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脚下是一块长长的木橇。亲爱的书友:喜欢该小说,请到秀阅读
这种木橇正是雪橇,也是石坚在半刀山准备的代替行走的工具之一。
半刀山上有许多岩松,这些岩松的木质都十分地坚硬。这是一种极其简易粗糙的无舵雪橇。就是这样,在没有木匠的专用工具下,制作起来也不容易。不过还好,当时元昊只是一心想把他们活活困死,并没有对他们动进攻,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
做好了这些雪橇,还要让士兵学会使用它。就是石坚前世滑过雪,可现在的动作也不是很熟练了。并且白天还不能滑,否则会让西夏人现。必须等到晚上偷偷摸摸地练习一下。
做完了这些,石坚就开始做另一项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也是他们逃出半刀山的工具,那就是简易的降落伞。这次他们为了取暖,也带了许多皮毛,也幸好如此。他们在半刀山上,正迎着西北风。如果没有这些皮毛,那么他们不要在山上饿死,也被活活冻死。当然,为了带这些东西,也使他们的度变得很慢,最终被堵在半刀山。
现在这些兽皮正好用来做伞布。其中最让石坚感到开心的是他在兴庆收集的皮毛之中,有许多是西夏的特产,滩羊皮。这种皮既薄又暖。现在做伞布最合适不过了。
然后是伞绳。这也是无心之举,当初他们大多,特别是在石坚二攻兴庆时,都是用马驼着货物的。为了使货物不从马背上掉下来,石坚在城中仓库里拿过来许多麻绳子捆绑。然而石坚逃出大石头沟时,他也将这些绳子全部带上。当时大家还不理解。现在众人才明白石坚的用意,如果没有这些绳子,那可麻烦了,这山上到哪里弄这些麻来,做绳子。
其实,当石坚将这个简易降落伞做出来后,就有许多人明白了石坚的办法。他们许多人都听说过石坚第一次进京,制造那个热气球,为了逗真宗开心,他也做了一顶降落伞,从天上跳下来。
难怪石坚说要从山崖上跳下去。这山崖的高度大约与那次在升到高空的热气球差不多高吧。
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后,石坚只带了几天的干粮,不过些干粮与武器还有雪橇全部单独用防降落伞放下。否则因为太重,降落伞没在半空中打开,人就落到了地面,那就可糟了。然后教导了士兵跳伞的注意事项。
在前几天,那个西北风刮得正烈的夜晚,石坚将他们带到了山顶。先将所有东西都用降落伞放下。这也是没有办法。这么高,不要说雪,就是盔甲摔下去,也走了形。
然后是人。可这时所有人都开始犯难了。虽然知道这跳下去出事率不会很高。可这么高地悬崖。在这个夜晚。望下去。还格外地幽深。谁敢往下跳。
石坚没有办法。只好叫崔灭狼带一个头。并且叫他跳下去。如果没有事了。点一根火把闪一下。报个信。当然石坚也没有考虑闪几下。如果有事。这么高跳下去。人早隔屁了。还怎么点火把?
石坚行事看似大胆。但骨子里还是很小心地。看似到现在他很多次以身犯险。可分析下来。都有十成把握他才那样做地。往往进路还没有想好。后路都先想好了。他也很少向手下说。一是怕走漏消息。二是如果只想到了后路。士兵就不会拼命。不拼命怎会战胜敌人。
不但他仔细地检查了每一张伞布和伞绳系得牢固与否。而且他还特地挑了这个天气。这巨大地夜风。虽然会使人落下去。很寒冷。但更容易张开伞布。减小下降地度。
等到崔灭狼点燃火把时。他已经被吹得离半刀山很远了。然后一会儿。所有人一齐闭着眼睛跳下。结果还真没有一个人被摔死。不过有几人因为块头太大了。比如宋明月。摔到地上扭伤了脚。还有许多人被挂在山脚下那些高大地树顶上。一个劲地喊救命。还不能喊得太大。怕山那边地西夏人听见。
实际上背着风。半刀山地北坡坡度又大。只要不人喊马叫地。山那边地西夏士兵根本听不见。不过这些士兵大多是河东本土子弟。其中许多人善长爬树。虽然此时树枝上还挂满了积雪。也难不倒他们。立即有士兵爬上树将他们解救下来。还有寻找那些先落下地货物。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出。
这次石坚怕雪橇会容易损坏,每人都是准备了两副。可第一次就派上了用场。石坚将雪扎在一起,让伤睡在上面。然后几个士兵拖着离开这里。不过第一天的行程相当艰难,一是半刀山后的道路不好,二是士兵并没有真正掌握这种雪橇。不断地有人摔跟头。倒是那个兴平公主不露山不露水地,滑得很好,大概觉得新奇,她一边滑一边还出银铃般的笑声。
现在她脱离了元昊的折磨,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一天比一天开朗起来。
到了第二天士兵们开始掌握了一些技巧,开始好起来。还有一些伤员在石坚准备好的伤药下,也重新站起来,减少了队伍的牵累。这样一来度就快了起来。
这一次石坚再次感谢申义彬收缴的那些地图,让他在这山里找到了一条小路,并且插过了甘州。他们强行进攻甘州的话,离元昊这几万大军太近了次陷入危境。
这样过了六天,他们来到这个小山窝里。他们还在保持着以前的“光荣传统”,昼伏夜行。而且因为有了雪橇,这一路行来,虽然没有战马快,但比人力快多了。特别现在河西走廓,到处还是冰天雪地,人在上面走,一陷多深,走起来更慢。
这也是西夏人看到他们宰杀战马,更感到安心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了战马,不要说是宋军,就是他们自己的人,也在这雪地上寸步难行。
石坚没有将他们带着进攻肃州,而是进入了一个山谷。这个山谷里住着几户牧民,而且还全是回鹘人。象从甘州开始到沙州一带,基本上这带的牧民都是回鹘人。甚至顺着祁连山延伸到凉州,到秦州,都散落着许多回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