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节-第六十节(1 / 2)

大汉帝国风云录 猛子 31336 字 2019-09-25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六节

此刻,无论是坚守洛阳,还是西进入蜀,都需要荆州的鼎力相助。洛阳若失,荆州则旦夕不保,袁绍和刘表两人被命运之绳紧紧地捆在了一起,不得不同生共死,共度难关。不过,荆州这两年征伐不断,损耗太大,刘表也难以为继了。

看到刘表那张难色重重的老脸,袁绍和刘备都知道刘表心里想什么。袁绍犹豫了很久,仔细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让刘表和刘备联合出兵益州。

攻打益州,需要荆州承担西征大军的钱粮军械,需要荆州的水师相助,刘表竭尽全力帮忙,最后却捞不到一点好处,他当然不愿意了。不过双方一旦联合出兵,刘备即使还是西征大军的统帅,但因为钱粮控制在荆州军的手上,他最多不过是帮荆州人打仗而已,益州将来肯定是刘表的。刘备要想占据益州,除非和刘表撕破脸,把荆州军赶出巴蜀。袁绍最担心的就是双方打下成都后大打出手,那时不要说开辟西路战了,连益州都无法控制。

袁绍找到刘备,把自己的担忧说了一遍,很是歉疚。他本来让刘备西进入蜀是好意,这样既能偿还刘备的人情,又能让刘备感激自己,帮助自己开辟西路战场以保住洛阳。但在巨大利益面前,没人愿意拱手相送。刘表从中作梗,让这件事出现了波折。

刘备神情坦然,表示理解,反过来安慰袁绍。刚刚接到袁绍书信的时候,他也曾为此激动过,但冷静下来后,他预感到事情不会象袁绍想象的那样顺利。现在益州内讧激烈,正是其它势力夺取益州的最佳机会。不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是荆州人一手制造的,和袁绍、刘备没有半点关系。而且刘表目前也有实力夺取益州,他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个利益。

当初袁绍安排刘备西进入蜀,除了让他开辟西路战场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目的。因为洛阳形势危急,他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洛阳丢失了,他要依靠豫州东山再起,为此他必须先把刘备赶走。刘表同意刘备西进入蜀,也出于同样的理由。刘备手里有一支军队。这支大军离开豫州待在刘表身边,让刘表寝食不安。两人都想把刘备赶走,正好当前的形势又迫切需要刘备带着军队占据益州为联军开辟西路战场,于是刘备西进入蜀成了定局。

本来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刘表和荆州大吏看到刘备很窘迫,袁绍又利用和谈缓解了当前的紧张局势,他们的想法又改变了。刘备手中大约还有一万五千多人,但他没有粮食军械,没有水师。凭他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西进入蜀,他必须要倚仗刘表的帮助。刘表和荆州大吏认为,既然刘备没有占据益州的实力,而荆州形势随着江夏战场停战和颖川战场进入僵持状态后有所改善,已经有能力抽调部分兵力西进了,那为什么还要把益州让给刘备?

刘备对袁绍说,现在形势危急,还是先拿下成都再说。等益州基本稳定后,我先据汉中北上攻击关中。只要我能拿下关中,则洛阳无忧,天下形势也将因此而得到彻底改变。

刘备毫无选择,只能退而求其次。不管怎么说,自己手里有兵,是打益州的主力,是开辟西路战场的主力,刘表总要给自己一个地方存身。汉中是巴蜀的西部门户,也是关中南下攻击巴蜀的首选之地,将来战火绵延不断。自己主动要求守在这个四战之地,刘表肯定求之不得。虽然汉中是各方必争之地,是块死地,但也是机会最多的地方。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以汉中为根基夺得了天下,今日自己也许能承庇祖恩,以关中为根基重振大汉。

袁绍感激涕零,热泪盈眶。这件事因为刘备主动让步总算顺利议定,但刘表却步步紧逼,随之再次给了袁绍一个意外。

刘表提议把天子移驾襄阳。

袁绍怒不可遏了。刘表的理由非常充分,让袁绍无可辩驳。洛阳基本上已经陷入北疆军的包围,如果明年北疆军把袁绍困在八关之内,以一支犀利的偏师直杀南阳,谁能保证天子的安危?天子若出意外,联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刘表这番话几乎就是裸的威胁,你如果不同意把天子移驾南阳,我就敷衍了事,让北疆军包围洛阳,把你彻底困死。到时你自身难保,无力顾及南阳,我一样可以控制天子。

袁绍现在后悔了。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把天子接到洛阳。如果现在天子在洛阳,刘表、刘备这些人无论如何也要确保天子的安全,北疆军未必能占据颖川对洛阳形成合围。

刘备这时说话了,他坚决支持刘表的意见。早在去年中原大战的时候,刘表、刘备就曾密谋把天子接到襄阳摆脱袁绍的控制,现在这个机会突然来临了,刘备岂肯放过?把天子接到襄阳,等于皇统控制在宗室大臣手里,这可以大大增加宗室的实力,可以增强联军击败河北重振社稷的信心,这是关系汉祚命运的大事,刘备当然要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站在刘表一起共抗袁绍。

