我一家人吃什么?”

“大将军,我觉得屯田很好。虽然屯田是租种府衙的地,要给府衙上缴更多的赋税,徭役负担也多。但和过去我们租种有钱人家的土地相比,要划算得多。另外,遇到灾荒年没有收成的时候,朝廷不但免赋税,还给赈济,一家人总能支撑着活下去。过去遇到灾荒年,我们只有等死。”

“可是,有人对屯田有看法,甚至还有人拒绝屯田”李弘皱眉说道,“今年夏天,我在安平、河间等地查坊屯田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屯田的租税、田赋和徭役过重,不愿意长久屯田。我估计,冀州的屯田几年后就要结束。”

大黑低下头,小声说道,“大将军,那边郡还有屯田吗?我去边郡屯田,我不能让一家人饿死。”

李弘沉默不语。这个问题,李弘一直在思考,他和田畴等河北大吏在巡视辽东和大漠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探讨这件事,但至今没有答案。

“大黑,如果屯田结束后,朝廷把你现在租种的八十亩地卖给你,你要不要?”

“我想要,但我买不起。”大黑苦着脸说道。

“假如朝廷愿意把土地贱价卖给你或者干脆无偿送给你,将来你遇到灾祸,会不会卖?”

大黑想了一下,点点头,“大将军,土地都是有钱人买,我们哪里买得起土地?我们穷,土地少,一年收成有限,上缴赋税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碰到家里有人生病,或者丧葬,只能卖地。更可怕的是碰到灾荒年,地里颗粒无收,要想让一家人活下去,只有卖地。”

“那你说怎么办?”李弘问道,“除了屯田,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甚至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活下去?”

“大将军,你能让我家世世代代租种朝廷的地吗?”大黑小心翼翼地问道。

“世代租种朝廷的地?”李弘诧异地望着大黑,“世代租种?”

李弘若有所悟,但一时又无法抓住实质,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就在眼前。

“大黑,我答应你,一定帮你完成这个心愿。”

“谢谢大将军。”大黑惊喜交加,再次跪倒于地。

大汉国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正月。

正月,天子改年号为兴平,大赦天下。

大将军李弘回到邯郸后,立即觐见了长公主。

长公主因为李弘执意要招抚公孙瓒,一气之下返回了邯郸。她以为李弘在幽州战事结束后立即就会回来,谁知李弘竟然在幽州一待就是半年,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大将军还知道回来?”长公主望着李弘,又喜又苦,心里更是百般委屈。这半年里,冀州是非不断,她夹在各方权势之间努力寻求平衡,日子非常难过。

李弘知道长公主心里不痛快,随意敷衍了几句,然后拿出了一个精致的端牛角号递了过去,“臣此趟远行,所到之处都很荒凉,没什么好礼物带给殿下。”

长公主很惊喜,拿在手上仔细把玩了一下,突然说道:“大将军第一次到洛阳的时候,送给我的也是这个礼物。”

李弘蓦然想起了先帝。当年自己第一次到洛阳,先帝特意准备了一份厚礼让自己送给太后,送给公主和小董侯的礼物也是先帝事先准备好的,是两个端牛角号。长公主突然提起此事,让李弘心中十分难受。先帝临终前把大汉社稷托付给了自己,可自己却辜负了先帝的信任和重托。大汉社稷何时才能中兴?

李弘黯然魂伤,良久无言。

正月初六,大将军召集三府大吏议事,议事的主题只有一个,土地和流民。

李弘在议事上郑重告诉三府五十多位官吏。土地改制之策必须在四月春耕之前拿出来。在这三个月里,河北只讨论此事,其它事一概不问。

由于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社稷根本,牵涉到赋税和徭役,继而又牵扯到诸多重大国策,所以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讨论的人也超来越多。到正月底的时候,河北诸府近百位大吏、硕儒、名士陆续赶到邯郸行辕,就土地制度如何改制展开了通宵达旦的辩论。

在华夏大地上,最早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井田制始自夏商,成熟完善于周。关于它的较早且为完备的记载当数《孟子 滕文公》:“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从孟子的描述中可知井田以方块为形共九百亩,由八家共用一井耕之,每家各占私田一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经此细分之后的土地形状像“井”字,故谓之井田。八家需先在公田上耕作,以缴纳孟子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然后,各家才能对自家的百亩私田进行耕作。

