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爱的重量(1 / 2)

梦回 蒋偲昕 0 字 2023-02-15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等你,冬雪

我认识一个男孩,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拥有帅气的容貌和很好的工作,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他教育甚严。他待人彬彬有礼,言语也幽默风趣。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男孩。

但是,他发现自己竟然不能爱别人也无法接受别人的爱,每段恋情只能维持短短的数周或几个月,这个问题成了他生命中的一个疾。很多年过去,他回避这一切。他拼命换工作,在每个单位做几个月和人混熟之后,就辞工而去。他拼命工作加班,不愿意回家,因为他害怕独处。

这一切的起因,来自他的小时候。他上小学时父母离异,之前没有任何征兆,两个知识分子,相互包容忍受了很多年,突然不想在一起了。他们都是善良的人,所以,没有纠缠,母亲悄悄走了。孩子回家时,发现家里少了一个人。他的故事其实也没有什么跌荡的剧情:他没有经历过家庭暴力,也没有遭遇父母遗弃,并且父母的分手是在一种和平的气氛中进行的。在离婚率这么高的今日来看,并不算太坏,照一般的话说:他虽然失去一个完整的家庭,但他并没有失去两个爱他的人。但男孩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一份完整的爱。他突然产生了自卑,他痛恨母亲不回家居住,他也自卑于父母离异这事件的本身。他再也不会请同学来家里做客,他学会了撒谎,告诉别人母亲调到外地去了。就算在街上见到母亲,他也会避而不见。他开始责怪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乖导致了父母离异?或者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少回家导致父亲得了重病?他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不吉之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标签人生”。从小,父母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我们额头刻下一个“标签”。被叫“猪头”的孩子真的会长成猪头,被认为“丢脸”的孩子也真的会让父母丢脸。其实,这只是没有判断力的我们在努力顺着父母的语言去成长。就像一个人的“绰号”会比他的名字更像他本人一样。如果没有正确的疏导,这个标签会在他的额头贴一辈子。

所以,他顺理成章地让自己长成了一个“灵异”的离异子女。然后他就真的遭遇了很多他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苦难。之后,他就觉得谁和他在一起就一定会倒霉。他的qq里有一份很长的名单,他会和聊得最好的谈恋爱。因为他的优秀,女孩子迷上他很自然,对他好也很自然。一旦对他的好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底线,他就开始逃亡。他觉得会有灾难发生在她的身上,他会竭尽全力赶走这女孩。

问题是:当他在qq上删去这个可怜的女孩后,他会很快转入下一段感情,也来自qq。所以,他是个矛盾的人,怕人对他好又很怕孤独。这个故事没有结尾,他依然帅气又精神地谈着恋爱,我相信每个好孩子都应该幸福,每段恋情都应该得到祝福。

这是写给父母看的故事,如果你们选择分手,没关系。但不要把你们失败的婚姻交给孩子来买单。

生命不能承受之爱

那一年,因为一个语文老师的非礼和诽谤,我不得已转学到了高平一中,因为单纯和年少,那时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迷茫。或者对人性开始有了深刻的思考,也或者对成长更加的迷惑。

于是,开始排斥和语文有关的所有东西,包括自己曾经那么酷爱的文学。我开始旷语文课,开始停止写作,开始扔掉那些曾经喜欢的文学书籍,也开始憎恶所有的语文老师。

所有这些只是和一段不那么开心的往事有关,而那段青春期发生的灰色的往事也曾经让我一度偏激,我的偏激,也在无意中伤害过一些人。

转学后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就不由自主的烦躁起来。当那个胖墩墩的语文老师走进来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我正在很大声也很夸张的和同桌聊天,丝毫没有因为他的进来和他的目光而收敛,反而更加的嚣张。“这个老师很像大白猪”。我旁若无人的给他起了个外号。他看看我,并没有言语。

那个时候只是因为一种有些畸形的心理障碍,让我把对一个人的厌恶转移到不相关的人身上。可是当时只是偏重于自己的个人发泄,丝毫没有考虑到他的感受。后来想起一直觉得很愧疚。