两位宗室大臣同时威胁袁绍,把袁绍逼到了绝路。他没有选择,一点选择也没有,他只能答应。

刘表大获全胜,喜笑颜开。这是他十一年来最高兴的一天,他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逃离洛阳开始到现在就没有高兴过。他跪在天子面前喜极而泣,仿佛看到大汉重新崛起。

袁绍很愤怒,一直以来都是他威胁别人,今天竟然也被别人威胁了,他觉得自己颜面无存,对刘表和刘备切齿痛恨。唯一让他聊感自慰的是,刘表和刘备得到天子后突然精神焕发,就象换了一个人一样,浑身充满了无穷的斗志。两人在感谢袁绍的同时,异口同声地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帮助他守住洛阳。袁绍从他们激动的语气里,从他们兴奋的脸上,从他们炙热的眼神里,可以强烈地感受他们守住洛阳的决心和信心。

看来,得到天子后,两位宗室大臣勇敢地挑起了拯救社稷的重任。在他们眼里,强悍的北疆军恐怕也不过是一地落叶而已。袁绍似乎从中感悟到什么,但对于他来说,一切都已经迟了。

十月,晋阳。

长公主通过对尚书台、中书监等府衙职能权责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对公卿大吏的重新任命,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权力再分配。朝堂一直很稳定,并没有出现长公主所担心的混乱。在整个八月和九月间,晋阳朝廷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新官员的任命,包括地方州郡大吏的更换,相反,增兵一事倒显得非常平静。

到了十月秋收季节,因为粮草供应紧张,民夫大量返乡参加秋收秋种,各战场逐渐平静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批的北疆武将陆续返回晋阳述职。

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和太尉杨彪召集大司马府、太尉府众多掾属每日商讨攻击洛阳所需的庞大后勤,这其中涉及到钱粮、军械、物资、民夫工匠、后备兵源的准备等等。考虑到这一仗战场之大,动用的兵力之多,攻击时间之长,都有可能是本朝之最,长公主特意下诏,请朝廷诸府务必竭力配合,不得有任何推诿和延误。

关、洛士人在赵岐、蔡邕、杨彪、杨奇、赵温等大臣的举荐下,纷纷出仕,京兆尹、冯翊、扶风三郡各级府衙因此得以迅速重建。到十月初的时候,三辅地区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新田制并做好了秋种准备。百姓们情绪稳定,对朝廷充满了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唯独让长公主感到不快的是,原关中门阀世族富豪们很多人不愿迁回关中,显然还在观望关中局势。

长公主为此召见了太史令马丰、上林苑令徐陵、太仓令麴忠等关中大吏,征询对策。马丰笑着说,殿下过虑了,这些人早在两个月前跑到关中收回了自己的土地,很多人之所以没有重建或者修缮庄园,是想等待朝廷定都之议的结果。如果定都长安,他们将在长安城购置土地新建宅院,这个机会他们可不愿错过。

长公主蓦然想到重建长安的财赋难题,于是问他们可有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徐陵回答说,以朝廷目前的财力,短期内重建未央宫难度很大,更不要说把长安城恢复到王莽乱政赤眉焚城之前的雄伟了。另外,这几年朝廷还要花费大量钱财平定天下,平叛之仗还有得打,朝廷财赋在近几年内很难摆脱紧张状况。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洛阳的皇宫拆了,搬到长安来。这样朝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彻底断绝某些人打算几年后重返洛阳的妄想。

长公主随即召见丞相蔡邕等公卿大臣,提出了把洛阳皇宫整体搬迁到长安的建议,试图以此来说服部分以财赋不足为借口反对定都长安之议的大臣们。争论依旧继续,依旧激烈。

长公主很郁闷,彷徨无计。不过,郑玄大师还是带来了好消息。董仲舒大师的“三统说”已经在士人们的心中渐渐恢复了昔日的地位,只要时机恰当,以“三统说”为基础来证明大汉承依“土”德,继而以此为依据来定都长安还是大有希望的。

十一月,晋阳。

襄楷大师来到晋阳觐见天子和长公主,说有祥瑞奏禀。

长公主大喜,和天子一起在朝堂上召见大师。

襄楷大师鹤发童颜,白袍飘散,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他当着天子、长公主和群臣的面,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祥瑞之事。什么西天出斗星,什么龙出岐山,林林总总十几起,件件都说得有鼻子有眼,惟妙惟肖。所有祥瑞都证明一件事,社稷振兴在望,大汉中兴之地当在关中长安。

襄楷大师名气太大,望气之术也非常高超,常年游历四海广闻博见,他说有祥瑞,那就是有祥瑞。虽然丞相蔡邕、太常许劭、太史令马丰等人也是此道高手,但在襄楷大师面前还是不敢乱说话。大师都说看到了社稷兴旺的祥瑞,你却说没看到,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北疆大吏反应最快,鲜于辅、徐荣、李玮、田畴等人不待大师说完,率先跪倒堂上,齐声恭贺天子,欢颂声一时间震耳欲聋。