井田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公私田之分和劳役地租。井田制还采取了定期调整轮换份地的安式,以消除因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而可能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到了春秋中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公田之外的私田被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日益扩大。贵族领主对私田的狂热追求使得公田日渐荒废,国家岁入难以为继。各国不得不改变劳役地租的税赋制度,纷纷实行“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十一而税”等税制,井田制随即逐渐荒废。

秦以“名田制”而强国。

随着商鞅“开阡陌决裂封疆”的一系列改革,古老的井田制被彻底废除了,领主贵族的世袭土地所有特权也随之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名田制”。

名田制最突出的特征是按户籍计口授田(此所谓名田制的由来)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

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土地可以买卖。

按户藉授田实现了国家借用土地对农民的严密控制;凡在户籍之民皆可得一定土地,也能使民休养生息从而国家安稳,税赋充足稳定。

按军功封赏土地的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产生了大批的军功地主,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秦因此国力大盛,一统六国。

本朝承袭了秦的制度,秦的“名田制”得以沿袭。

孝文皇帝和孝景皇帝因此强国,创造了令后世艳羡不已的繁荣与昌盛。

名田制开创了土地私有制。随着社会发展,土地买卖大量出现,土地兼并的浪潮开始冲击名田制。

到了孝武皇帝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几乎到了“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程度。

在这次土地兼并的狂潮中,除了普通自耕农的土地纷纷被豪强兼并外,另一类被大量兼并的土地便是军功土地。军功地主的子孙多半骄逸无度,难承其祖之遗风,他们或因违反国家法禁亡国陨命,或碌碌无为杂于庸保,祖上因军功所获得的土地皆被他们变卖一空。名田制渐至名存实亡,加之后来国家不再以军功授田宅而开始以金银实物为赏赐,名田制终至消亡。

土地兼并最终败亡了名田制。

王莽篡夺帝位之后,曾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土地制度上,他推行了“王田制”。

王莽和其追随者认为,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深刻而正确的认识。王莽所推行的王田制,正是以抑制土地兼并为主要目的。

王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朝廷,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标准由朝廷授予土地。

但为何这样一个能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改制方案最终失败了呢?导致王田制失败的原因,正是因为禁止土地买卖。

王田制仅实行三年即被废除。

今天河北三州实行的是屯田制。

屯田制最早开始于孝武皇帝,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是指组织军队开基荒田以给军粮。民屯是指招徕流民耕种屯田为军队或朝廷提供粮食。

屯田为国家所有,士卒和农夫耕种时要上缴朝廷和军队一定数量的佃租,留下的余粮归自己。且屯田兵客不得随意离开,否则罪及妻子。

屯田制给军队和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军粮给养,也使一些无地农民能够依靠屯田糊口,有助于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但屯田制随着屯田的成功和屯田区常年的稳定,诸多弊病越来越严重。比如已经屯田八年的并州,屯田三年的冀州西部郡县都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土地制度的改制势在必行。

三月中,经过两个多月的辩论后,河北诸府大吏在总结了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最终提出了“计口授田制”。

计口授田制就是按户籍计口授田。这个田是指朝廷所有的大量无主土地和荒地,朝廷把这些田地的使用权按人口分授给所有的人,也就是大黑最希望得到的终身租种。

此制坚决承认土地私有,所有门阀世族富豪的田产宅院还是他们自己的,保护他们的土地权益。同时,他们也参加授田。

计口授田制既包指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既能让各个阶层的百姓受益,又能保护门阀权贵们的利益。此制在肯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基础上,可以让贫穷的农民迅速摆脱门阀豪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赋税收入。

(注:南北朝时,北魏颁布的均田令,就是由其前期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制”演变而来,本书中所引用的即是这个“计口授田制”,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均田制”前身。)

大汉国兴平初年(公元194年)四月。

征西将军徐荣八百里快骑急报邯郸,长安三度兵变。

去年十二月辛丑日(二十二日),长安发生了第二次地震,关中形势极度恶化。但就在这个紧要时刻,黄河封冻,北疆的赈灾物资无法运到关中,关中局势随即进一步恶化。

征西将军徐荣和武卫将军玉石虽然竭尽全力,但面对随之而来的连场大雪,也只能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天气一天比一天恶劣,几十年罕见的大雪和严寒侵袭了整个北疆和西疆。

