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对马海战(三)(1 / 2)

不称职的兽医 开阳 5439 字 2019-09-29

 面对漫无边际的进攻线,宗义成唯有摇头苦叹,派出去的人不一会就淹没在人潮中。这次对方在兵器上作了精心的准备,与之对战的不再是手拿钢刀的士兵了,这些进攻的士兵手里拿的是锤斧等“重型”武器,就是刀也换成了厚背的鬼头刀,如此一来自己一方在兵器上的优势一下子被扯平了。而倭人矮小的劣势却凸现出来,面对高大勇猛的敌人,很多倭人几乎是在第一回合就被贯穿在地,随后被斩下头颅,或者是砸扁脑袋。

有鉴于倭人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及其冥顽不灵,今次进攻时下达给士兵的命令是不留活口,力求迅速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彻底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至于这次担任主攻的一线战斗人员,是专门从所有登陆部队中挑选的,使用这样种武器的多是女真人和蒙古人,尽管数量不多,可是都十分凶悍,所以才会这样所向披靡。

很快的昨天阻挡我军前进的宗氏嫡系就被瓦解掉了,彻底的从这个世界消失,看得宗义成心痛不已,手扶着垛口久久说不出一个字来。汹涌澎湃的登陆部队趁热打铁重新集结整理队形再次形成若干个方阵缓慢的向二线主体城墙推进。这次由于准备充分伤亡较小,其中弓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乎是敌军刚一出城,铺天盖地的羽箭就迎头痛击,使得真正冲到阵前的倭人并不多。

即使冲到了阵前,也被众人一拥而上切菜瓜一样剁得稀烂,倭人讲究什么武士道精神,我们可不需要,人多力量大,在这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之所以如此顺利的消灭敌人就以因为昨天消灭了一线的敌军,没有一线敌军的纠缠,我军很条容易从容的应付冲出城来的敌军,长短程武器搭配得当,收效甚好。

宗义成为自己的愚蠢后悔不已,他还以为自己的嫡系部队能像昨天一样成功的阻挡敌人的进攻,可是这次他错了,同样的战法不能两次的连续应用,何况这时战场上的情形和昨天已经不同。

进攻部队在距离二线城墙不远处停止了前进,随后分出一小波人马进行试探性攻击,这些人都配有厚盾,这种厚盾是特别加工的,足足一人多高,盾面以铁皮包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盾的上方和眼睛平齐处开了一个三寸见方的口子,以玻璃镶嵌在内,这样战斗人员可以躲在盾后一直的前进,不用担心敌人的箭矢。这当然是我取自现代防爆盾的概念下令制造的,并且是第一次投入战场。

在前一天之所以没有使用这种新型盾牌主要是数量不多,此次随船带来的只有五百具厚盾,本来是准备作为列阵冲锋时用的,可惜前一天的战斗迫使我不得不拿出这种新式装备来,因为尽管现在暂时解决了战刀上的劣势(这还是我借鉴抗战时期的大刀队的经验临时拼凑的重武器团起了作用),但是日军另一个优势不能不叫我将厚盾提前使用,那就是日军的火器。

根据安东尼奥提供的情报,日军装备了很多鸟枪,这些鸟枪虽然不能及远,但是近战时还是很有杀伤力的,这也符合壬辰倭乱时的记载,当时中朝联军与日军在朝鲜进行了几乎是所有兵种的较量。尤其在修建城堡并据此运用火枪的能力上,比中朝联军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日产火枪的制造水平也占优势。而明军虽号称拥有庞大数量的火器,对付日军的城堡并没什么好办法,几次会战都是伤敌不及八百,自己伤亡一千。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明军火器的确实水平,战场上凭实力说话,并非空喊“远程重炮”射程可及“数十里”便可制胜的。

非常遗憾的是,尚未吸收消化朝鲜战争中得来的经验,明军中的精锐便紧接着被派到山海关外对付女真人了。这就是史载的萨尔浒大战,也是强调火器装备后的明军第一次与强悍的马上民族的军队展开对攻。此时的明军有战争经验,兵是精兵,将是良将,火器装备充足,人数上占优势。兵分四路,俱非弱旅,左右呼应,齐发进击。结果如何呢?努尔哈赤口占一偈曰“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八旗军队于是一路向前,几天工夫明军被杀得干干净净。

在平壤大学的军事学院这几场经典战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必学科目,关于骑兵和火器的配合协同作战也不知道被研究了多少遍,至今还没找到好的契合点,但是日军火器犀利不容小窥已经深植于我的脑中。

正是因为这样我这次登陆才如此注重火器,忽视了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战刀的铸造水平。但是战争最终的决定因素包括双方军队的规模大小、后勤保障是否顺畅以及国力的强弱,火器运用水平都在其中。