刘和、许劭、张范、刘放、陈群、袁涣、陈宫等大臣紧随其后,赶忙贺喜。这种事不能犹豫,不管襄楷大师说得是真是假,先恭贺一番再说。

蔡邕、杨彪、荀攸、张邈、孔融等大臣惊疑不定,面面相觑。虽有心仔细问问以探真伪,但面对朝堂上惊天动地的欢呼声,谁都不敢开口,只好也跪下去装模作样地高声贺喜。

襄楷大师说完了,递上记载祥瑞的书表,拜别天子和长公主,出宫骑上小毛驴扬长而去。

散朝之后,蔡邕急忙派人去找,但襄楷大师神龙见首不见尾,早没影子了。

天子和长公主下诏,把祥瑞之事遍告天下。

社稷中兴在望,天下人莫不欣喜若狂。河北轰动,各地官吏纷纷上表恭贺。

郑玄、王剪、张臶、胡昭等河北大儒联合各地士人,诸生联名上表,以董仲舒大师的“三统说”为基础,以各地发生的祥瑞为佐证,大汉应承土德,都城应定长安,如此则社稷振兴,国泰民安,可保大汉千秋万代之基业。

到了十一月下的时候,“大汉应承土德,都城定于长安”之说已成了河北上下的共识。

事情发展之神速远远超过了长公主和朝廷的预料,大汉人对社稷稳定的急切愿望形成了一股巨大力量,推动着朝廷在中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十一月,荆州,南郡,夷陵(今宜昌)。

刘备急速赶到夷陵和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縻竺等人会合。此刻大军已先行到达并休整了十天,做好了西进巴郡的一切准备。

荆州军由刘磐、蒯良统率,五千水师,五千步卒,随行文武将官有黄忠、李严、甘宁、伊藉、诸葛亮、庞统、沈弥、娄发等人。

刘备和刘磐等人会面后,随即举行了西征大军的第一次军议。

刘备作为西征大军的统帅,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马上很谦恭地表示自己对巴蜀地形一无所知,恳请荆州大吏在西征途中要多多指教。副统帅刘磐笑着说,我们虽然在荆州多年,但因为蜀道难行,也没有去过益州,对益州地形一无所知。接着他指指甘宁、沈弥、娄发三人说道,这三位大人都是益州人,过去曾是益州军的将领,对益州地形很熟悉。西征能否成功,就要靠他们三个人的指点了。

甘宁是位三十多岁的魁梧大汉,他站起来再次拜见了刘备。刘备听他口音不象是益州人,于是随口问了一下。甘宁说自己本是南阳人,九岁时因为父亲在巴郡临江为官,这才迁到了益州。刘备请他坐下,转身请蒯良说说西进之策。

益州今日的混乱局面就是蒯良一手策划的,西征益州之策也由他一手制定,其在西征大军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刘备在离开宛城的时候,刘表一再嘱咐他,请他务必相信蒯良。西征军中的将领几乎对益州都很陌生,而蒯良则对益州比较熟悉,很多益州士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有他出谋画策,西征定会成功。

蒯良指了指身边一位英俊的年轻人,“孔明,你给诸位大人详细解说一下攻击之策。”

十二月,晋阳。

各地秋收秋种结束后,新兵奉命集结,分别赶赴长安、河东蒲坂津、兖州陈留三地整训。

大将军书告长公主和左车骑将军鲜于辅,现定都之议阻力较小,请朝中诸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商议攻击之策上,并请诸将于年后速返各地,准备开始攻击洛阳。

十二月上,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召集诸将在大司马府军议。

在总结了关中、关西、颖川等战场的得失成败后,军议的主要议题转为洛阳大战。

鲜于辅说,虽然大将军正在奉旨招抚袁绍,但议和成功的可能太小,这一仗肯定要打,诸位大人不要抱任何幻想。他告诫诸将,当今天下形势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好,西疆有可能成为平定天下的最大障碍,因此明年能否打下洛阳,将直接决定大汉社稷的命运,诸位大人务必竭尽全力,奋勇杀敌。

扬威将军、大司马府长史张辽给诸将详细解说战场形势,攻击策略和兵力部署。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七节

此次洛阳大战,有四个主战场,两个牵制战场,投入的总兵力大约为三十四万人,征调民夫大约为三百万人,预计攻击时间为半年以上。按照朝廷的估算,大军在明年底如果无法攻克洛阳,那么战事就要停止,朝廷要重新筹措粮草准备来年再战。战事一旦拖到后年,不但耗费惊人,天下形势的发展也难以预测。因此,天子、长公主和朝廷都希望大军能在明年底之前攻克洛阳,以便牢牢奠定中兴大业的基础。

