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急诏回长安(2 / 2)

“晋王殿下果然宅心仁厚,老夫代那些死难的亲卫谢过殿下,生老病死皆有定数,他们能为殿下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魏征有时候虽然有些“迂腐”,却也不会在此事上跟李治争执。

严格来讲,那九名亲卫只是魏征的私人护卫,法理上是没资格上报朝廷领取身后抚恤的,更不要说还有晋王殿下的馈赠,还有请人做法事来超度。

这些事情,自然有魏虎一手去办理,秦怀玉跟在一旁协助,无非是帮忙张罗一下,该出钱的地方也由秦怀玉来代为支付。

有这档子事需要料理,李治和魏征一行,就在汴州城多停留了一些时日。

“晋王殿下,我等也出来大半年了,等这波春种完结,咱们也该班师回朝了。”

汴州城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治和魏征都没有通知当地官府的意愿,找了间不起眼的小店房住了下来。

除了第一天做法事的时候,李治和魏征露了一面,其他几天都是由魏虎和秦怀玉在那里打理。

法事要做足七天,因此,李治和魏征也算是有了充足的时间,能够在一起小酌几杯。

“此次来河南道放粮赈灾,前有魏侍中呕心沥血,后有房仆射运筹帷幄,才能完成的如此顺当,雉奴代替父皇敬魏侍中一杯——”

李治没有接魏征的话茬,而是说起了赈灾之事。

长安城那个地方,在过去这几年,发生了太多龌龊的事情。

单单在他李治身上,先是被人哄骗进了武库,被一柄大铁枪直接莫名其妙地给砸死了,才让现在的他有机会穿越过来。

紧接着又遇到了“西市”的袭杀事件,而太子李承乾,同样遭了毒手,更是落了一个“跛足”的下场。

这次出来之后,李治甚至都不愿意再回去,除了偶尔有些想念那两个年幼的妹妹,还有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夫妇,再就是秦琼了。

“在魏某人面前,晋王殿下又何必如此呢?先有立政殿的君前奏对,后有洛阳城乃至整个河南道盛传晋王殿下的贤德之名,真以为老夫是铁石心肠之人吗?”

“不过,在其位谋其政,老夫职属东宫,自然会心向太子殿下一些。不过,晋王的所作所为,老夫也绝对会分毫不差地向陛下禀告的。”

能让老魏征说出这番话,还真是实属难得,他骨子里是一个古板的人,先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如今又是现太子李承乾的属官。

却偏偏遇到了一个既有战略眼光,又能哈下腰干实事的晋王李治,关键是这位晋王殿下更是刚刚甘冒风险,救了他魏征的性命。

“呵呵,魏侍中多虑了,太子殿下那是雉奴的嫡亲大哥,在朝是半君,在家是兄长。”

“魏侍中忠于太子就等同忠于陛下,忠于我大唐江山社稷,又有何错之有?魏侍中的人品、学识、才干,雉奴无一不是敬佩之至啊——”

李治亲自站了起来,又给魏征和自己都满上了一杯,话也说的滴水不漏。

“哎,你呀,说话总要这样冠冕堂皇吗?我怎么听说你在叔宝那里,可是‘秦伯伯’长、‘秦伯伯’短的叫着,到老夫这里就变成‘魏侍中’了?”

魏征喝了李治敬过来的酒,怎么咂摸心里都不是滋味,当年魏征可是贾柳楼结拜的大哥,秦琼排行第二。

入了大唐之后,当年的弟兄们死的死、散的散,即便是同朝为官的,私下里跟魏征交往密切的也不多。

李治又没有接魏征的话,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却只能心里明白。

不是说不能够交浅言深,只是,李治还没想好,将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他总觉得,冥冥之中自己似乎有着某种宿命,或者说,他所经历的一切,包括他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冲着一个目标来的。

七日之后,超度亡灵的法事终于做完了,李治等人启程返回了洛阳城。

经此一事,魏征倒没有受挫折的感觉,甚至都没把这件事情上奏给李世民,仿佛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一般。

洛阳城外的春耕仪式,组织的热闹非凡,连当地的属官都感慨,晋王殿下的魅力何其之大啊。

李治心里却清楚,这并不是自己多有魅力,而是大灾之后的百姓,更懂得粮食的宝贵。

一者,洛阳周边数十万人,都算是他出面救下来的,谁让他是此次赈灾的钦命正使呢?

所有的功绩,大大小小都会算到他的头上,这也是李治始料未及的。

二者,后世的李治本就是农民出身,春耕这样的事情自然做的不在少数。

这个时代别处的官员,甚至包括长安的李世民劝耕时,无非也就是做做样子,而李治却实实在在地亲耕了两亩地。

这样的高官谁曾见过,更何况对方还是当今陛下亲子,大唐的晋王殿下,如今河南道的万家生佛呢?

“晋王殿下,陛下突然发来急诏,要老夫尽早回京有要事相商,老夫就先告辞了。”

“洛阳城外其他几处的春耕,就劳烦晋王殿下多照看几日,然后您再慢慢返京也不迟。”

约好的第二天要到洛阳下属的郡县去,没曾想一大早,魏征竟然拿着李世民的诏书找了过来。

“魏侍中,父皇有何急事相诏,雉奴是否也需要同您一同返京?”

听说是李世民的急诏,李治就有些纳闷,尤其是这里边还没有自己的事情。

要说这个时候发来急诏,要么就是朝中出了大事,要么就是边关出了兵祸,再就是皇家出发生了变故。

问题是,似乎怎么算,都不太可能只发了急诏给魏征吧?

“殿下请看,这就是陛下的诏书,也没说明白是什么事情,老夫特意问了前来下诏书的大内护卫,对方也只是催促老夫尽早回去,没明说什么。”

“大内护卫”?

李治又是一愣,但凡向地方的臣子发诏书,正式一点的就会走礼部的流程,差一点儿的,也是安排皇帝身边的小黄门。

这发给魏征的诏书,怎么就派了一名大内侍卫过来呢?

李治虽然心有疑惑,总不能拦着魏征不让走吧?

就这样,魏征就离开洛阳,返回长安去了。

有了前车之鉴,李治硬是让他带足了护卫,他们两人现在算是都明白了,即便是大唐境内,也可能会有很多他们惹不起的势力。

……

“九公子,咱们为何也突然要急着回长安呢?”

魏征已经走了三天,李治耐着性子,将洛阳城附近各个郡县主要的春耕现场跑了一遍,也算是跟众人一个简单的告别。

尤其是“洛神庙”,李治再三关照现在“洛神庙”中的道长,务必想尽一切办法,将“洛神庙”的香火搞得旺盛起来。

“河伯府”的事情,始终是李治的一块心病,可惜自身的实力还是太差了。

而壮大“洛神庙”的香火,是李治目前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希望借此能助“河伯府”中那位一臂之力吧。

李治忙完之后就离开了,他却没有想到,“洛神庙”的香火,在他走后还真的旺盛了起来。

原因倒不是有更多人信奉了“洛神娘娘”,而是那个道长想出了一个奇葩的主意,直接将李治的塑像放在了“洛神娘娘”像的身侧。

这样一来,洛阳城周边直接或间接受过李治恩惠这几十万百姓,就成了“洛神庙”的常客,谁来了还不顺道也给“洛神娘娘”上炷香啊?

“怀玉兄,我有一种预感,好像长安城里会有大事发生,尤其是魏大人走了之后,这种感觉更加的强烈。”

李治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只是不停地抽打着坐下的战马,恨不得肋生双翅,一步回长安。<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