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绍有猛虎!(2 / 2)

自己虽然是一名善战的猛将,但也最多不过是在战场上协助袁绍东征西讨。</p>

至于这些政治上的东西……该不该打的事儿,并不是孙坚所能决定的,孙坚也从来没寻思过。</p>

孙坚觉得袁绍若是让他打,他就去打就是了。</p>

哪管什么该不该打,这非我分内之事啊。</p>

“将军,这些事似乎不应该是坚应参与的吧?”</p>

袁绍摇了摇头,道:“有什么不能参与的?你也是我的臂膀之人,是我的心腹大将!”</p>

“如今前阵逢上兵家大事,诸人虽皆有意见,各有道理,但这回头跟刘俭,董卓打仗的事情,却落不到他们的身上。”</p>

“这冲锋陷阵、与敌周旋的事情,还是得仰仗你孙文台啊。”</p>

“所以,这事若是不问你,又应该问谁呢?”</p>

孙坚听了袁绍的话,急忙起身,向着袁绍施礼。</p>

“既然将军问我,那孙某就略做谏言。”</p>

说罢,就见孙坚走到袁绍背后的舆图前,在上面指点江山。</p>

“将军,依末吏之见,刘德然如今兵锋正盛,若要退兵,确实是最稳健的方式,只是将军在司州投入甚多,若是现在就撤走了……我不知道将军如何做想,但是末吏身为军士,肯定是心中不愿的。”</p>

袁绍点了点头,又道:“若是不甘撤走,那就只能是在这里继续与刘俭相争,只是若董卓率兵而来,我等又该如何是好?”</p>

孙坚言道:“如今袁术兵发淮南,欲断曹孟德之后路,将军可以答应孟德,让他回兵淮南去战袁术,如此此地就只剩下我们一军!”</p>

“而豫州与荆州本地的望族,如今因是否出兵之事互相争锋,将军不妨将此事散布出去,然后回兵鲁阳,末将则是率领一军,留在阳人,观刘俭和董卓动向。”</p>

袁绍听了这话,顿时精神一振。</p>

他已经明白了孙坚话中之意。</p>

这是一招以退为进之计啊。</p>

先让曹操返回淮南,表面上是折了自己的一条臂膀。</p>

然后再将自己阵营之中,汝颍系家族和荆楚系家族争论战与不战的消息散布出去,让董卓和刘俭都以为自己的内部出现了问题,不能顺利的作战了。</p>

随后,袁绍将大军撤回鲁阳,然后留孙坚在阳人城断后,这就是在己方在用行动来印证这是一个事实。</p>

如此一来,在刘俭和董卓的眼中,袁绍就暂时没有能力对付刘俭和董卓!</p>

若这般,董卓和刘俭就可以暂时将袁绍扔在一边。</p>

袁绍则假装返回南阳郡应对袁术对豫州的骚扰,另外还有处置自己内部的事宜。</p>

虽然袁绍需要在鲁阳做出一幅假相,但孙坚可以在阳人县审时度势,随时出兵,为己方争取最大的利益。</p>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袁绍看向孙坚,赞道:“文台不愧为勇略之将!不但善于作战,且对战场的把控也如此精准,某有文台相助,何愁大事不成?”</p>

“文台可为大都督,坐镇阳人县,全权负责司州战事,荆楚,豫州各路兵马战将,由文台想用谁人,可任意调遣!”</p>

孙坚听了这话,遂道:“谢将军信任!坚必以死相报!”</p>

“听闻文台长子如今也随你在军中?”</p>

“是,小儿孙策,自归回到我身边之后,一直在军前听用。”</p>

“哦,孙郎现居何职也?”</p>

“回禀将军,小儿只是暂为我的亲卫,未有军职。”</p>

袁绍摇头道:“既是少年英雄,岂能无有军职?传吾之令,迁孙策为曲军侯,随军听用!既是文台之子,必有勇略,定可成为你在阳人的臂助!”</p>

“谢将军!末吏一定督促小儿,为将军建立功勋。”</p>

<b>最新网址:</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