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节 沧海霸者(2 / 2)

从亚历山大里亚至塞琉西安,这一段海路小岛不多,海岸线也足够的平坦,尼罗河丰富的泥沙冲积成的西奈半岛几乎没有险要的地方可以镇守,但这里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特征,那就是一年到头的风力十足。

由红海吹来的南洋暖风与地中海一带的温带气流交汇,就在这一带地区形成了强烈的气旋,狂风卷起漫天的黄沙,飞舞于空中,如同一柱黄色的擎天立柱。

只要有风存在,秦军的多重三角船帆就能发挥作用,经过南洋变化多端季风考验过的秦军水手对于风向的把握和熟悉程度是勿用质疑的,在这一点上,只在地中海巡逻经验的罗马舰队肯定是比不上的。

所以,大秦与罗马之间的这场海战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谁能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将对方的长处给限制住。

这一点,对于双方的指挥官来说,至关重要。

秦军的主帅和将领们在为海战的胜利而运筹帷幄,这时,正从克里特岛向东南方向疾进的罗马舰队的指挥官也正在为探知的情报而困惑。

“马尔克卢斯将军,你说秦军大规模缔结战船是什么意图,难道说他们真的想和我大罗马的无敌舰队开战吗?”

主舰上,身材矮壮结实的提图斯鼓着鳃梆子,瞪着疑惑不解的眼睛问道。

别看提图斯人长得好象粗人一个,但心思却是相当的缜密,要不然腓力五世也不会着了他的道,在色萨城被打得一败涂地了。

作为舰队的指挥官,曾经担当过一年罗马执政官的马尔克卢斯的表现无疑是优秀的,在他的任内,罗马舰队连续三次在西西里岛将迦太基的舰队击败,有这样的战绩作保障,若不是大西庇阿的战功更加的显赫,说不定马尔克卢斯再次当选执政官也有可能。

“提图斯,你立即赶到前方埃尔蒙斯将军的指挥舰上,告诉他,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若发现有秦国的舰队的踪迹,可伺机后撤,争取将敌引到宽阔海面上再行围歼。”

“是!”

提图斯应答一声,蹬蹬蹬跑下甲板,跳到小船上离去。

马尔克卢斯不愧是一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的这一番谨慎的布置倒是和傅戈颇有些不谋而合的意味,双方都期望能把战场放到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海面上,都打着诱敌围歼的算盘,至于到底谁把谁给消灭了,大战未起只怕难以分晓。

对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来说,取决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指挥官、战场、士兵的战斗力、战舰的性能等等都是重要的方面,其中一线将领的能力也相当的重要。

在这方面,罗马一方有提图斯和埃尔蒙斯两位勇将,他们一个在希腊击败过马其顿军队,另一个则曾追随大西庇阿在伊利亚斯半鸟攻陷过新迦太基城。

大秦一方则是以英布、栾布为首的一帮年轻将领,他们与因为反抗暴秦而举事的先辈不同,他们身上不仅仅浸透了秦人的悍勇与血性,更注入了侵略与扩张的因子,在新秦的咄咄强势面前,他们这些年轻人看到的是一个勃勃生机的强盛国度。

“为了大秦,让我们战斗吧!”

“为了大秦,我愿意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年轻人的热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远征军的一次又一次辉煌胜利传到国内时,秦国的年轻人沸腾了。

国内风平浪静,年轻人要想出人投地,只能远赴海外,这时就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参加驻守在西域的主力部队,尤其是加入到纵横驰骋的骑军中,成为一名在马背上挥刀欢呼的勇士,另一个就是加入到南洋的远征军中,追随在不停进取的四世皇帝陛下身边,成为见证历史的那介,人。

这两个选择,前者无疑是稳妥的,大秦骑军自击败了匈奴人后,拥有了上好的草场还得到了西域各国的鼎力支持,可以说数遍整个欧亚大陆,他们已经没有对手可寻了,而后者则要危险得多。

远征军的使命就是冒险,就是探索未知的疆土,这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风险,这些年来,虽然远征军在南洋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海上因风浪而倾覆的船只、与土著人交战时不慎战死的士兵,还有因为热带疾病而病死的人,这些不确认因素的存在,让每一个想要加入的人心里沉甸甸的。

因此,如果不是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相当的野心,绝不太可能加入到远征军中来,而一旦加入了,这些具有相当开拓精神的年轻人无疑将会给这支军队带来绝不一样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