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节 各为其主(2 / 2)

刘邦会冒与项羽撕破脸的代价来进攻荥阳吗?

曹咎当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不止是曹咎一个,楚军中地许多将领都这么认为,要说对此有疑虑的,恐怕项羽身边只有范增一人了。

不,应该还有一个人。

他便是降了复叛,叛了复降的司马欣。

司马欣在被项声俘虏之后,就立马又表态归顺了楚军,这一次,纵算再有对项梁救命恩情眷顾着,司马欣反复无常的举动也让项羽对他产生了警惕,再次统兵打仗是绝对不可能了,司马欣留在楚军中的唯一奢望就是芶活下去。

在这乱世之中,能够历经战乱而不死的,虽不能说是英雄豪杰,起码也是一个相当有眼光的干才。

司马欣在保命方面的杰出才能让他很快就发现了楚军布防上的漏洞,曹咎这个家伙虽然深得项羽的信任,但在军事上却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

他居然将部队全部带进了荥阳城中死守,而对于荥阳以北的中转粮食转运地敖仓只派了区区不到千人防守。

这种本末倒置的部置让不吃大亏,那简直就是老天不睁眼了?

司马欣不住的在心里暗骂。

“大司马,请允许我领一军驻守敖仓,以防有敌偷袭?”虽然知道曹咎很看不起自己,但为了保命,也为了证明一下自己还有价值,司马欣鼓起勇气向曹咎谏道。

“这,霸王临行之前嘱咐我一定守住荥阳,现在我军兵力单薄,故而分兵不得,司马长史若是有意带兵的话,就留在城中协同各位将领吧!”曹咎客气的回绝道。

让司马欣这种反复的小人带兵,别开玩笑了!要是象以前一样,司马欣把兵都拐跑了的话,那曹咎岂不是连哭都找不到地方。

“嘿,竖子无能,必为敌所乘,我还是早早离了这是非之地为上!”司马欣步出荥阳郡衙,恨恨咬牙说道。

事已至此,他已经没有别的路好走了,唯一一条道就是投奔侄子司马亮,好歹凭着这一层血亲关系和这一张老脸,总也能讨得人家收留不是?

不提司马欣在荥阳收拾细软,准备连夜出逃,单说刘邦麾下的大将周勃和曾为赵相的常山王张耳正统领着一万精兵朝着荣阳而来。

以一万对一万,纵算汉军再是精锐,楚军再是无备,面对曹咎这种龟缩不出的态势,周勃要想顺利拿下荥阳确实有困难,不过,他还有一记杀招亮出。

曹咎只顾着防守荥阳,却将更为重要的敖仓给忽略了,得悉曹咎犯下这样致命的错误,不止是周勃,连刘邦这个在军事上能力平平的汉王都禁不住跳了起来。

“常山王,你督领后军跟上,我领一军去袭占敖仓,莫要等曹咎这个家伙反应过来,那就什么好处都抢不到了!”

周勃闷声说道,张耳自从被陈余赶出了赵地之后,就一直依附在刘邦的麾下,失地无兵,他的常山王的王位也很少有人再提及了,不过,出于对张耳这位名噪一时的豪杰之士的敬重,周勃在与张耳对答时还总会如此尊称,这让张耳甚是感动。

“周将军尽管前去,我自引军截断荥阳与敖仓之间的甬道,保证不让楚军增援!”张耳沉声答道,虽然军事才能欠缺,但好歹威望仍在,以张耳的能力对付比他更加平庸的曹咎应是绰绰有余了。

敖仓的战况一如周勃所料,只留守了不到一千残兵的楚军根本不是汉军骁将周勃的对手,仅仅半个时辰不到,守卫粮仓的楚军将领就放下了武器。

周勃这一击完全出乎楚军的注意,他们在此之前只关注会不会遭到秦军的进攻,而一旦发现荥阳周围根本没有秦军活动时,楚军将士就放松了警惕,而这样一来正好给偷袭的汉军留下了可乘之机。

战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更没有永久的信誉,无论什么条约、协定都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对于这一点,汉王刘邦和秦相傅戈都明明白白,唯一看不透这一层的也许就只有项羽了。

为了虚名的诸侯领袖,去钻秦军早己布下的圈套,换了刘邦的话,司马昂是死是活关他屁事,而项羽则不然,他要去救,他认为他必须去救,这既是项羽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又是他最终结局的悲哀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