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8岁的爱恋(2 / 2)

梦回 蒋偲昕 0 字 2023-02-15

大,持续一日,已经让神为之惶恐。更何况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南京大,这对南京而言,是不堪承受之重。也是历史难以承受之重。

历史是客观的,总会悄无声息的留下记录。这一部纪录片,让我们再次回到了七十年前,从而引发了对那一场浩劫的深沉思考。

幸存者的悲情讲述,见证者的愤怒控诉,凶手的现身说法,历史资料的佐证,都在告诉世界,这是一个真实的1937,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的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部分日本人的不知情并不能改变历史的真实。想象中的谎言,只能欺骗自己,欺骗自己的历史认知,并成为日后犯错误的根源。

如果说,南京大的惨痛历史,可以原谅,但不承认历史,天理不容。

日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不断的追问。可是,我们更要内省。

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何以被日本人血淋淋的鱼肉。

百年屈辱史,不堪回首。

但历史不能忘却,忘却了,历史是要惩罚我们的。

安南说,坏人做恶,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

在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地球停止了转动。

因为对那些已经死去的人来说,他们的死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他们的死根本不能阻止罪恶的继续,只是增添了罪恶的数字。让历史多了一份沉重。他们的死引不起世界的重视,不能让友邦人士站出来主持正义。

对于那些即将死去的人而言,他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只是在死亡线上苟延残喘。

那些被幸存者视为活菩萨的西方人,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至少他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选择了与魔鬼斗争,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

然而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背后是他们的祖国,在二战尚未爆发之前,日本不愿意得罪这些欧美国家。仅仅是因为肤色的不同,因为他们的国籍,他们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赢得了为中国人民做一些事情的机会。

我想那些垂死的同胞,他们最大的心愿不是和平,也不是消灭万恶的日本士兵,而是希望自己来生作一个欧美人。

我无意贬低自己的同胞,我也不想对死者不敬。

因为一张欧美人的脸,就是一个最好的免死牌。

嚣张至极的日本将官,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却不敢轻易的杀害欧美人逆来顺受的中国百姓,习惯了做奴隶的时代。可是面对日本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只能被毫无人性的欺凌,残杀。

这大概就是身为一个弱国国民的最大悲哀。

但是悲哀绝不仅限于此。

面对死亡,只想苟延残喘,而不思奋力一搏。自己为自己掘好了一方小小的墓穴,然后等待同胞的活埋。这是一群被日本士兵逼得自杀的可怜人。

活着,即使像狗一样,像牛马一样,都不能够。已经让人无限的悲凉。

而面对死亡的沉默,面对死亡的顺从,就更让我不能言语。

一个连死都如此沉默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气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

鲜血无处不在,可是鲜血中流淌的并没有一个民族的性格。

血性,大概是需要血来点燃和激发的。

可是,很遗憾,我只看到了令人窒息的大片大片的鲜血,却没有看到我想要的血性。

庆幸的是,4万万中国人中,还是有一些有血性的。

也由此,中国得以坚持八年抗战,最终打败日本。

长歌当哭。

忽然想起了这样的一首诗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血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今天我们祭奠抗日死去的雄杰,更祭奠三十余万死去的生灵。请安息,在一场恣情的痛哭之后。因为有后来者会为你们不断的追问历史责任。终有一天,时间会给历史一个公道。

雪花上的血痕

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来客人,每当桌上摆上了酒菜时,我们姐弟只有观望的份,当时我们的神情用垂涎三尺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但是那时父母是绝对不会让小孩子上桌吃饭的。

那时虽然比较贫穷,但是只要有一点好吃的,兄妹之间都知道相互谦让。

现在,时代也进步了,再加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些长幼尊卑的封建思想也不是那么太明显了,孩子上桌吃饭,与大人平起平坐已是很平常的事。人们的婚丧嫁娶的礼宴也多了,同学同事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比较多了一些,孩子们很自然地成了其中的一分子,这是我们小时候不敢奢望的事情。于是不得不对现代孩子的幸福多了几分感叹,多了几分欣慰。

现代人常感叹:小饭桌,大学问。确实不假,看多了一些孩子在饭桌的表现,便心生了一些感慨,多了几份深思: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还是我们的一些父母的原因?

镜头一:一次礼宴上,一个孩子每上一道菜,便迅速把菜转到自己的面前,大吃特吃,而在转动的时候带倒了酒瓶和水杯,泼到了别人的身上。可这小孩全然不顾其他人的目光和感受,依然我行我素。孩子可以说是年幼无知不懂事,但是孩子的母亲也无动于衷,似乎已经习惯了孩子的所作所为。

镜头二:某次聚会,当服务员端来一道多数孩子都爱吃的菜时,一位母亲迅速站起来,端起这份菜放到了自己孩子的面前说:我儿就爱吃这个菜。一些朋友的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儿子悄悄地在我的耳边说:妈妈,我也想吃。我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让他先吃吧。儿子不再作声,和其他孩子一样,只是眼里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渴望神情,(孩子就是孩子,不善于隐藏自己),眼睛不住地看着那份菜在那个孩子嘴里顷刻间化为乌有。

镜头三:一次朋友请吃饭,大家给孩子们点了一份都喜欢吃的菜,几个孩子很快风卷残云。这时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妈妈说他吃得不尽兴。这位母亲马上又向服务员点了这份菜,放到了自己孩子的面前说:这次好好吃吧。这孩子坚决不准其他孩子吃,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妈专门给我点的。那位母亲心安理得地吃着自己的,也不管这是别人在请客。

镜头四:在一次饭局,一个孩子放学后哭着来了,他的妈妈问他怎么了?他哭诉是同学欺负他。母亲当然很心疼,听到后然大怒:你不长手吗?你不会打他吗?你给我狠狠地打,打坏了妈妈给你摆平!孩子的妈妈大概很生气,转过头对我们说:我一辈子养一个孩子,如果给孩子做不了主,还当什么妈。在座的人都想劝几句,但又觉得不知该怎样说。大家以为只是气话,过去便无事了。再说孩子泪一干,啥事也没有了。可后来听说这位母亲还真去给孩子做了“主”,这事弄得还挺大,两家的家长打到了派出所。我有些不明白:真正出了事,我们做父母的能摆得平吗?

这些是孩子们的错吗?非也。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毕竟有限。我们的教育领域正在推行赏识教育,我们能轻易否定他们的行为吗?

是父母做错了吗?我不敢妄加评论,答案也许也是否定的。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有什么错?哪个母亲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舒服,玩的开心,活得快乐。孩子被人欺负,是母亲都会心疼的。但是如果我们这些做父母在特殊的场合对孩子的一些不当的做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岂不更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举足轻重的深远意义。孩子能否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不是我们最好的教子典范吗,从中我们也能感悟到一些什么吧?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推崇赏识教育,但不可片面地认为孩子是完美无瑕的。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母爱是最无私,最博大的,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爱,但是,爱是否也应该把握“度”。<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