熬过了最艰难的正月和二月后,三月终于来临。西凉的韩遂和马腾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天子和朝廷上书,迫不及待地要求得到赈济。但关中灾情同样严重,天子和朝廷只好一拖再拖。

天子和朝廷拖得起,但西疆拖不起,韩遂和马腾无奈之下,只好出兵攻打长安,抢一点是一点。

马腾的大军就在扶风郡,距离长安不过几百里,转瞬及至。

太尉朱俊和车骑将军李傕一面据城死守,一面急告河东,请求徐荣出兵救援。但徐荣此时被袁绍的大军缠在了关西战场,急切间无力西进。

大将军此时正在和三府大吏商议“计口授田制”的事,突然接到长安兵变的消息后,不禁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这个袁绍,竟敢伸手关中,心思太大了。”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十二节

关中形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袁绍出兵关西,攻打北疆军,其目的显而易见。李弘甚至怀疑韩遂和马腾的叛乱就是袁绍做的手脚。西疆和关中今年受灾严重,马腾出兵攻击长安,他的钱粮从何而来?难道西凉的军队靠吃人打仗吗?韩遂和马腾肯定得到了袁绍的帮助。

徐荣在书信中催问李弘,是否急调晋阳玉石和临汾杨凤的两支军队渡河杀到长安,保护天子?

徐荣是征西将军,督领关西和河东两地兵事,负有拱卫关中和保护天子的重责。他自己就有权力征调临汾的杨凤、张白骑出兵关中,但他此刻不但没有立即出兵支援长安,反而千里迢迢急书邯郸,显然别有用意。

“徐荣大人这是在征询大将军,是不是要趁机入关勤王,占据关中?”朱穆放下书简,看着怒气未息的李弘,低声说道,“如今关西有袁绍的大军,武关方向有袁绍和刘表的联军,西凉有韩遂和马腾,长安有李傕、郭汜,潼关有张济,这么多军队集中在关中内外,勤王难度非常大。一旦勤王失败,轻则丢失关西,重则祸及天子,所以徐荣大人根本不敢贸然出兵。”

“从今天关中局势来看,勤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田畴接着说道,“徐荣大人可能认为,既然大军无法入关勤王占据关中,那还不如不出兵,以免大军进入关中后,激起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引发更大危机。”

“当前北疆边郡救灾赈济的负担很重,再加上我们还要给关中提供钱粮,所以河北财赋非常紧张。如果此时我们再征调三万到五万步骑大军入关作战,河北财赋恐怕无力承担。”李玮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将军,这勤王之事不能急,也急不来,越急越乱。以我看,我们还是想尽办法利用关中各方权势之间的矛盾,合纵连横,尽可能化解这场危机,以稳定关中的局势。”

李弘拿着案几上的地图看了很长时间,颓然长叹:“这个时候勤王,稍有不慎,就会玉石俱焚。子烈无力违抗圣旨,于是就把难题踢给了我。看样子,这个坏人我是做定了。”

帐内众人哑然失笑。

“我亲自去向长公主解释。”李弘说道,“不过,勤王的姿态我们还是要做的。让玉石大人率军南下河东,让右将军张燕大人率军进驻晋阳,你们看怎么样?”

“大将军是不是有意让张燕大人到晋阳避一避?”李玮笑着问道,“其实,大将军回到邯郸,把麴义大人调到东武阳负责黄河驻防,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大将军好象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吧?”

“我也认为没有必要。”谢明说道,“大将军,目前关西、河东、晋阳三地共有四万大军。如果张燕大人把于毒、郭大贤、刘石等两万黑山黄巾军带到晋阳,太行山以西就有六万大军了。现在河东和并州两地的财赋有些紧张,如果一下多了两万军队,财赋会更紧张。”

“冀州这边尽可能支援一点。晋阳必须要派驻大军,这对威慑和稳定关中大有好处。”李弘笑道,“和前几年的困难相比,这点困难算什么?”

