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站在风口上(2 / 2)

再将赵志皋与那几个条件对应,发现竟然完全符合。

老成持重,江南旁边的浙江人,在南京国子监工作有士林人脉,当年因为反对张居正被贬出京师。

或者说,这几个合理的条件,看起来就像是给赵志皋量身定做的一样。

于是海瑞不屑的说:“说到底,原来是他!你直接说出此人就可,何必又先装模作样的摆出一堆条件!”

林泰来就解释说:“我提出的这些人选条件,并非是为了推出赵学士,而是为了给老大人你准备的啊。”

海瑞:“???”

林泰来更详细的解释:“有了这些增加合理性的条件,就能够让您获得一些自我安慰。

具体说,能让您内心感到,确实举荐了非常合适的人才,没有对不起国家,没有违反道德。

不至于因为被迫推荐了我提名的人选,而导致心情抑郁。”

海青天是带着怒气来找林泰来的,可是没有想到,离开的时候又带走了更多怒气。

回到都察院,海瑞翻阅了赵志皋这两年考察情况,这些资料都察院里都有。

却发现此人像是个兢兢业业老黄牛式的人物,若说去当巡抚绝对合格。

退一万步说,就算此人能力不足,但有林泰来助力,也完全能应付的住。

然后海青天又亲自与赵志皋会面,交谈过后越发的感到,赵志皋真不是奸猾之辈,反而有忠厚长者之风。

而且赵志皋当年得罪张居正后,在地方当过几年官,对基层工作也很了解,才力绝对够用。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作为巡抚人选,赵志皋确实没有问题。

于是海青天又迷惑了,林泰来这种人怎么会推荐赵志皋?

一个是投机取巧的刁钻年轻人,一个是有点能力的忠厚长者。

常言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林泰来和赵志皋两个人怎么看也不搭。

海青天顺着油然而生的感觉叹道:“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赵志皋:“???”

端正刚严的海青天何时也学会了阴阳怪气?这人设是不是要崩?

“本院修养不足,一时失言,赵学士勿怪。”海瑞连忙把话往回收。

然后又说:“本院只是想问,赵学士你怎么与林泰来那种人走到一起的?”

赵志皋答道:“因为林泰来是近几年来,唯一愿意与我走得近,并且积极为我出谋划策的人。”

海瑞不禁陷入了深思,难道自己对待林泰来以貌取人,流于表面了?

时间紧迫,之后海瑞再次与魏国公、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会商过后,就将赵志皋举荐给了朝廷。

然后终于在十月中旬,征税开始后,朝廷加急诏书发到南京,升赵志皋为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巡抚应天府等处,也就是俗称的江南巡抚。

随即赵志皋迅速动身,启程前往苏州城,而林泰来也要跟着赵志皋回苏州。

主要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林大官人最看重的江南巡抚已经“到手”,其他就无所谓了。

比如席家那些人具体判几年流放到哪里,亦或临淮侯李言恭具体什么时候被罢职,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不用林泰来天天盯着关注。

赶紧跟着赵志皋衣锦还乡,大肆收割胜利果实更为重要。

而且秋收后农闲时间到了,按照这时代惯例,农闲时侯也是搞工程的时间。

心系家乡基建的林大官人,迫切想要返回家乡,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怕回去晚了,今年就没机会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了。

林泰来陪伴着赵巡抚,一路同舟而行。

赵巡抚回头看看消失在视野里的石头城,忍不住就问道:“现在应当可以说说,如何平定风波了吧?”

先前答应出任江南巡抚的前提就是,林泰来肯帮忙摆平这次抗税风波。

苏州府抗税一直是传统艺能,也盛产刁民,任何官员上任后遇到这样大面积的抗税舆情,都会感到非常棘手。

如果不是林泰来信誓旦旦的保证,赵志皋也不想趟这个浑水。

林泰来此时胸有成竹的说:“如果换在其他时间,就未必好办。

但是时势造英雄,站在当前这个风口上,猪都能...啊不,我的意思是这个巡抚并不难当。

第一步就是豁免钱粮,以此安抚人心!”

赵志皋转头就想对船舱外面喊一句,调头、回南京、辞职!

林泰来刚才所说的豁免钱粮,纯粹就是一句没用的屁话!

面对抗税风波,傻子都知道知道豁免钱粮最管用!

但这现实吗?你想豁免承担漕粮六分之一的苏州府钱粮,那小心朝廷先把你人头豁免了!

“赵公别急!听我说完!”林泰来连忙说,“如果我说的是,先豁免近十年所积欠钱粮呢?”

前文也介绍过,苏州府这地方税赋非常重,但也很难收齐,每年能收够定额七成就算合格了。

既然每年都收不齐,所以每年都有欠税,常年积累下来苏州府经常欠着朝廷几百万石。

每隔若干年,等欠税积累多到不可能被追缴回来的时候,朝廷往往就被迫无奈的豁免一次。

赵志皋并不是不通政务的小白,经过林泰来提醒后,很专业的抬头问道:

“上次朝廷豁免苏州府欠税是什么时候?”

林泰来答道:“万历三年时,江南巡抚与户部因为苏州府欠税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

当时相国张江陵为平息事端,做主豁免了苏州府历年所有欠税。”

赵志皋若有所思的说:“万历三年距今已经十年,如此说来也该再豁免一次了。”

林泰来说:“这十年间,苏州府怕不又是欠税几百万石了。https://m.

朝廷也清楚,这些欠税已经根本不可能追缴回来了,但若一直拖欠着不管,又会影响朝廷威信。

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由朝廷按照惯例,主动下诏豁免苏州府那几百万欠税,还能保全朝廷颜面,落一个善政名声。

而且赵公别忘了,如今内阁里面有两个苏州人,其中一个还是首辅。

所以说老大人这时候出任巡抚,就等于是站在了风口上,有一次奏请豁免欠税的机会,先以此安抚民心并不难。

然后再把济农仓拿到手,调动济农仓存粮来弥补一部分缺口,忽悠一下民众还是很容易的......”

越想越觉得有戏,赵志皋不禁睁大了老眼,不可思议的看林泰来,就像是看怪物。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人,家世也只是普通农户出身,怎么做到对朝廷运行机制了如指掌的?

一般普通人谁能这么清晰的回忆起万历三年的豁免,然后又敏锐的意识到,如今十年又是一个周期?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话事人更新,第二百一十八章 站在风口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