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节 神兵无名(2 / 2)

“这把剑的名字是什么不重要,重要地是它是我大秦最出色的工师打造出来的神兵利器,剑既无名,那就叫它无名剑好了!”傅戈回剑入鞘,握紧申屠二的手又道:“申屠工师,你明白吗?我傅戈要的可不只是这一把神兵,我要的是每一个大秦将士手里都有这样一把神兵利剑,所以,我现在最希望的是你的身体,我要你好好的活下去,一直到我大秦的铁骑重新统一国家的那一天。”

“傅帅!”申屠二颤声低呼,这一刻已是泪流满面。因为在傅戈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个朝廷的大官对他这样说过,这么关心过他。

大秦新元初年八月二十三日。

傅戈率领三万七千步骑连续赶路,终于到达已是战火连天的函谷关,随同他一同出征的有李烈、郦疥两员经过蓝田关洗礼的年轻战将,大将那商因为伤势刚有好转,被傅戈留在咸阳城,这一来能够继续调养伤情,二来也可能策应汉中彭越部的行动。

负责后勤和战地救护的虞姬这次也跟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和军医郑安期一起组建起了一支由军医和女护士为主的救护队,他们可以给予从前线负伤下来的士兵以最快最好的救治,这对于减少士兵的死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蓝田关时虞姬带的这支队伍初露锋芒,直接救治的伤员就达到了九千余人,其中治好伤重新回到军队中的有五千多人,这些伤愈老兵经验丰富、作战勇猛,正是新卒们最好的老师和榜样。

“涧间、司马亮,这几日战况如何?”刚一到函谷,傅戈就迫不及待的关心起当前的战况来,项羽大军接近四十万,这般庞大的数目听起来就足以让胆怯者吓破胆。

更何况,巨鹿之战的赫赫战功、屠杀十余万降卒的屠夫恶名,这项羽的名声可谓关中妇孺尽知,小儿夜闻不啼,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在当面,凭涧间的七千余士兵和司马亮好不容易援救回来的三万多士气尽丧的败卒,能否守住函谷真的很有疑问。

“傅帅,敌军已经连攻三日,我军凭险据守,如今激战正酣!”涧间回答得声音洪亮,信心十足,从他的神情和回答中能够听出在秦军得到加固的层层防御面前,肯定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士兵折损情况如何,士气如何,敌方这几日主攻之将是何人?”傅戈一边登上函谷关城楼,一边叠声问道。

“傅帅,三日激战我军士气振奋,全军折损不过四百余人,敌方却已陈尸五千余具,就连敌主将英布也中箭负伤无法再战!”司马亮回答道。

英布受伤,如果消息确切的话,这可是一个好的兆头。

对于这员项羽手下的头号猛将,傅戈的印象可算是相当的深刻,陈县初战,青巾蒙面的英布浑身散发出来的强烈的战意让人不寒而粟,巨鹿二番遭遇,虽然说凭着出奇不意将英布击退,但也更增添了英布复仇的欲念,如今三番战就在眼前,恐怕英布不会轻易放弃。

“传令全军加强戒备,不可掉以轻心!”傅戈沉声道。

“傅帅放心,自我大秦军队驻守函谷关起,还从未被敌军攻占过,这一次也一样。”涧间朗声作答。

秦楚两军对峙于函谷关,这样的战例早已不鲜见,黄河自上游而来,纳渭水后折而向东,南北两岸有华山、崤山与中条山夹河而立。由此,关中、中原之间的通道,必须穿越华山和崤山北麓的山地,延绵数百里,极尽险阻。函谷关即当道依险而立,控制着关中、中原之间的通道。

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函谷关的险要一点也不过分。在傅戈的记忆里,在函谷关(后为潼关)发生的重要战事可谓多矣,纵观战史,东、西方争战,无不以潼关为争夺的急所。潼关为关中所守,足以保障关中东部门户,失之则关中必危。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征讨汉中张鲁,凉州诸将以疑惧而反。马超率众十万扼守潼关,曹操顿兵关前,久攻不克。后来曹军北渡黄河,从上游南渡出马超军后,历尽艰险,才击破马超,略定关中。

东晋末,刘裕北伐后秦,取潼关、武关、蒲坂三路攻势,后秦以重兵阻潼关。晋军经过苦战,才攻下关中,灭掉后秦。

“安史之乱”之时,安禄山率铁骑自范阳南下,连陷河北、河南。大唐洛阳守将封常清败走陕城(今河南陕县),对守陕城的唐将高仙芝说:“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高仙芝从其计,合兵守潼关。叛军进至潼关,久攻不克。

叛军对关中的攻势暂被遏止。哥舒翰代高仙芝守潼关,也一再挫败叛军的进攻。但唐玄宗急于求成,诏令哥舒翰主动出关寻战。哥舒翰被迫出关、叛军作战,大败,潼关亦随之失守,叛军遂得以侵入关中,玄宗被迫幸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