李玮、谢明等人连连点头。

“如果年初没有北疆边郡和关中的灾祸,我们财赋紧缺的局面已经缓解了,可惜……”李玮叹道,“这几年战乱灾祸接踵而来,我们有点应接不暇了。大汉苦啊。”

“会好的。”李弘信心十足地说道,“咬咬牙,再熬几年,等财赋充足了,粮食满仓了,我们就出兵平叛,横扫天下,让社稷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

右将军张燕赶到邯郸行辕,大将军李弘亲自出迎。

“飞燕兄,我让你到晋阳,你是不是有意见?”

张燕笑道:“大将军言重了。大将军让我在邯郸主掌了大半年军政,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算是吃够了。说句实话,你要是再不回来,我就撑不住了。”

“飞燕兄过谦了。”李弘感激地说道,“我应该好好谢谢你的。河北能有今天的局面,飞燕兄居功至伟。”

张燕连连摇手,“没有大将军的绝对信任和鼎力支持,我什么事也做不成。”接着他非常感慨地说道,“自从你走后,我几乎没有睡过好觉,整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苦不堪言。好了,现在这苦差事轮不到我了,我总算可以睡一阵子踏踏实实的觉了。大将军,你真的很苦啊。”

“哈哈,飞燕兄……”李弘看看他,微微笑道,“你想睡个安稳觉,恐怕不行。天下一日未平,你就休想有一天的悠闲日子。”

“我只管带兵打仗,怎么说都要比你悠闲。”张燕笑道,“今日拜别了大将军,我就要率军去晋阳了,大将军多多保重。”

“你急什么?”李弘说道,“你在行辕待几天,有很多事我们还要仔细商量。”

“大将军打算西进勤王?”

“不,是土地的事。”李弘说道,“此次你到晋阳,除了督领并州长城南部郡县的兵事大权外,还督领太原和上党两郡的军政。”

“将军在外督领军政?”张燕略显吃惊地说道,“大将军,这可严重违背了律法,也违背了新制。你这么做,会遭到河北上下的反对。新制是我们自己修订的,现在我们自己带头违反,这似乎……”

“我已经和长公主、三府大吏仔细商量过了。”李弘说道,“我将上奏陛下,准许你开府。此事关系到社稷的中兴,必须要特殊处理。”

“大将军打算在太原和上党推行‘计口授田’?”

“对,我把这件大事全权委托给你。‘计口授田’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前人没有做过,我们也没有任何借鉴。没有任何经验教训,所以它能不能杜绝流民的产生,能不能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能不能稳定民心恢复国力,能不能成为中兴社稷的根本,我们一无所知。所以,现在我们迫切需要时间试行推广,需要时间积累经验,需要时间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这个新制。”

“‘计口授田’如果成功了,社稷中兴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李弘用力拍拍张燕,郑重地说道,“飞燕兄,国家强盛了,百姓安居乐业了,距离太平世界也就不远了,这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理想。飞燕兄,你相信我们会成功吗?”

“大将军,一定能成功,我们一定能成功。”张燕激动地说道。

行辕内,张温、崔烈、丁宫、马日磾、蔡邕、赵岐、郑玄、许劭、杨奇、王剪、胡昭、陈纪、袁滂、王瀚、盖勋、王柔、郭蕴、荀攸等众多河北大吏、硕儒、名士聚集在一起,日夜商讨“计口授田”的具体事务。

“计口授田”是一项全新的土地制度,没有任何借鉴,这些名震天下的大汉官僚和士人们凭借着自己丰富的从政经验和渊博学识,在总结前朝各种土地制度的得失成败的基础上,针对今日大汉的现状,开始着手制定“计口授田制”的具体措施和推广实施之策。

在大将军李弘的极力举荐下,右将军张燕督领太原和上党两郡军政,准备试行“计口授田”制。

崔烈、马日磾、王剪、王瀚、盖勋等五位大吏各领数十名门生弟子常驻于太原和上党两郡,帮助张燕具体实施,以便随时发现、修正和完善新制。赵岐也要去,但长公主和李弘考虑到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极力阻止。赵岐非常生气,我还能活几天?我都要死了,你们还不让我去为大汉做点事?为百姓做点事?于是他也到晋阳去了。

