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章 官家的软刀子(1 / 2)

大宋好时光 尹三问 0 字 2023-01-08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荆王薨逝!

官家遇刺!

两则消息顿时让整个东京为之震动。

晏殊、章得象、夏竦、贾昌朝、陈执中几位宰相闻讯,大惊失色,匆匆忙忙赶赴皇宫。

按照往常的时间,此时宫门已经关闭下钥,但今日明显延迟了。

只要不是宫门关闭后重新开启,就不算违背宫门不可夜开的祖训。

门,显然是特意留的。

皇帝遇刺,是很敏感的事情。

尤其是国无储君,甚至连皇子都没有的情况下。

敏感到了极点。

稍微传出点谣言,就足以引发一场骚动。

皇帝与宰相臣子必须见面,决不能隔夜。

一夜很短,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

一夜很长,足以天翻地覆,甚至改朝换代。

神龙政变、陈桥兵变、夺门之变……

自古以来,有很多变故都发生在一夜之间。

遇刺之后,赵祯必须和宰相臣子见面,确认自己还活着,平安无事。

才能保证不会有人趁乱生事,浑水摸鱼。

几位宰相到了,御史中丞王拱辰、翰林学士吴育、北海郡王赵允弼、国舅曹佾、冀国公王德用。

宰相、宗室、将门、皇亲,全都来了。

站在垂拱殿里的时候,有人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细微问题,宗室来的是北海郡王,而非汝南郡王。

此事……

关乎政治,所有的细节都很敏感,尤其是今日这等特殊时刻。

此时入宫之人都有讲究,大都是接到宫中宣召通知。

所以赵允让没来,是不曾宣召?否则绝不可能抗旨不来。

官家有意而为之,是故意冷落汝南王?

啧啧!

联想到今日种种变故,任何猜想都显得很危险。

要紧的还是官家的安危,直到赵祯安然无恙出现在垂拱殿,众臣才长松一口气。

赵祯淡淡道:“禁军、荆王府侍卫,还有一位臣子护驾及时,有惊无险,好叫诸卿知晓,安心。”

“官家无恙,天佑大宋。”

“些许宵小,怎么能伤的了朕?不过容歹人横行东京,光天化日行凶,实在不像话。”

赵祯怒道:“虽已入夜,劳众卿再辛苦下,捕贼安民。”

“遵旨!”

“尤其得麻烦一下元辅公、春卿。”

王德用、吴育二人立即出列。

“着你二人分别立即接任天武捧日四厢节度使、权知开封府。”

赵祯一句话,高继宣、蔡襄二人便被罢官了。

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理由反驳,政事堂的宰相们立即用印签发。

失职之罪,难辞其咎。

先前在荆王府没有直接罢免,已经算给面子。当然,赵祯也是出于谨慎考虑。

回到皇宫,彻底安全,抓牢权力,掌控局势后才动手,不会出差错。

王德用是王超之子,六旬高龄,资历威望甚高,高继宣和麾下将领敢有不服吗?

吴育是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出谋划策,起草诏书的重臣。足智多谋,能力出众,权知开封府不在话下。

此举也是皇帝受惊之后,必有自保之举。

将关键位置换上可靠人手,如此方能安心,保证稳定。

人事调整之后,一个关键问题不容回避,行刺者何人?

赵祯没有说,百官也都心有灵犀没有提。

这个问题太敏感,哪能轻易开口,惹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