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节 阉人误国(2 / 2)

在南方,在秦国,中行说已经看不到希望,他唯有的就是投奔秦国最强大的敌人匈奴,帮助匈奴的单于成就象秦始皇一样的天下霸主。

为了这个目的,下一步他要向单于建议匈奴人不能改变习俗去喜欢南朝的衣物食品,他还要让匈奴人看到南朝的槽絮一旦做成衣裤,穿上它在杂草棘丛中骑马奔驰的话,衣裤会破裂损坏。另外,南朝的食物也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汁品方便味美。

临洮城。

城楼上猎猎的北方军团军旗犹在哗哗作响,城垣上密密麻麻严阵以待的将士表明,杨翁子已经调动了他能够指挥的全部的力量来守卫这座城池,一共六千一百五十六名北方军团的骁勇将士。

北方军团的总人数不到三万,除了临洮这一城外,还有河南塞、肤施、九原等多处要隘需要守卫,杨翁子能把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聚集于临洮,已经算是极限了。

将军府内,一片忙碌。

与杨翁子脸上的凝重表神相反,那些年轻的参谋们却是满脸的兴奋之情,终于要打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临了。

这些年眼睁睁的瞧着先行南下平叛的友军一路高歌奏凯,可把这些年轻的将领给憋坏了,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战争就只能论资排辈的苦等时日,这日子可是难过得紧。

“杨将军,傅帅差人回报,李将军的骑军已进抵咸阳以北的三辅一带,约有二日就可抵达临洮了。”

听到这个消息,杨翁子满意的点点头,自打在雍丘接到杨翁子的示警军报之后,李烈的骑军可谓是星夜兼程,能够在三日之内进抵三辅速度已是极限了,对于李烈的骑军战力,杨翁子还是有相当的自信的,这支脱胎于北方军团的军队继承了前身的优点,更添了几许顽强的斗志,这样的队伍完全有能力与匈奴骑兵在野战中一较长短。

以自己手里六千余精兵抵挡匈奴人二日,这一点能耐杨翁子相信还是有的,毕竟,为了守住临洮城,他已经命令将士连夜加固了城墙,没有上好攻城器械的匈奴人很难进得城内。

然而,杨翁子却没有料到,让临洮城陷入危难的并不是呆板的攻城器械,而是混入城内的匈奴奸细。

迁移河套牧民的举措虽然让放牧的百姓避过了一场灾难,可也让匈奴人的细作趁着这股子混乱劲头进了关内。

在边境这种地方,秦人、匈奴人、月氏人,楼烦人、白羊人混杂在一起,他们经过世代的杂居之后,单凭相貌已经很难分清了。

大秦新元四年七月五日,凌晨。

天空中几颗星星还高挂着没有离开,塞外初夏时季的晨时凉风吹来,让屹守城头的兵士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什么人?”忽然,一个尿急的士兵瞧见城门口有几个黑影在晃动,他立即惊喊了起来。

嗖!

回答他的是一枝准确无误的利箭,箭尾的羽簇显示这是一支匈奴人的短矢,中箭的小解士兵惨叫一声,从高高的城垣上重重的跌落,只听见蓬的一声响之后,便再没了声息。

“有奸细!”

直到听见这一声惨叫,守卫在这一段的士兵才从晕晕沉沉中惊醒,叫喊声立时在城头响起,刚刚熄灭的火把再一次被点燃,这一次照耀亮光的地方不再是城外,而是城内的各处黑夜角落。

之所以守城士兵的反应会这般迟钝,倒不是这些士兵没有尽心尽力,而是他们多半将注意力放到了城外。

匈奴的奸细不是一个,或者二个,而是一群。

足有五、六百之众。

他们占据了临洮北城门的要点,并且正在‘吱呀呀’的将城门打开,根本守卫城门口的兵士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连警戒的声音也没有发出。

就在城门开启的同时,数枝响箭带着尖锐刺耳的声音升腾于早晨的天空,箭尾绑着的响镝发出越来越高亢的声音。

这是匈奴人发出的信号,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夺回北门的控制权,匈奴的骑兵就会迅速的从这道城门掩杀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