攻击洛阳的四个主战场分别是关西、河内、河南和颖川。

在关西战场上,朝廷决定投入十万大军。左卫将军麴义为大军统帅,右将军杨凤副之。张白骑、张郃、高览、孙亲、梁百武各领一军,每军两万人。楼船中郎将杨华的河东水师在攻击过程中受麴义节制。

在颖川战场上,朝廷也投入十万大军。左将军颜良为大军统帅,武卫将军文丑副之。王当、张绣、徐晃、吴雄、纪灵各领一军,每军两万人。

在河南战场上,朝廷投入了六万南北两军。龙骧大将军赵云为大军统帅,中垒将军于毒副之。

在河内战场上,朝廷投入的兵力最少,只有两万大军,虎威中郎将司马懿为统帅,虎牙中郎将魏延副之。荡寇中郎将沮鹄统率的冀州水师在攻击过程中受司马懿节制。

四个主战场中,河内战场距离洛阳最近,受到的阻击也是最大,在短时间内攻克孟津和小平津两关的难度很大。为了减少损失,只做辅助攻击,牵制敌军兵力。颖川战场的战斗最为激烈。我们为了攻打洛阳必须迅速拿下鲁阳,而叛军为了确保与洛阳的联系必须死死守住鲁阳,他们会从汝南、南阳、洛阳三个方向夹击北疆军,颖川战场将有连番血战。因此,关西战场和河南战场是大军的主攻方向,只要这两个战场中的任何一个率先攻克了虎牢关或函谷关,洛阳的外围防线就被突破,叛军只能放弃“八关”,全线撤守洛阳城。

两个牵制战场在关中和青兖两州。

关中方向有来自西疆和汉中的威胁,青兖两州有来自曹操和袁谭的威胁。当我们把主力全部投到洛阳战场的时候,这两翼战场只要有任何一处受到强有力的攻击,防线被敌突破,那么洛阳大战极有可能失败。

江淮的形势从九月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江东军在攻占江夏后,长江南北两岸的战事迅速平息。但在这之后我们发现荆州军主力陆续北上,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孙权可能和曹操一样,脚踏两条船,和袁绍、曹操、刘表达成了某种约定,否则荆州军主力不会毫无顾忌地北上南阳。如果事实和我们估计的相差无几,那么我们攻打洛阳的时候,曹操、袁谭有可能联手攻击青兖两州,而孙权却有可能对我们的要求置若罔闻,拒绝出兵威胁江北。

西疆的战乱随着冬天的来临逐渐停止,但这和寒冷的天气没有直接关系,而和贾诩大人的“以羌制羌,以夷制夷”策略实施有关。目前这个策略正在逐步展开。马超奉旨安抚白马羌和参狼羌,庞德帮助聂啸平定湟中、枹罕两地的羌人之乱。只待陇西局势稳定后,马超和庞德就要联合白马、参狼、湟中等诸种羌人攻击西海的烧当羌。与此同时,雷子也正在大漠上和弧鼎、弃沉、步度更、泄圭泥、木桃、木李等鲜卑部落王商议攻击河西一事。如果雷子将军能顺利说服各部落王,并组建联军杀进河西,那么明年西疆的形势虽然依旧混乱,但对关中尚不会造成严重威胁。

益州的内讧非常严重,刘璋和巴郡的赵韪、汉中的张鲁正在交战。按道理他们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但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赵韪和刘表有盟约关系,张鲁和袁绍有联姻关系,因此,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

在当前形势下,袁绍要想扭转乾坤,转败为胜,仅靠刘表、刘备的支援固守洛阳显然不行,他必须另辟徯径,想方设法打破我们对洛阳的包围,让我们攻击洛阳失败,给他赢得喘息的时间。从常理上来推断,袁绍想出来的办法不外乎是在洛阳的东、西方向开辟两翼战场,依靠叛军在两翼战场的突破摧毁我们攻克洛阳的意图。这个办法的确不错。不过现在曹操实力有限,孙权、周瑜又反复无常,东路战场很难对我们造成威胁。而西路战场的开辟太难了,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叛军不可能抢在我们攻克洛阳前形成威胁关中的力量。

叛军会不会创造奇迹,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要未雨绸缪,要尽快占据汉中,要以最快的速度占据平定天下的优势。

占据汉中的好处不言而喻,攻克洛阳后,我们可以从汉中出发迅速南下成都,继而占据整个益州。然后我们从中原、巴蜀两个方向攻击荆州,则荆州旦夕可下。荆州拿到手,中兴大业也就唾手可得了。此时如果曹操、孙权、周瑜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我们则兵分两路,一路出兵江淮,一路沿长江而下攻打江东,如此天下可定。

