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2 / 2)

双宇 双宇破冰者 0 字 2023-03-09

谭智龙说:“这洞,看起来阴森森的,要进去,你们谁走前面,我可不敢走前面。”

晴丹对谭智龙翻了一个白眼,说道:“瞧你这出息,人高马大的,胆子还这么小,我来开路吧!”说完,挤到了前面。

见晴丹要走第一个,星环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说道:“这可是外星球,大家都要当心,还是我走前面吧!好歹,我也是破冰者,你们紧跟着我进去就行。”

星环把晴丹拉到了身后,端着一把没有子弹的空枪,走了进去。

刚一进洞,她就傻眼了,这洞内,空间虽不大,但是却十分规矩。洞的两边,是垂直的墙壁,洞的顶上,是拱形的构造,一切的一切,仿佛似曾相识。而最让星环眼前一亮的,还是洞内墙壁之上,那些奇奇怪怪的图案。

这些图案,呈现一种鲜红色,在本就偏红的岩石上,还是能清楚的分辨出来,这说明它,确实红得很鲜艳。画面上,有类似人物的图案,也有类似动物和花草的图案。

那些人物,画得十分简单,基本都是一笔画成的单线,但那动态,却栩栩如生,依稀还能看到他们不断的在移动。人物的头顶,是一个超出身体几倍的巨大头颅,那头颅,又圆又扁,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飞碟,又像是是动画片里的蝌蚪。而且,这种人物形态,与洞口的雕塑,是惊人的一致。

星环认真观察,那画中人物的手上,拿着两样奇怪的东西,有些人,拿着一根形式开叉的物体,就像是一根木丫。而另一些人的手中,却拿着弯弯的东西,就好像是我们用的镰刀。

正当她仔细揣摩画中的内容,身后的谭智龙突然吃惊的说道:“这,这些画,好熟悉!”

见谭智龙心神不定,表情诡异,星环问道:“你又见过,刚才在外面你也说你见过,现在你又说你见过,那我问你,这些,是什么东西。这是尼雅人吗?”

谭智龙沉默无语,一时间,气氛相当尴尬,这种尴尬可不是一般的那种尴尬,而是带着一种神秘和诡异的宁静。

为了打破这种不祥的感觉,星环说道:“好了,大家都不要疑神疑鬼,疑心生暗鬼,不要把自己的看到的,与自己的经历划等号,很多东西,就是巧合。我们继续前进,走吧!”

说完后星环往前走去,其他人也还算老实,一个都没落下。走过这段鲜红的隧道,眼前豁然开阔,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空间,在这房间的中间,摆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它直直的挡在众人面前,吸引了所有人的视野。

这东西,下面有一个底座,底座之上,是两个交叉的支撑腿。支撑腿上,有一个圆柱形状的巨大东西,横卧在那里。乍一看,就像是一件摆放在玄关的装饰品,不过就是大了些。

还没等星环说话,就听到谭智龙一惊一乍的说:“这,这是木鼓!”

其他三个人都疑惑的看着谭智龙,他神情紧张,支支吾吾了半天。见他心事重重,星环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你没事吧,要不休息一下,我感觉你好像很累!”

谭智龙打断了她的话,直直的盯着那东西,他说:“不,我不累,从我进来开始,我就觉得很熟悉,我一直在想,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直到看到了这个,木鼓。我才恍然大悟,这些,都是我以前在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子里看到的东西。”

晴丹好奇的问谭智龙:“木鼓,又是什么东西?”

谭智龙看了她一眼,然后一直盯着木鼓,神秘的说:“木鼓,是佤族的一种乐器,但这可不是一般的乐器,在佤族人心中,它可是通灵之器。”

“通灵!”晴丹惊讶的叫道。

“对,通灵之器,通天之鼓。相传,只要敲响木鼓,群山震荡,便可以与祖先和神灵通话。”谭智龙说。

一旁的冯子博接过谭智龙的话说:“这东西我也知道,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生命靠水,兴旺靠木。传说当初,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是吞噬了陆地上所有的生命。而佤族之所以能够繁衍壮大,就是因为当时,木依吉神将一只木槽丢给了佤族人。所以从远古时期,佤族人就将这木槽,看作是本民族的母体,给予了最高的崇拜。”

谭智龙带着恐怖的语气说道:“但是这木鼓,原本是不具备神力的,要想具备神力,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祭祀。由于这木鼓取材于高大的红毛树,在坎树的时候,要选好良辰吉日,白天的时候,劫杀数头水牛祭神;晚上的时候,在这红毛树下祭祀之后,方能开始砍树。不过,砍好树之后,不能立即回去,还需要杀活人祭祀之后,把这人头挂于树叉上,另外选个良辰吉日。在这佤寨,曾经还要一个可怕的说法,木鼓响,人头痒。”

听到冯子博的话,星环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可听到谭智龙后面的话,那她就真是浑身冒出冷汗。

虽说类似的祭祀活动,我国自古就有,星环也心知肚明,这都是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说到底,这就是古人的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寄托。可当你在这地下深处,还是在一颗未知的星球上,看到这种地球人的东西,那可就不正常了。

带着这样的疑惑,星环好奇的问:“两位大师,你们能给我解释下吗?为什么这地球少数民族的东西,会在这里出现?这里,可不是地球啊!”

一直认真听讲的晴丹,也开始说:“对啊,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我们一直都在地球上吗?”<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