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节 内生患疾(2 / 2)

“听说傅相又率军打了大胜仗了,击破楚军十余万,这功绩就算当年武安君也莫过如此呀!”说这话的是博士伏生,这位儒学的执着维护者现在是博士院的副院长,担负着编篡典籍、教化百姓的重任,对于这个授业解惑的差使伏生倒是相当的心满意足。能够成为一代宗师,这对于把理想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伏生来说是最大的赏赐最好的礼物,也正是因为这个,他对傅戈的态度也在逐渐的改变。

单单起用伏生一人或用一种学说来教育下一代当然不是傅戈所期望的,事实上,在博士院里,除了伏生这个儒学大师外,法家、墨家、道家等诸多学派的支持和拥护者都有,博士院就象现在的学校一样,而这些博士就是老师,只不过他们教的不是数学、语文、英语,而是一门门的学说。

这便是傅戈设想中的未来学校的雏形,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能象后世的那些名校一样,千百年一路传承,成为孕育无数名人志士的摇篮。

真若有那么一天,什么牛津、剑桥、哈佛等等毕业的学子都将在大秦的古校历史面前,低下一颗颗高昂的头颅,又也许,到了那时候,是全世界的人都争相到大秦来留学,而不是象后世见到的一样,中国人一窝蜂的跑到外国去争当‘海龟’。

听到伏生的赞美之言,一贯与之对立的冯正也难得的附合说道:“那当然,傅相是什么人物,那是老天赐予我大秦的保护天神,若不是他,这咸阳城早就被叛军攻占了,你我也早就沦为俘虏了。”

自从推荐乌氏保成功之后,感受到自己意见受到重视的冯正也开始倾向傅系了,这也难怪,虽说他是大秦名臣之后,但父亲叔父却都被胡亥所杀,这本帐纵是算不到子婴头上,却也是他嬴氏做下的事情,更何况,作为一个甚有才学的年轻官员,冯正还有相当的抱负急待施展,在现时的情况下,他也看清楚了,要想一展胸中所学,只有依靠傅戈才有可能。

“你们说的都是些废话,要我说今后呀,只要跟着傅相走,就肯定有好日子过。你们几个也莫要再三心二意了。”比起上面两位的文质彬彬,语含玄机,乌氏倮这位新晋的治粟内史说得可谓直截了当。

交易……,是的。依靠交易换取官职的乌氏倮明白他是由傅戈一手提拔起来的,只有死死的傍上傅戈这条大船,他才有好日子过。

与官员们窃窃私语不同,正在寝宫内更换朝服的三世皇帝子婴心情却是患得患失恶劣之极,前线的大捷既让他心喜又感到沮丧,心喜的是大秦的这最后一点江山总算能暂时保住了,沮丧的是傅戈竟然获得了全胜,这将会极大的提高傅戈在关中民众中的声望,也会让朝中的官员更多的向傅系靠拢,对于不甘心做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的子婴来说,这不亚于是生生扼杀了他掌握大权的美梦。

子婴怎么也想不到声势浩大的楚军居然在三天之内就败了个稀里哗啦,实在窝囊之极,本希望傅戈与刘邦起码斗一个两败俱伤的他现在只能眼睁睁的瞧着傅戈的威望日渐提升,而他这个皇帝却是碌碌无为,或许,在朝臣和百姓的眼里,皇帝就是一个摆设,一个傀儡,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不,他决不甘心。

嬴氏的天下不能断送在自己的手里,傅戈现在正忙于军中事务,咸阳城里发生的事情正顾不上,也许这是一个挑战的机会。

“禀陛下,内史韩谈大人有急事求见!”子婴刚刚穿戴妥当,身边亲近的宦官就凑近跟前禀报道。

“传!”子婴脸上一喜,急说道。

不一会,韩谈那张白净无须的太监脸就出现在子婴面前,作为三世皇帝屈指可数的朝堂心腹,韩谈的心机确实够深,平素与傅系的官员碰面时,他也总是一副笑脸相迎和蔼可亲的慈善模样,遇事不打笑脸人,从不与人争论什么的韩谈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物,可谁又能想到他竟是子婴手中的一枚最重要的棋子。

“陛下,按照你的密诏,北方军团的杨翁子将军已率大军沿直道开赴南下了,二日内就可到达咸阳城。”韩谈果然带来了令子婴兴奋的好消息。北方军团大部虽在关东,但杨翁子手里还掌握着将近三、四万的精兵,这部援军若能驻守咸阳的话,子婴就有了与傅戈叫板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