张辽的话还没有说完,大堂上的将军们便小声议论起来。遥远而神秘的巴蜀、汉中对于这些常年征战在边疆、河北、中原的将军们来说,感觉非常陌生。

“明年,我们是不是打汉中?”何风兴奋地问道。他的军队在关中驻防,不能参加洛阳大战,这让他一直郁郁不乐。

“这个……”张辽犹豫了片刻,皱眉说道,“这是朝廷对尽快平定天下所拟定的一个策略,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但未必马上就打汉中。明年,大军主力全部集中在洛阳,我们要先扫清洛阳的外围打进八关,然后再展开攻坚。洛阳的坚固我们是知道的,朝廷之所以集结了二十八万大军攻打洛阳,就是考虑到了其攻击的难度。这样一来,我们在牵制战场上的兵力就非常少。如今西疆局势混乱,关中的兵力主要还是确保长安的安全,所以打汉中的时间应该是在攻占洛阳之后。”

“打下洛阳后,大军应该顺势而下,打荆州、打江淮。”王当冷声问道,“为什么要突然分兵打汉中?难道叛军放弃了荆州和江淮,都逃到巴蜀的深山老林里去了?”

大堂上顿时一片哄笑。

鲜于辅站了起来,神情严峻,目光缓缓从众将脸上一一扫过。大堂上霎时安静下来。

“文远,给他们解释一下。”徐荣冲着张辽挥挥手,“打汉中的问题牵涉到朝廷平叛策略,应该解释清楚,让大家对朝廷的整个平叛部署有个全面认识。”

张辽点点头,走到了悬挂在大堂一侧的巨幅地图前。

“几位大人……”张辽指了指太尉杨彪、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右车骑将军徐荣、左卫将军麴义、右卫将军张燕等人,大声说道,“在商讨平叛策略的时候,首先考虑到了长安的安全。长安即将成为大汉的都城,天子、长公主和朝廷有可能在明年秋天进入京都。”

“但长安目前并不安全。”张辽手指地图,“西疆的形势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说了。益州自从益州牧刘焉死后,局势就不再稳定,这给袁绍和刘表夺取益州创造了机会。从袁绍主动和张鲁联姻这件事来看,袁绍在中原大战失败后,显然看到了夺取益州对于抗击我们的重要作用。袁绍败走洛阳后,如果逃进益州,将给中兴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退一步说,就算袁绍败亡于洛阳,但刘表、刘备呢?他们依旧可以逃进益州,对中兴大业造成同样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当年光武皇帝中兴社稷的时候,公孙述在益州割据称帝。公孙述只做了十二年皇帝,但光武皇帝却打了他整整十年。很显然,公孙述称霸益州让光武皇帝的中兴大业受到了很大阻碍,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光武皇帝平定西疆的时间大大延长,让关中饱受摧残。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益州叛军屡屡北上,不断地攻击关中和西凉,西疆如何稳定?西疆不能稳定,羌人反过来又威胁关中安全,这会让益州叛军更加频繁地北上征伐。如此恶性循环,长安的安全如何保证?长安不稳,大军主力就要西征,就要南下打益州,那么朝廷哪里还有财赋支撑荆州和江淮战场?”张辽停了一下,看看堂上众将,继续说道,“所以,天子一旦宣布定都长安,我们的平叛策略就要做出巨大调整。打下洛阳后,大军的主要征伐目标将是西疆,是益州。”

北疆诸将凝神细听,一个个陷入沉思。

“定都长安是为了保证西疆、北疆的稳定。西疆、北疆稳定了,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才能挥师南下。定都洛阳让我们距离西疆、北疆太远,容易失去对西疆、北疆的控制。西疆、北疆乱了,平叛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果两疆都乱了,而大军又未能打过长江,平叛之事一拖再拖,朝廷极有可能被拖垮。到时不但中兴大业毁于一旦,大汉更有可能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张辽说道,“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定都长安了,但韩遂的死让西疆形势骤变,稳定西疆确保京都安全随即成了朝廷最迫切的目标。”

“我们打完洛阳就要打西疆,那么袁绍、刘表、刘备、曹操、孙权、周瑜等人就能得到喘息的时间。有了喘息时间,袁绍和刘表自然就会把目光投向益州,利用益州攻击关中和西疆,从而把我们拖在关中和西疆,给他们扭转不利形势反败为胜创造机会。”

张辽举起手,用力拍在了地图上,“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我们不能不顾京都的安危,但又不能让叛逆卷土重来,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打益州。”

“西疆和益州,先打哪一个对长安安全和中兴大业最有利?这是几位大人在商讨平叛策略时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从目前形势来看,先打益州最有利。”张辽手指地图上的益州说道,“我们从中原南下无论是打荆州还是打江淮、江东,最后都要面临长江这道天然屏障。打下益州,有助于我们取得对长江的控制。控制了长江,叛军便失去了最大倚仗。在我们的两路夹攻下,叛军必定狼奔豕突,灰飞烟灭。这种攻击之策显然比我们从中原方向强攻长江为好。”

