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节 战马之争(2 / 2)

对于此类利用职务便利的贪污行为,傅戈也是相当的重视,他亲自下令冯正彻底严查此事,并且要求在官员们中间进行广泛深刻的再教育活动,一定要让官员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贪污行为的严重性,认识到贪污受贿的那点钱财只不过是一时之利,一旦事情败露,那么你失去的不仅仅是生命和自由,还有家庭、亲人、尊严等诸多的权利。

马是构成一支骑军的基础,战马的优劣也直接影响一支骑军的战斗力,这一点是勿用质疑的,在傅戈的潜意识里,还记得三国演义里面最精彩的一个段落,虎牢关前,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围战吕布,结果却还是战之不下,这一战后‘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威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吕奉先也正式加封为三国第一武将的荣誉称号。

当然,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一事件发生,因为刘、关、张三人根本没有和吕布在虎牢关照过面,不过,这并不妨碍吕布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而成就他超人一等武技的是两样致胜法宝,一是他手中的方天画戟,二就是其跨下的那匹赤兔马。

赤者,大红也。据说在西域的大宛国,出产一种独有的汗血宝马,这种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跑得淋漓之时会通身流出血红色的‘汗’来,由此可见,赤兔马其实就是一匹汗血宝马,在吕布死后,关羽成为了赤兔马新的主人,斩颜良、诛文丑,可以说关羽一生创下的赫赫战功也几乎都、赤兔马有关。

在未骑乘赤兔之前,关羽至多不过是一员上将,在徐州一战时被曹军围于土山结果只好下马归降,而在有了赤兔马之后,他就成了一员难以战胜的神将,过五关、斩六将,庞德、于禁这些个勇冠三军的大将在关羽面前无不矮了三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罗贯中那样家伙瞎编出来的,历史上还有这等事情,不过,对于身在秦代却沉积了二千余年知识的傅戈来说,难得抽空下来回忆这些小时候看过的乱七八糟的章回体小说也是一份难得的消遣。

要知道秦时没有电脑,电视,也没有后世那么多新奇的事物,对于一个习惯了‘舒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一旦少了这些生活也就了无生趣了。

每每回想起三国这段英雄辈出星汉灿烂的历史,傅戈就不由得激动兴奋起来,沉积于心底的那份少年人的意淫和狂妄又会涌现出来,试想一下,如果大秦的骑军个个都能够配备上象赤兔这样的宝马的话,打败项羽、刘邦岂不是小菜一碟,再往远了想,征服匈奴、西域乃至更西面的罗马也不是天方夜谭。

当然,这些都是遥远的梦想,现在来看很不切实际。

远征首先需要建立起数支颇有战斗力的骑军,对于现在的秦国来说,当务之急最迫切要做的是,尽可能的收拢优良的马匹,将其中最优秀的品种挑选出来,用于下一代新品种的培育。

在中国古代骑兵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好马,但最后却都消湮于漫长历史之中了,其中的原因就是杀鸡取卵,只顾着将好马全部充入军中作战,而不懂得培育的重要性,打仗难免阵前亡,人如此,马当然也一样,这样的结果就是好马越来越少,用于繁殖的马匹往往以劣等马代替,由此孕育出的下一代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其中就是变生出一、二匹好的骏马来,马上又被补充到战场上当作炮灰。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的结果是令人悲哀的,以至于后世在提到中国马时竟然等同成了劣等马的代名词。

就是在蒙古的成吉思汗大军横扫欧亚大陆时,蒙古士兵骑乘的也多是矮小的母马,这也是一种无奈吧。

而要改变这种境况,唯一的方法就是集中优良品种,进行良种的培育和杂交,下林苑的皇家猎场现在已经被傅戈指定为了军马的培育场所,由熟悉战马骑乘特性的专门的厩马使来负责马的繁殖。

有了源源不断的优良战马,就有了与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一争长短的可能,而在征服匈奴之后,拥有无敌骑军的秦队更可以将广阔的西域以及更遥远的地方纳入到管辖范围中来,从而让玄色的大秦旌旗飘扬在文明照耀得到的地方,每每梦想到这里,傅戈就涌动起深藏于胸的一腔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