大司马府谢明、郑演、刘范专门负责给“计口授田”制的实施提供钱粮支持。

大将军李弘严告三府大吏,不管河北多么困难,都要确保“计口授田”制的试行。

在大队人马去晋阳之前,长公主和大将军最后一次召集河北大吏议事。

大帐内灯火通明,近百位河北大吏坐在一起,聆听张温就“计口授田”制的诸多难题和需要密切关注的难点做详细解释。

“计口授田”的基础是“计口”,就是编户,就是人口登记造册。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县、乡、里、亭的通力协助。郡县的所有人口,上至官吏,下至奴婢,都要一一登记,不能有丝毫的遗漏。需要注意的是耕牛的登记。屯田制废止之后,本来是府衙拥有的耕牛就变成了农户私人拥有或者一定数量的农户共同拥有,这个耕牛的草料消耗也需要授田给农户。

“计口授田”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保护原有私田,也就是保护门阀富豪的利益不受损失。他们的私田虽然也是授田的一部分,但所有权是他们私人的,而普通农户只是拥有所授田地的使用权。门阀富豪家的奴婢和普通农户一样,参加授田。

在保护门阀富豪利益的基础上,如何防止门阀富豪兼并土地?“计口授田”制并没有规定土地严禁买卖,相反,它允许土地买卖。“计口授田”制实施之后,除了门阀富豪自己私人的土地,其它的土地都是朝廷的,都是国家的,授田农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他们没有土地可以出卖。也就是说,这个土地买卖被有效限制在拥有私田的人群中,土地兼并因此可以得到遏制。

接着问题又来了,普通农户如果遭受灾患,或者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无法生存的时候怎么办?他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这会不会形成变相的土地兼并?这会不会形成新的流民?如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张温拍了拍手,提醒众吏注意,“我们打算每成年男丁授田四十亩,成年女子授田二十亩,这个数量基本上可以满足生存需要。但问题是,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防止农户出卖土地使用权?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农户出卖一定数量的土地使用权?如果允许,这个数目大约是多少?”

由这个问题随即牵扯到了“倍田”问题。“倍田”就是农户拥有授田数量的一倍或者两倍的用于休耕的田地。地区不同,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倍田的数量也就不同。倍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土地使用权的出卖。如果一个农户因为困窘而把倍田全部卖了,那他第二年怎么办?所以,即使允许农户出卖部分土地使用权,但也要确保农户手上还有倍田,还能勉强维持生存。

“要让百姓生存下去,要让他们富起来,靠赈济是万万不行的,必须要想办法让他们自救。即使他们遭到了天灾也能自救,而唯一能救他们的就是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诸位大人在试行新制的时候,请务必在这一点上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张温躬身为礼,言辞恳切地说道,“我们在这里清谈是找不到解决办法的,只能靠诸位大人在推广新制的时候加以修改和完善了。”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徭役制度是密切相连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土地制度改了,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必须跟着改。

“轻赋薄徭是新制的主旨,所以随着‘计口授田’的实施,新的赋税和徭役制也将实施。虽然新制实施之初,朝廷的赋税收入可能受到一定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诸位大人无须为此忧心忡忡。”张温挥动双手,大声说道,“只要我们把百姓的肚子问题解决了,大汉的中兴也就指日可待。”

四月上,张辽突然出现在邯郸大将军行辕。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十三节

李弘听到张震的禀报,脑海中立即出现了一张清秀英俊的面孔。他和张辽只在句注要塞见过一面,当时李弘率领北征军到幽州平叛,郭蕴、张辽等人率军驻守要塞。雁门关大战后,张辽被郭蕴、丁原举荐给大将军何进,到洛阳去了。

李弘急忙出帐相迎。

“七年没见,我几乎认不出你了。”李弘拉着张辽的手,笑着说道,“你弟弟正滔一直带着虎贲营跟着我四处征战,看到他就让我常常想起你,还有奉先。你们现在都还好吗?什么时候回北疆?”

张辽没想到大将军亲自出帐相迎,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高兴,当他听到大将军主动邀请他返回北疆时,更是惭愧万分。

“大将军听说吕大人和兄长到了河内,曾三番两次说起你们,希望你们能到邯郸来。”张震站在一旁说道,“大将军北上幽州前,曾嘱咐张燕大人和张郃大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和你们取得联系。但后来你们帮助张扬、韩浩攻打黑山黄巾军,激怒了张燕大人。他非常不高兴,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张辽面红耳赤,羞愧无语。

“正滔,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李弘冲着张震摇摇手,“黑山黄巾军在没有受抚之前还是朝廷的叛逆,奉先和文远率军攻杀也在情理之中。”

张震不满地哼了一声,“大将军就在邯郸,兄长为什么迟迟不来?难道袁绍给了兄长什么好处?”

