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八章:传国玉玺(二)(2 / 2)

明帝 长风 3531 字 2019-09-28

第二上将是张国维,身为英国公的他代表的是传统军中贵戚的势 力,能量不可小视。

第三就轮到辽东军区司令官袁崇焕,这个也没有意义,人家守城的功绩

,再说辽东军现在除了皇帝就服他。

第四是梁廷栋,第五是常炎林,第六是洪承畴,第七是沐天波,第八是陆浩天,第九是徐允祯,剩余六位空缺。

中将将官可就多了,辽东军区就有六位之多,满桂、赵率教、祖大寿、尤世禄等,北京军区两位,一位是黄得功,另外一位就是马祥麟,南京军区四人名,分别是宋献策、郑南生、熊兆和周郁,广州军区三人,西南军区四人,秦家兄弟和刘泽请,西北军区两人,卢象升和吴 襄,武汉军区的左良玉和禁军统领周淮安,一共二十三人。

少将军官就更加多了,吴三桂、颜佩伟、贺人龙、李瑶、张凤仪等五十六位将官入选在列,少将中最为耀眼的自然要数吴三桂,他是大明施行军衔制度后授予将军军衔的最年轻的一位将官,才二十岁出头,前途不可限量,就连他父亲不过才是中将军衔,与他不过相差了一级,当然最令百姓津津乐道的却是李瑶和张凤仪两位女将军,这是开天慌的头一遭。

秦良玉已经迈入古稀之年,功勋卓著,即便是授予大将军衔也没有多少人敢异议,而这两位女将一位是名门之后,而且还是秦良玉的儿媳妇,细算起来,加上秦家兄弟,一门六将,这在今后的大明历史上也是无人超越的,可谓是空前绝后,而李瑶更富有传奇色彩了,原本是叛 将,后归顺大明,却沾着姐妹入宫做了皇妃的光,一下子身登龙门,成了执掌皇家禁军的第一位女将军,虽算不上空前绝后,但也算的上是后无来者,而且执掌禁军之后,随即入住养心殿,享受的可皇妃一样待 遇,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了一丝丝联想,因为有李的先例,因此李瑶入住养心殿也没有遭到太大的反对意见,但是李后来的遭遇却不禁让更多的人臆测,这位成熟美丽的女将军会不会步入李的后尘,变成皇上后宫中的一员。

由于李瑶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因此大多数人也只能暗中猜测一下,并不敢随意乱说。

由于先前朱影龙以开设所谓的军事学习班为理由,将一些可能会反对军改和军中的刺儿头都关到通州军校里面是回炉再造了,因此军改虽然有些动荡,还杀了好几个煽动反对军改,妖言惑众的高级军官,军改这才顺利的推行下去。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没有鲜血,这一点来之未来时空的朱影龙早已有所认知,他能做的就是将这种流血降到最低罢了。

当然,朱影龙更知道国内其实矛盾非常尖锐,但是一直相安无事,这与他个人威望以及用一连串的胜利堆积起来的,只要他能一直这么胜利下去,自然这种矛盾就会慢慢的找到机会化解,时间能改变一切。

这其实也是朱影龙轻易的不动刀兵的原因,一次挫败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自己几年来的心血覆之东流,只有在逼不得已的份上,被人欺负到头上,才不得不狠下心来痛击来敌,中、荷台湾一战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爆发的。

朱影龙对现在的欧洲各国都是持谨慎太多,大明周边环境还非常恶劣,没有必要把这些海上强国逼的太紧,这些殖民国家一项以利益为 重,大明与荷兰虽然仇恨依旧存在,但并非是那种切国之痛,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换了一个新的巴达维亚总督之后,和谈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趋 势。

为此,朱影龙亲自召见了外交部荷兰通译何斌,并且亲自面授机 宜,授予他全权与荷兰人谈判的权力,战争得不到的,要在谈判桌上拿到,大明现在差不多控制了南中国海和东海、黄海海域,荷兰人想要抱住自己在东亚的利益,只能跟大明合作!

泰松这一次回蒙古可是带了一份令所有蒙古部落首领不得不接受的一份厚礼,那就是种痘技术,蒙古新生儿极易夭折,而导致新生儿夭折的最大的祸首就是出天花,蒙古新生儿出生率本身就很低,又极易出天花导致死亡,因此存活率非常低,泰松带去了李历时三年研制出来的种痘技术能让新生儿存活率上升五层,这样一份大礼,没有那个蒙古部落不心动,因此泰松一路走来,便成了蒙古百姓们心中的“女活佛”,这也是朱影龙利用泰松大收蒙古民心的举措之一,反正这种技术掌握在大明的手里,也就等于掌握了蒙古新生儿的生死,这才是朱影龙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