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节 殖民计划(2 / 2)

变化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

虽然萧何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甚至于在内心深处,对于张良接下来会说的话萧何还隐隐地有些期盼。

终于,在被俘虏了二年之后,王陵第一个动摇了,这位曾经的秦国侯爷痛哭流涕的写了一封自白信,信上对于自己的‘一时失足’万分懊悔,同时,对于自己的错误也有了足够的认识,当然最后的一句话就是希望能够恢复自由身,重新为国家效力。

“我大秦基业方定,正是用人之际,将军有心归顺,我谨代表皇帝和傅相表示最真诚的欢迎,希望我们能有机会一同努力,把新生的秦国建设得更好!”

作为秦国官方代表,司马亮的欢迎词虽然俗得不能再俗,但却让王陵这个失足浪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当着一众俘虏地面,王陵更是登上高台,声情并茂的回顾了自己曲折的心路历程,同时,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王陵宣誓之后的一个月里,俘虏营内一帮愁闷得无处发泄的有为才子们纷纷写书告白,其内容之精彩,文笔之华丽、剖析之深刻,人性之丑陋、分裂的人格,可以说创下了无数个当时地世界之最,以至于后来张良将这些自白书汇总寄给傅戈看时,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傅戈都不禁拍案叫绝起来。

萧何还算不错,他是俘虏营里面最后放下心结,向秦国输诚的一个,在这一点上,不管已死的刘邦怎么想,萧何也应该算是对得起他了。

萧何降归,这样一个全面的内政人才以张良的过人眼力当然不会错过压榨的机会,于是乎,一桩桩一件件重要的政令在经过萧何总结润色之后,经朝议成为治国的法令,其中刚刚颁布施行一年的《九章律》实际上就是出自萧何之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到忙碌带来的充实的萧何也渐渐的摆脱了心中的纠结,全身心的投入到治国的事务中了,直到这一天,傅戈突然的回来。

面对着端坐在正中的这个一脸莫测微笑的年轻人,萧何莫名的一阵发慌,他忽然有一种感觉,一种被锐利目光盯住的不安感觉。

“萧公,说说你的意见?”这一句问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听在萧何耳朵里,却如同一声炸雷一样。

该来的总要来的,无论怎么躲也不可能躲掉。

在长长的吸了一口气之后,萧何盎然的抬起头,拂开一缕花白的发丝,上前答道:“禀傅相,依何之见,国家经过三载的生息休养,实力已经渐渐开始恢复,在关中、关东、巴蜀乃至南越一带,有大批荒芜的田地被重新复耕,只要再有个三至四年的时间,一个强盛而欣欣向荣的国家就会在我们手里诞生!”

说到这里,萧何有意顿了一下,他看到傅戈脸上笑容依旧,似乎在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于是才又继续道:“就现在,以积蓄的实力而论,打一场象对付匈奴人那样的庞大战役的话对恢复中的国家损失肯定会很大,不过,若是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战役的话,也许没有什么坏处,又或许还会有些好处。”

萧何终于说出了他真实的想法,前面的一大段不过是铺垫,最后的总结一句才是最关健的,一场小规模的战役傅戈要想进行的远征计划说白了就是一次小规模的战事,对付处在蛮荒期的天照大帝子孙,秦国只要出一个拳头就可以了。

“哦,萧公,再详细说说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傅戈探了探身子,摆出一付讨教老师的好好学生的样子,问道。

萧何这样的人材可是难得呀,能够让他摆脱对刘邦的负罪情结投奔到治理秦国的行列中来,这本身就已经算是个奇迹了。

在此,傅戈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怠慢而让萧何心生芥蒂,正如张良曾对自己说过的一样,象萧何这样的人不好好的压榨一番,那真是辜负老天的一番美意呀。

听到傅戈这么慎重一问,萧何果然也免不了俗,他骄傲的清了清嗓子,对着好奇心起的群臣大声说道:“诸位大人,何所说的好处其实大家都能看到,其一就是能够扩张我大秦的国土疆域,彰显我大秦的国威,其二则是能让我骁勇的大秦勇士得到实战的锻炼,能够让习惯了铁与血的军人们有发挥才能的地方,而不致于心存郁闷的老死于和平之中,其三便是远征能够给我大秦国带来财富,带来异邦的奇珍异宝,带来数不清的免费劳力,这些不正是诸位大人日思夜想期盼得么?”

萧何一席话未等说完,厅堂内忽然安静得几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响,因此,傅戈能够毫无疑问的确认一点就是,萧何的话已经命中了在座群臣的命门。

且不说前二条的好处,单单最后的第三条,无数的财富、珠宝,还有不用花钱就能够得到的苦力,对于因为战事而耗损严重的秦国来说,这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呀,而对于拥有了大量赏赐的土地却无人可耕种的官员们来说,诱惑同样不可抗拒。

殖民掠夺,就连傅戈也没有想到,类似于后世西方探险者的殖民侵略计划会在提前了数个时代的东方开始,而且它的提议者还是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