张辽眉头稍皱,刚想说话,但马上又把嘴闭上了。

“正滔,你去告诉郭蕴大人一声,说文远来了。”李弘笑着对他挥挥手,“我和文远说说话,然后我亲自陪着文远去拜见郭大人。”

张辽把自己和吕布逃出长安之后的事详细说了一遍,“我们在鹿肠山击败黑山黄巾军后,奉先征募了大约五千黄巾降兵。但因为袁绍的阻挠,张扬不敢公开给我们提供粮饷军械,只能私下偷偷摸摸塞一点。河内连年打仗,情况很糟糕,张扬实力有限,无法帮助奉先西进勤王。奉先为此非常彷徨,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张扬的长史董昭帮了我们一个忙。他被奉先的忠义所感动,主动帮我们联系了东郡太守臧洪和陈留太守张邈。臧洪和张邈听说奉先要西进勤王,都愿意帮忙,并邀请奉先南下兖州,和他们具体商议西进勤王的事。”

“去年年底,张邈的从事董访到了朝歌城。他和其兄长董昭两人陪着奉先南下陈留,奉先在陈留逗留了大约一个多月。这期间他和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臧洪、济阴太守吴资、山阳太守郭贡商谈了很多次。因为许多事牵扯到兖州府,所以后来兖州府的刘翊、陈宫、许汜、王楷、万潜等人在张邈的邀请下,也赶到陈留和奉先见了面。”

“这时候兖州牧曹操正在攻打徐州,他接到张邈、臧洪等人的书信后,满口答应,表示愿意和奉先一起,西进勤王。但他同时表示,勤王的事必须等他打下徐州后再做具体商议。”

李弘若有所思,隐约觉得张辽对自己隐瞒了什么。他看看神情平静的张辽,微微笑道:“三月初,曹操从徐州撤军,是不是和这件事有关?”

张辽摇摇头,“曹大人撤军是因为粮草不济。”

李弘笑笑,“我看曹操撤军不是因为粮草不济,而是因为有人逼着他不得不撤军。”

“大将军是指袁绍大人吗?”张辽说道,“大将军的揣测非常准确。”

“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袁绍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不过据我所知,兖州军的部分粮草辎重就是由豫州提供的,可见袁绍私下还是支持曹操打徐州的。有传闻说,袁绍对陶谦非常不满。陶谦对袁绍的所谓‘承制’一直不予理睬,和袁绍在许多事情上矛盾重重。尤其最近一段时间,陶谦干脆撕破脸,和袁绍对着干。陶谦先是帮助袁术占据了扬州,然后又公开表示尊奉天子和朝廷,并向朝廷进贡财物。听说他还把袁绍大骂了一顿,说袁绍占据关东后不但不尽力西进勤王,反而攻城掠地,图谋王霸之业,居心叵测。”

“曹操得到了袁绍的暗中支持,知道大将军又不在邯郸,于是放心大胆地向徐州发动了攻击。曹操以报父仇为名,起一州兵力攻打徐州,他这算什么?他眼里哪里还有天子和大汉律法?这种人就算将来西进勤王了,也是祸国之臣。”张辽略显愤怒地说道,“曹操打徐州显然不是为了报什么父仇,而是妄图占据徐州,象袁绍一样,图谋霸业。”

“报父仇?这个借口未免太可笑了。报父仇,用得着起五万大军攻击徐州吗?用得着在彭城大胜后,屠杀城内数万无辜百姓吗?用的着在连克十几城后,指挥兖州军屠杀彭城、东海、下邳数十万手无寸铁的流民吗?”张辽剑眉倒竖,怒声骂道,“曹操这个逆贼根本不是人,他就是一头杀人的畜牲。他担心死人太多,尸体来不及掩埋,开春后爆发瘟疫,于是命令兖州士卒把数十万流民赶进了泗水河。泗水河一时间变成了埋尸的坟坑。整个冬天,在泗水河和淮水河近千里的河道上,随处可见漂浮的尸体,无数的冤魂在冬日的寒风里厉声悲号。这一切,就是曹操这个屠夫的杰作。”