尔后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好好的上过一堂语文课。每逢他的课,我不是很大声的和左邻右舍说话,就是坐在第一排他的眼皮底下全神贯注的画着大力水手。常常会无意中接到他投过来的粉笔头,每次我都很无辜的接过来扔掉,然后继续我那些有些不敬的行为。而遇到语文自习,我更是抓出英语课本大声而认真的阅读,还很勇敢的对抗着他严厉的目光。常常在他过来巡堂时放一些狗狗的照片在桌子上,还很挑衅的盯着他,而他总是好脾气的拿起看看,然后放回原处。

那时候,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对我的看法,只是那样毫不顾忌的发泄着自己的情绪。我以为这只是私人的一种发泄,丝毫没有考虑到对别人的伤害。这样的情形被我愈演愈烈。有一次语文课,一张卷纸被风刮到了地上,恰好他巡堂正准备走过我们这行,我没有捡,只是和同桌大声说让老师帮我捡吧。他路过,弯身帮我捡起放到我的桌角。不知道为什么,那次自己竟然觉的很难过。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次全国奥林匹克作文竞赛。他开始动员班里的同学报名,因为高考临近,动员了很久都没有人报名,他只好点了几个班干部强行让他们参加并尽快交出初稿让他改,不知道什么心理,我主动报了名,却无心参加。我没有写初稿也没有让他改,也很快的忘记了这件事情。

决赛那天,他过来动员我。“只有你一个人是主动报名的,希望你不要放弃。”他很诚恳的和我说。那次,我竟然没有拒绝,带些赌气走进考场,大笔一挥乱写一通,都没有打草稿。只记得那篇作文的名字是“等待春天”。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月以后,结果出来,我竟然获得了全国二等奖。这个结果也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而对那个被我奇怪的树为敌人的语文老师,也开始充满感激和愧疚。当天上午学校组织获奖者和老师合影,他没有来。我感觉他同样很反感我,如今想起,竟觉得有些遗憾。

可是那种对抗的行为似乎已经成了习惯,不曾收敛。临近毕业的那几堂语文课,当他在讲台上认真的讲述文言文里通假字的解释的时候,我依然习惯的用钢笔坐在捅前面的奶牛和我说话。忍无可忍的他终于当堂批评了我们。记得当时还用了些很文雅很讽刺的句子,大约是快毕业了要抓紧时间联络感情,挥挥衣袖,也要带走些云彩之类的,结果当然是几百双眼睛唰的集中在我们的身上,随之而来的还有刺耳的哄堂大笑。记得那时奶牛还跑去和他吵了一架,我不以为然,只是有些幸灾乐祸。

再后来就是毕业,最后一节课的自习,我拿出毕业留言本想让他给我写句留言,他很客气的拒绝了。

其实毕业的时候,还是有些后悔的,我其实是明白自己行为的由来,我把一种仇恨莫名的嫁接到别人身上,虽然是无心伤害,对他,却真的很过分。作为老师,我没有对他表示出起码的尊重,还极不敬的用一些行为和言语去激怒他。我不知道多年以后他是否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很叛逆的女生对他的那些不敬。只是,提及往事,内心常常会感到不安和深深的歉意。

如果有机会再次遇到,一定会诚恳的和他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对您的无心伤害。”

那一年,无心伤害

7岁伊始,就一直乘坐公共汽车自己上下学,被许多人夸独立能干,不劳累父母工作之余,还得奔波于单位学校之间接送孩子。那时老式的公共汽车远不如现在的干净、花俏,蓝白条的车身终年蒙尘,车厢内的木制板凳常常木条断折,无法入座,电车行到一半,往往会电杆脱落,无法前行,而售票员总是对胸挂月票牌的小学生深恶痛绝,态度欠佳。于是恨透了风尘仆仆、汗流浃背的乘车时光。

