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五章 你还好吗?(2 / 2)

李估答道:“与他人有约,欲多等候片刻,不想惊动了阁老。”

杨阁老笑着打趣道:“称不走,老夫也走不得,只能陪着你一齐等。”

原来内阁乃中枢机密之地,每晚阁门必须上锁,诸大学士人手一把钥匙,谁晚上要有紧急公务就过来开门办理。

在日常里大学士们轮值锁门重任,每天保证有一个最后离开内阁并上锁的,今天便轮到了杨阁老。所以李估不走,杨阁老也只能一起等着。李大人初来乍到,一时没想到这个规矩,不然断不会如此没有眼色。

“下官一时不察,延误阁老行程,这都是下官的大罪过了。”搞清楚了状况,李估连连长揖致歉。

“无妨,老夫也没有别的事。”

阁老这般说,李估当然不能这般听,回身关了房间门,陪着杨阁老一同步行离开内阁。

杨阁老杨阁老李估忽然觉得这个人很耳熟,仿佛有一种很久前就认识的感觉。

不停地左思右想,走到阁门时,李估猛的记起,昔日他在虚江县当差时,经常无所事事的阅览各种邸报。看到的那个奏请将天下巡检由世袭武官改为杂职的杨大人,先是杨尚书、后来成了杨阁老的,可不正是眼前这一位?

那时候杨老大人在李典史眼中只是抄报上一个遥不可及的权势符号,这辈子大概都不可能有什么直接关联,如今却成了真切出现在眼前的大活人。

如果评选本书推动历史车轮的最大巨手,别人不知道如何选,但李估自己一定会真心投杨老大人一票。

若不是他推行了巡检改职,只怕李大人至今还被牢牢禁锢在虚江县西水镇,那样无论当不当巡检有多大区别?祖宗制度不是那么好突破的。

正因为一朝改武为文,李某人才有机会脱出樊笼里,因风借势起,混入了官场主流,站在了皇宫大内,又遇到了始作俑者。

缘分啊被这种际遇的奇妙感充塞心中,李估看杨老大人越看越亲切。鬼使神差的,鬼迷心窍的,伸出手拍了拍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肩膀,险些出口一句:哈喽,你还好吗?

杨大学士一时惊呆到没有反应…

之后李舍人当场也傻眼了,恨不能剁掉自己这只惹祸的手。亏得他反应快一步,行大礼道:“非是下官无礼!方才忆起阁老的天大恩德,一时有孺慕之思而情不自禁!无地自容,万望阁老宽宥。”

连个目击者都没有,说出去根本没人信杨大学士从愕然中回过神来,听见李估口口声声大恩大德的,奇怪的问道:“什么恩德?老夫应当从未见过你,恩德从何说起?”

李估饱含深情的答道:“下官本是苏州巡检,虽心向教化奈何不得其志,原以为要抑郁磋砣终老。

不想老大人力行巡检改职,对下官犹如再造之恩,焉能不感念于心乎?今日终见恩公颜面,记起前尘往事,胸中激荡不可自制,以致举止失礼,其罪不敢自辩!”

原来如此,被人感恩戴德总是件很舒心的事情。杨阁老心中小小

得意一番,看李估也顺眼多了。而且激动到失态也足以说明李舍人真把这些放在心里铭记的,并非薄情寡义之辈,那就相当可以原谅。

但老大人又告诫道:“你既入直大内,当谨言慎行,今后不可如此无状。”

“谢过恩公教诲。”李估老老实实道。

杨阁老点点头,也拍了拍李估肩膀报复回来,便一直朝西而去。

内阁大学士位遵遇隆,在不上朝时特许可以从西华门出入,不必非要绕路走午门这边。

李估长长吐一口气,擦擦额头汗滴,自己为何总是改不掉得意失形的毛病呢?

他想起和长公主的约定,到眼下也不见有人来传消息,便主动沿着午时走过的路,绕过文华殿向北走去。

可惜到了文华殿西北方向的徽音门,便被守门的拦住了,李大人的牙牌在这儿不顶用,不能过这道门。

那就在这里等候罢,李估就在徽音门外绕圈子。顺便提一句,这附近东边沿着城墙的一溜儿房院,便是大名鼎鼎的历史遗迹司礼监,叫李大人很是远远瞻仰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