曹操以为自己连续屠城,就可以震骇徐州其余郡县,可以迫使他们早早投降。曹操以为自己杀光了徐州流民,就可以节省粮食,可以避免流民暴乱,但他太小瞧徐州人了。徐州的郡县和百姓被曹操的血腥屠杀激怒了,他们拒不投降,宁愿被屠城也拒不投降。陶谦死守东海郡治郯城。曹操的大军竟然在五个月内都没有攻下。曹操攻打下邳郡的取虑、睢陵、夏丘三城时遭到了徐州军民的重创。曹操因此大怒,把三城杀了个鸡犬不留。

徐州在曹操连续五个月的攻击下,几乎变成了废墟,大军所过之处,几乎没有留下生命。徐州五郡除了琅琊郡和广陵郡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暂时没有遭到荼毒外,其余彭城、东海和下邳三郡几乎全部被曹操占据。

袁术此时就在紧邻下邳郡的扬州九江郡,他知道曹操打下徐州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所以他急忙派人联系豫州刺史袁微、沛国相袁忠、陈国相高干等人,把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如果你们再不阻止曹操,以他这种百倍千倍于董卓的暴虐,将来被杀的一定是我们袁阀。这个阉人的后代是个疯子,是个杀人狂,趁他现在羽翼未丰的时候,赶快把他杀了,否则我们离死不远了。

虽然袁术当初杀了袁遗,击败了袁忠,和袁绍再次反目成仇。但袁阀子弟之间毕竟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彼此之间有着牢不可分的利益需求。在这个关键时刻,袁阀的态度马上转变了。曹操如果只是一头不听话的狗,袁阀可以接受,但曹操如果是一头咬人的疯狗,袁阀就要痛下杀手了。

袁绍被曹操的暴行惊呆了,他绝没有想到曹操为了迅速占据徐州,竟然使出这种血腥手段。他立即下令中止了对曹操的粮草支援,并且急书张邈。

袁绍给张邈去信,一是为了重修旧好,二是想试探一下他的心意,看看他是否愿意推倒曹操。在曹操和张邈之间,袁绍宁愿选择张邈做兖州牧,做自己的朋友。这个阉人的后代,现在看起来不但野心和极大,而且手段非常血腥残忍,实在不宜共谋大事。

张邈和兖州诸多大吏也被曹操的暴行惊骇了,他们绝没有想到曹操会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替自己的父亲报仇,而不惜杀死数十万无辜百姓来为自己的父亲陪葬,这种人根本不是人。古往今来,除了几个有名的暴君,尚没有哪个臣子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退一步说,就算曹操是为了图谋霸业,但仅仅为了占据一个徐州,就用得着杀数十万无辜百姓吗?有这样建立霸业的人吗?

张邈没有回信,他请东郡太守臧洪秘密赶到了洛阳。

这时候,沮授和田丰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曹操有军队,心狠手辣,张邈等兖州大吏和曹操相比,搞阴谋诡计可以,打仗就不行了。假如兖州郡县背叛曹操,由张邈出任兖州牧,估计曹操一个回马枪,兖州就被他又夺回去了。如果我们自己派军队支援张邈或者干脆自己夺下兖州,那就必须要考虑到河北的威胁。兖州大乱,河北的北疆军如果乘势而下,兖州等于拱手送给了李弘。因此,兖州需要一个强悍的武人,需要一个能击败曹操又能阻止北疆军南下的武人,而现在偏偏就有这样一个武人,这不能不说是天赐的良机。

这个武人就是吕布。吕布一心勤王,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拥有武力和地盘的机会,而张邈等人又迫切需要把曹操这个血腥的暴徒赶出兖州。这两股力量如果结合在一起,不但能赶走或者杀死曹操,还能得到北疆军的支持。吕布出身北疆,和李弘、徐荣等人都有关系,另外他尊奉天子和朝廷,一心勤王,李弘没有理由南下打他。

如此一来,曹操的势力就被消灭了,吕布和张邈等兖州大吏结合在一起的势力也会元气大伤。将来吕布和张邈等人即使还活着,也会因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权势打起来。此时,就是袁绍轻松夺取兖州的时候了。至于徐州,因为曹操的这次杀戮,没有两三年,休想恢复元气。曹操一死,陶谦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数了。

如果一切顺利,两年内,兖州、徐州,甚至扬州,都将是袁绍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