小学毕业时,终于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单车,红黑相间花色,小巧精致的“飞鸽”牌女式20自行车,玲珑可爱的样子。记得还曾经跑便大街小巷,买回一个带粉红小雨伞的钥匙链挂住车钥匙,当时很为拥有这辆漂亮的单车而骄傲满足了一段时间,并且煞有介事地为之取了一个名字――“小粉”。

家离中学并不很远,仔细算来也仅仅只有15分钟的车程。出于安全起见,母亲曾极力规劝我改乘公共汽车上下学,我死活不肯。那时短短的车程要经过刚刚整修好的府南河边以及成都最富盛名的珠宝一条街――琴台路。府南河边终年微风徐徐,吹动衣袂时,棉制的面料摩擦着肌肤,感觉十分熨帖。平坦的水泥路有着微微的坡度,不用费力地踩脚踏板,小小的单车也能轻松前行。琴台路的清晨,所有的仿古建筑都还沉浸在睡梦中,仅有寥寥几人打扫街面。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中从容穿行,仿佛正经历着“古代”,而街道的尽头是繁华的“十”字路口,红绿灯高高地亮着。“古代”与“现代”毫无过渡地连接上,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奇妙体验。

放学的时候,自然是与同学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各色的单车上坐着穿同色校服的少年,一路上说说笑笑,常常是几人硬要在狭窄的慢车道上并行,还时有相互“飙车”的危险举动。“路程话题”丰富无比,娱乐界的明星绯闻、流行的掌上游戏、校园xx风云人物的“名人佚事”、校园恋情的近来状况……永远百谈不厌。再经过琴台路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珠宝店的玻璃橱窗中,各色的天然水晶发出晶莹的光芒,于是晶莹了整条街。府南河边两旁的玉兰花灯亮着的清幽冷清的白光与仅一街相隔的金色琴台路形成鲜明的对比。上学时的下坡路此时变成上坡路,单车穿行难免稍稍费力,好在身边有同路的同学好友相伴,倒也并不觉得累,反而要在车速减慢时,一起偷偷看躲在河边树林中的情侣喃喃细语,你侬我侬,然后忍不住相视而笑。

高一时,“小粉”莫名其妙地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失去了踪影,此后就一直骑“笨紫”。“笨紫”是母亲抽奖得来的,通身紫红而高大威猛。“笨紫”貌似笨拙,却轻巧灵便,是那时很流行的轻便型单车。“笨紫”几近夸张的颜色很是吸引目光,加之当时轻便车在学生中还属罕见,我便为此得意了很久。夏季每每放学归来,下午的阳光依旧灿烂,几个骑单车的影子在一个拐角处被拉得长长的,仿佛青春的剪影。“笨紫”的影子此时尤为突出,面积大大盖过其他单车,我的影子也顺理成章地高高在上。或许是作为奖品的缘故,“笨紫”的质量出人意料地差。好端端的气门芯用在“笨紫”的轮胎上,便会频繁地断掉;刹车换过无数次,铃铛早就已经失去了作用;车轮内胎更是三番五次地和我作对,常常在下了晚自习的寒冷冬夜漏掉加得满满的气。仔细算来,居然前前后后为“笨紫”花掉上百元的修理费,于是“笨紫”于临近中学毕业之际,以80元的价格被卖掉,取而代之的是一辆使用至今的普通淡黄单车。

大学生一律住校,校园多是陡峭的坡路,自然也用不上单车。偶尔上街,也多乘公共汽车,方便快捷,省却了到处找地停车的麻烦。那辆淡黄的单车停放在楼下的车棚,早已锈迹斑斑。如今,在每天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的途中,总是看见身穿各色宽大校服的中学生三三两两地骑着单车,露出青涩的笑颜,夏季的阳光同样将他们骑着单车的影子拉得长而夸张。

于是……永远怀念那段一去不返的单车岁月。

单车岁月

这是发生在5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我在县城一所中学任教,我所教的班级是学校公认的一个“垃圾”班级。当时五个班级的人太多,每班抽出十名学生另组一个班。可想而知,谁愿意把听话的学生给挑出来,同事们风趣地说:这个班可不简单,它集中了整个年级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