“我们再次假设一下,如果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益州,那么我们打西疆的时候,就少了后顾之忧,西疆可以迅速平定。与此同时,袁绍、刘表等叛逆在我们两路夹攻的强大威慑下,完全丧失了抵抗力,他们迫于败亡的事实,有可能举手投降,这可以让朝廷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当然了,这仅仅是朝廷的一厢情愿。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们取得了这种兵事上的绝对优势,就算袁绍、刘表等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们也没有实力和朝廷对抗了。打也好,不打也好,等待他们的都是败亡的命运。”

北疆诸将恍然大悟,议论声再次响起。

张辽面对众将,举起双手用力在空中虚按了几下,示意众将不要说话。

“由于朝廷决定定都长安,所以平叛策略改变了。但平叛策略的改变是建立在攻克洛阳的基础上。洛阳如果不能攻克,现在朝廷所定的平叛策略也就很难实施了。”

“因此,我们的牵制战场对保证大军主力攻克洛阳非常重要,请牵制战场上的诸位将军大人以中兴大业为重,务必遵从朝廷的命令。”

青兖两州的牵制战场上有高顺、臧霸、彭烈、魏续四位将军的大军,共四万人马。大军由前将军吕布统帅,折冲将军高顺、威虏将军臧霸副之。吕布将军的中军大营就设在任城,直接威胁徐州。

关中的牵制战场由征虏将军华雄为统帅,骧武将军卫峻、厉威将军何风副之,杨淳、李云、子率等将军共统领三万步骑大军驻守于长安、大散关、武关、潼关、萧关等城池关隘。

整个中原战场由大将军李弘坐镇陈留指挥,后将军玉石坐镇洛阳前线。宁朔将军樊篱坐镇冀州邺城,负责给中原大军调拨粮草辎重。

整个关中、关西战场由右车骑将军徐荣坐镇长安指挥,并亲自督运粮草辎重。

张辽说完之后,已经升职为荡寇将军的皇甫郦站了起来。他现在兼领大司马府的司马。他就各部大军的建制做了详细说明,并宣读了对各部大军的军司马级以上军官的重新任命。由于大军人数骤增十万,原军中各级军官都升了职,功勋较多的人甚至连升三级。加官升爵是最高兴的事了。这些统军大将都很兴奋,凑在一起互相比,看谁的部下升职最多。

皇甫郦念完之后,厉威将军何风马上站了起来,冲着鲜于辅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正想张口说话,鲜于辅一挥手阻止了他,“关中的兵力不多,暂时不能攻击汉中。”

“为什么?”何风瞪大眼睛说道,“如果袁绍和刘表先派军队进驻汉中怎么办?”

“我们也担心出现这种情况。”坐在鲜于辅身边的徐荣说道,“朝廷已下旨招抚汉中张鲁,想试探一下张鲁的反应。如果他接受招抚,我们就立即派驻军队进入汉中,如果他拒绝招抚,我们再做攻击的打算。汉中很难打,攻击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能仓促行事。”

何风奇怪地问道:“汉中很难打吗?”

“你知道当年光武皇帝打益州,是从哪里打进去的吗?”鲜于辅笑着问道。

何风想都没有想,张口就说道:“是从荆州打进去的。当年大将军岑彭先从夷陵方向攻破江关(即今奉节附近的翟塘关,又称悍关),打开了直通巴楚的咽喉,但他随即被刺杀。第二年大司马吴汉率军杀到成都,击败了公孙述。”

“在大将军岑彭攻打巴蜀之前,前将军李通、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已经攻克了汉中,但他们为什么没有从汉中直接杀到成都?”鲜于辅又问道。

何风愣了一下,“大概是因为从汉中到成都的栈道都给公孙述烧了,无路可通吧?”

“我们也有同样的担心。”鲜于辅叹道,“从关中到汉中,需要翻越秦岭,但自古以来就没有路,只有栈道。栈道难行,路上驿关重重,我们要走几百里甚至上千里,随时都会被敌人发现。”鲜于辅叹道,“从关中到汉中有四条栈道,分别是从大散关南下的陈仓故道,从郿城南下的褒斜道,从武功城东南方向南下的党骆道,从长安城南濡水河方向南下的子午道。无论我们走哪条栈道,只要被他们发现,放火烧掉一截,我们就不得不掉头,所以打汉中之前,务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是自寻死路。”

“从西疆方向突袭呢?”何风犹不死心,追问道。

“从西疆的陇南进入益州的汉中、广汉一带有四条栈道,分别是嘉陵道、祁山道、沓中阴平道和洮岷道。”鲜于辅很耐心地解释道,“拙言啊,就算你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把军队带过去了,但粮草怎么办?军械怎么办?退一步说,就算你勉强支撑着赶到了汉中地境,但进入汉中腹地之前还有一道阳平关,那关隘天下闻名,你这支疲惫之师怎么打?”