前一天的攻势由于远程火炮的参与,打破了日军的常规作战方式,而今天在消灭宗氏嫡系敢死队之后,我军即将面对的就是经营了上百年的对马岛主体防御工事,假如说昨天的一线作战是热身练兵,那么今次才是大考,全面考察我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毕竟这是我军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战。借鉴了明军在壬辰战争中的教训才有今日的厚盾,尤其是研究了在一线阵地缴获的几杆鸟枪后,更坚定了我提前使用厚盾的决心以防备敌人的火器。

说实在的小日本的那几杆鸟枪我还真没看在眼里,要知道当年大学军训打靶的时候我可是使用过ak47的(中国仿制),那家伙的威力这小小的鸟枪是没有办法比的,可惜啊,这时没办法仿制,否则给日本人来那么一下子肯定过瘾。这不过是意淫罢了,还得回到现实,从鸟枪的试射结果来看它在百米内的射击还是比较有杀伤力的,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弓箭不是谁都能用好的,考虑到风向和臂力等等因素,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和一个熟练的枪兵在部队中是极不成比例的,枪兵好训练但弓箭手却难训练。因此大量配备鸟枪的日军对我军的威胁不容忽视,可喜的是厚盾在百米的距离是可以有效的阻挡鸟枪发出的铅弹以及一切箭矢,因此这次攻城我将厚盾摆在了最前沿。

手举后盾的士兵十步一停,将厚盾重重的砸在地上,齐刷刷的轰然作响,动作整齐划一,充分展示了我军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看似简单无用的动作其实里面有着大学问,为了减少伤亡,部队必须将间距拉大,然而也不能过分的拉大距离,这样进攻将变得无以为继,后力不足。因此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在盾牌保护下的头几列士兵比较密集,藏在盾牌后的多为弓箭兵当他们和城墙的距离达到弓矢的射程内后,前排的盾兵停了下来,后排则保持警惕,距离拉开等待前排士兵的反应。

日军当然不会让我军从容布阵,城头上的火炮(其威力和明军旧式火炮相若)开始反击,稀稀落落的炮弹落在已经拉开间距的部队中除了掀起一些石块和造成轻微的损伤外,如同隔靴搔痒。见识了我军的新式火炮威力的士兵不会为这种轻量级的武器吓倒而使军心涣散的,相反的已经进入战斗位置的弓箭兵在盾兵的掩护下开始还击,飞蝗一样的羽箭抛射如城中,给敌军带来了不小的混乱,没用多少时间几乎压制了敌人的火炮,因为这些箭矢专门向火炮的发射位置射去,特别关照日军的炮兵。

火炮被压制后,后排的士兵开始向前排集中,并且将手中的箭射向城去,随着盾兵的缓慢前进而不断的向前推进。直道将近城墙一百米的距离以后,日军才开始用密集的鸟枪开始还击,接战两天发现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军几乎已经放弃了弓箭的使用。而此时密集的鸟枪射击说明他们对火器的重视程度。

说起来这要得益于葡萄牙人,1543年(日本天文十二年),三名葡萄牙人从澳门乘船去暹罗(今泰国),途中遭遇风暴,被吹到日本九州的种子岛。海难使这些漂流至此的葡萄牙人有幸成为最先踏上日本列岛的西洋文明的代表,而他们携带的鸟枪也立即被种子岛岛主时尧所接受,很快便仿效制造出大批洋枪,从九州逐渐向全国普及。鸟枪的使用真正在日本得到重视和推广也是在日本所谓的战国时代,被当时的枭雄武田信玄所重视,他组织起了规模空前的火枪部队,在城池攻守战中发挥了相当惊人的作用。攻城的时候,百炮齐鸣,可以震慑敌胆、削弱守方的士气;守城时据险向下齐射,距离和精度的不足都可以大幅度弥补。

尤其是在长筱之战织田信长用三千步枪部队粉碎了武田家勇冠天下的骑兵,标志着在日本,火器在战争中的正式运用以及发挥的巨大的作用。自此日军中装备火器蔚然成风,以至于忽略了弓箭的作用,然而这时的火器却非常落后,不但瞄准精度差、射击距离近、故障发生率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射击速度慢得惊人。第一步,先要打开火药袋,取出一定份量的火药放入枪管,再用铁钎舂实,然后放入铅弹;第二步,磨擦火石,点燃火绳;第三步,瞄准目标,扣动扳机,使火绳落下点燃火药。由此给进攻的敌军尤其是骑兵以极大的进攻时间来突破敌军,所以在野战中火器的作用还不是很大,可是守城就不一样了,这也是宗氏采用火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