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2 / 2)

长风 紫钗恨 5005 字 2019-09-29

花月影这时候才问道:“沈小姐希望我们不要干涉江北的内政,可是我们的货都装上船了,如果不运过去,那是要损失一大笔……”

向柳镜晓进行补给的四个船队都先后被迫返回台湾,柳镜晓没有得到一枪一弹的补给,眼下柳镜晓一面加紧赶造军火,一面拼着命要求萧迪吉,出手十分大方,下了一份空前大单,而且先付巨额定金,而且货物一到,立即付足钱款。

只是萧迪吉没想到上海的那位大小姐反应竟是如此激烈,如果不是双方都保持一点克制,双方的舰队就在海上展开一场大战。

对于海上沈家来说,他们一向不希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有太强的势力崛起,对于柳镜晓是百般压制。只是谁都没胆子揭开炮衣,这后果实在太严重,第二、第三两个舰队素为海内之冠,一旦开战必定是赤地千里,双方损失何止千万,所以萧迪吉想到这一关节,不由咬咬牙道:“算了……把定金给退回去了……向人家表示歉意……”

柳镜晓刚刚接受完记者的十分钟采访,心情还算不错,就接到这个一样坏消息,他拿着电报简直是抓狂,连声说道:“太不够仗义了……太不够仗义了……”

郭俊卿在一旁说道:“恐怕你那位未婚妻的功劳更大一些……”

柳镜晓只能苦笑着说道:“赶紧叫纤巧投工投料,加紧生产!要命的是很多炮弹我们生产不出来啊……”

柳镜晓这次出河南,关健就在于自己在装备上占了不小的优势,这一天上来,鄂军的兵力虽多,士气虽盛,但进攻的样式比较呆板,可是这一仗把弹药打完了,接下去怎么对付王自齐啊!装备太差,子弹不多,纵便是军容整齐也是没有多大用处。

要知道柳镜晓的兵工单位全是新建,产量低,造价高,按十七师现在的火力水平,他们一个月生产出来的弹药,也就够打个两三天而已。

不过接着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李定远不知道哪得到的消息,愿意出售一批军火给柳镜晓,柳镜晓那是欣喜若狂,接着又觉得李定远未必安什么好心,当即转头对郭俊卿说道:“通知下去,有什么大小炮弹,不要顾惜,打光了就打光……打光了炮弹嫌太笨重就把大炮炸了!”

郭俊卿可没有这种魄力,她说道:“干什么?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各积攒下来,这怎么行!”

柳镜晓也是什么不顾惜了,他说道:“打输了这一战,什么玩意都没有了,还管这大炮干什么?对了,我们的后勤队和新兵上来没有?”

郭俊卿答道:“刚才已经来了消息,今天晚上就能到了,两个团的新兵,外加三个基数的弹药……不过万一他们从侧翼包抄我们,恐怕……”

柳镜晓拍着胸膛道:“怕什么……离开铁路线他们又有什么能耐,我们对这一点又不是没有准备!”

鄂军方面也来了新的援军,当天下午,二十师的剩余部队全部抵达了战场,就听到先锋团损失近半的消息,师长罗定急得跳脚,抓住苏寒秋的手连连问道:“你还我的部队……”

苏寒秋连连抱歉,罗定好久才说道:“对不起,我太失态了……请太原谅我的激动……”

事实苏寒秋的二十二师由于冲在第一线,伤亡更大,因此苏寒秋点点头,只是说了句:“我理解……”

两个人的话题很快就引到郭俊卿担心的问题上,罗定说道:“我们干脆放下归德,把他的老窝打个稀烂……”

苏寒秋点点头,说道:“今天打了一天,真没想到柳镜晓竟会如此顽强,居然以二万人的兵力顶住我三万精锐的突击,不简单啊!我觉得还是冲到山东抄他的后路为好!”

罗定继而问道:“你估计柳镜晓在归德的部队有多少人?”

现在苏寒秋对柳镜晓是高估了,他说道:“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总兵力恐怕不下四五万人,粮弹充足,估计再撑上半个月都没问题,部队虽新,却是一等一的劲旅,特别是射击特别猛烈……”

罗定估计了已方的兵力,最后:“我军总兵力是三师三旅七万五千人,除去今天的伤亡之外,总兵力约在七万,但一部分兵力用于后方警备,现在能用上的兵力也就是六万出头,又得留一部兵力与十七师保持接触,估计拉到山东的部队也就是四万人左右……”

苏寒秋又估算了一下:“这个兵力,还是有些风险啊……柳镜晓留在山东,根据现在的情况是一个正规旅,两个保安旅大部,以归德的经验来看,至少也有两三万人,如果不能快速击破的话,万一柳镜晓的部队在我们背后杀出……”

今天柳镜晓打得太坚强,以至于苏寒秋大大高估了柳镜晓的实际兵力,而罗定也有同样的担心,他想了想,没说出话来,总觉得这事情风险太大。

正思索着,来了封喜报,李福决定将杨师翼师改编河南陆军第二师,日后可以常驻河南,因此多日拖延不进的杨林翼突然加快了行军速度,眼下已接近了民权,不日即可参战,一想到这三万人的部队即将赶到了战场,可以添了一支生力军,罗定就喜上眉头,问道:“这杨军战斗力如何?”

苏寒秋当即说道:“杨林翼此人天生乱德之相……”

“什么意思?”

苏寒秋说道:“这个人带兵,部队越乱越好……不管多杂的部队,到他的手里,永远变成一等一的劲旅……”

既然如此,两个人就取消前议,决心继续进攻,只是他们不知不觉间放过了最好的战机。

既然是第一天人海战术损失太大,第二天就昨天吸取的经验,以火海攻势作为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