何风气得怒哼一声,恶狠狠地骂了两句,“既然没办法打,那就干脆一把火把所有的栈道都烧了,让他们也无法打长安。”

杨彪、鲜于辅、徐荣、张燕等人失声而笑。

麴义随手拿起案几上的一卷竹简劈头盖脸地砸了过去,“你都是将军了,还这么没脑子。我这张脸给你丢尽了。”

何风吓得一缩脑袋,歪身躲过了竹简。

“栈道烧了,他们难道就不能重新铺吗?秦岭上最多的就是树木了。”徐荣冲着麴义摆摆手,示意他注意场合,不要乱打人,“大军通过栈道并不是什么难事,敌人即使把栈道烧掉一截,我们也可以带着工匠一路铺过去。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是粮草辎重的运输。打汉中也好,打成都也好,一路上都是重重关隘,大军需要很长的作战时间,所以粮草辎重的运输问题是保证大军能够持续作战的重中之重。”

“当年前将军李通之所以未能继续南下攻打成都,是因为汉中被羌人彻底毁了,短期内无法恢复,大军得不到粮食支援,只好撤回关中。后来光武皇帝选择从益州东面展开攻击,就是因为可以利用长江水道运输粮食军械。”徐荣走到巨幅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汉中说道,“目前,朝廷的平叛策略很明确,打下洛阳后立即打汉中。打汉中需要多少军队,需要征调多少民夫,需要多少粮草军械,我们都要仔细核算,以确保大军能一战成功。”

“所以……”徐荣转身望着一脸失望的何风说道,“今年打汉中,的确太困难了,不仅兵力不足,民夫不足,粮草和军械也无法保障。”

“拙言,陪你母亲过完年后,你就回关中,给我老老实实地训练军队,不要胡思乱想。”鲜于辅笑道,“将来打汉中,我让你第一个南下。

何风无精打采地“嗯”了一声,垂头丧气地坐了下去。

军议快结束的时候,鲜于辅郑重嘱咐了诸将一些事,最后说道:“诸位大人过完年后,即刻奔赴战场。希望明年的新年,我们能在长安城里欢庆洛阳的收复。”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八节

十二月上,一场大雪从天而降,晋阳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大汉承土德已成定论,而建都长安之议也基本上得到了朝堂上下的认可。但因为朝廷财赋拮据、关中安全暂无保障、兵事策略改变导致平叛难度增加等等众多棘手问题,使得朝中很多大臣对重建长安没有信心,甚至抱着消极和抵制情绪。在朝议和凤凰池议事上,常常只有长公主和李玮等部分大臣非常兴奋地讨论着重建长安的具体细节,而丞相蔡邕、太尉杨彪等大臣却一言不发。

定都长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这个工程中不仅包括宫殿府衙的兴建修缮、天子和朝廷的搬迁、京畿戍防的建设和巩固等重要事情,还包括因为定都长安而带来的一系列国策的修订。国策的修订关系到国祚命运,关系到大汉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这才是定都长安的真正目的。要想实现这个目的,仅靠天子、长公主和部分大臣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整个朝廷的齐心协力,需要一个团结一致的朝廷来调动整个社稷的力量。

长公主为此忧心忡忡,她手诏大将军问策,再次登门拜访赵岐老大人求计。赵岐老大人对长公主增强皇权剥夺相权一事显然很不满,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长公主,定都长安能否成功,能否达到定都长安的目的,关键要看外朝能否确实承担起责任,要看外朝大臣能不能为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定都长安的所有具体事务最后都要由外朝实施完成。长公主如果不能挽回外朝的信任,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就象平叛征伐,戍疆域需要军队一样,长公主正是因为绝对信任大将军和北疆将士,赢得了北疆将士们的忠诚,大军才能战无不克,而社稷也因此看到了中兴的希望。对待外朝和外朝的大臣们,也同样应该如此。

长公主听不进去。增兵之议和定都长安之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这让她对外朝和外朝大臣们的权势心有余悸。大汉的确需要这些人才能中兴,但天子必须拥有足够的权柄掌控他们,否则掌控天下的就不是天子,而是他们了。

大将军的回书及时解决了长公主的难题。大将军说,八月的官制修改给了外朝重重一击,逼得外朝连连倒退,增兵之议和定都长安之议因此得以顺利通过。但增兵之议和定都长安之议通过之后,需要外朝实施。尤其是定都长安,关系到社稷兴亡,没有外朝的鼎力相助根本不可能成功,所以适当的让步是必须的,此刻要及时修补与外朝的裂痕,缓解双方的矛盾,重新获得外朝的信任。大将军提议长公主对外朝公卿大臣重新任命,并对一些大臣的职位调整做了建议。

十二月下,长公主连续下旨,再次对朝中公卿大臣做了一次大调整。

转拜太尉杨彪为太傅,参隶尚书事。转拜少府荀攸为太尉,参隶尚书事。

转拜杨奇为宗正卿。转拜孔融为太仆卿。转拜张范为少府卿。转拜袁耀为大鸿胪。转拜董昭为将作大匠。转拜陈宫为司隶校尉。

转拜陈登为尚书左仆射,拜荀正、黄猗、刘馥为尚书。

转拜谢明、田豫为左右中书仆射,转拜唐放、尹思为中书左右丞,转拜王昶、孙礼为中书侍郎。转拜刘琬、刘晔、刘范、郗虑(郑玄大师的弟子)为侍中,拜朱魭为黄门侍郎。

这次公卿大员的调整涉及一百多名大臣,为历次之最。外朝大臣们非常高兴,纷纷上表拜谢浩大皇恩,感谢天子和长公主的封赏。

自丞相蔡邕参隶尚书事之后,太傅杨彪、太尉荀攸也参隶尚书事,外朝权势大为增加。但因为现在长公主和中书监牢牢把持着权柄,三位大臣对国事决策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此次北疆系以外的士人大量拥进朝堂,让人眼花缭乱,给人感觉好象北疆系权势大减了,不过太傅杨彪、丞相蔡邕等人却有苦难言。涌进朝堂的派系太多了,外朝各派权势之间的争夺势必会越来越激烈,从此后,外朝再想象以前那样齐心合力对抗中朝、内朝已经很难了。

北疆系大吏在外朝和尚书台虽然没有了优势,但他们却牢牢掌控着中书监和侍中寺。现在中书监是田畴,中书左右令是朱穆、刘放,中书左右仆射是谢明、田豫,中书左右丞是唐放、尹思,中书侍郎是王昶、孙礼,侍中寺的侍中令是孙资,侍中、黄门侍郎等重要官吏清一色全部是北疆大吏。

随着这次公卿大员的调整,朝堂上的格局再次发生了变化。

外朝诸府和中朝尚书台由各派系的官吏组成,权柄虽有增加,但彼此间的争斗却愈发激烈。中朝的中书监和内朝的侍中寺由北疆人控制,权柄愈发牢固。皇权和相权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后,渐渐占据明显优势。长公主从冀州大战结束后开始对官制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至此基本上夺回了全部的皇权,对相权也开始了强有力的争夺。

大汉建兴四年(公元200年),除夕日。

在长公主的盛情邀请下,大将军夫人携两女李雯、李秀到宫内过年。小天子很兴奋,拉着李雯、李秀四处玩耍。长公主和小雨夫人则围着火炉闲聊着家常。

“很长时间没看到殿下这么高兴了。”看到长公主心情很好,笑语不断,小雨夫人说道,“如果殿下一直很快乐,也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消瘦。”

长公主笑笑,惬意地伸了个懒腰,随口说道:“没有豹子大哥,我该怎么办?”

小雨夫人笑容一僵,脸上露出一丝尴尬。长公主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面孔微红,伸手捂住小嘴,佯装打哈欠以做掩饰,两眼却悄悄望向了小雨。

“张辽大人的迎亲大礼,殿下是不是亲去恭贺?”小雨夫人低头拽了拽衣襟,不动声色地掩饰了过去。

“新年里太忙了,我看算了吧。”长公主脸含羞色,轻声说道,“前几天参加了傅大人的迎亲大礼,他一次娶两房夫人,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很让人羡慕。看到他两位貌美如花的夫人,我就想到了自己。”长公主叹了一口气,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是不是老了?”

“殿下国色天香,一点也不老。”小雨夫人笑道,“殿下不要老叹气,叹气会让人变老的。”

“你想大将军吗?”长公主突然问道。

小雨夫人点了点头,“孩子们总是念叼他,不知道明年能不能看到他。”

“明年,我们到长安去,一定能看到他。”长公主凑到小雨夫人的耳边,低声说道,“现在大将军都让小雪姐姐一个人霸占着,你看我们是不是把小雪姐姐叫回来?”

小雨夫人被长公主羞恼的表情逗得掩面而笑。

“你笑什么?”长公主皱着眉头,不满地说道,“早知道分开的时间这么长,我们当初就不该让小雪姐姐走。”

长公主亲昵的称呼和幽怨的语气让小雨夫人有些不自在,她急忙把话题又岔开了,“殿下准备哪一天去看望赵老大人?”

“赵行大人迎亲大礼的那一天。”长公主说完这话,蓦然想到小雨夫人把话题扯到这上面的意思,“你想让我亲去恭贺张辽大人的迎亲大礼?”

“前两天,郭蕴老大人的夫人和吕布将军的夫人一起到了大将军府,特意向我说起此事。”小雨夫人略感歉意地说道,“我知道殿下很忙,但联姻双方都是北疆大臣,大将军又是媒人,所以……”

“大将军是媒人?”长公主诧异地望了小雨夫人一眼,然后抿嘴轻笑起来,“他既然这么有闲暇,为什么不回晋阳?是不是故意躲着我们?”

小雨夫人突起戏弄之心,故作伤心地皱起蛾眉,生气地说道:“过完年,我们一起去中原找他。”

长公主愣了一下,接着脸一红,娇羞不已。

大汉建兴五年(公元201年),正月。

披着银色盛装的晋阳城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新年气氛里。

正月初一,天子诏告天下,大汉承土德,定都长安,并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