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千古名将唯杨素,两相一战定突厥(2 / 2)

在大草原上,突厥的精骑,从来没有惧怕过任何对手,他们也可以摧毁对面任何的力量。</p>

达头下马,仰天而拜,大声欢呼,“天赐我也。”</p>

他对面的杨素,或者也在重复同一句话,天赐我也。</p>

达头可法集中了十多万兵马,这是他所有的力量,这一战他要摧毁对手,获得全胜。</p>

可是,这一战之后,他再也回不去西突厥了,他统一东西突厥的梦想也会随风而去。</p>

达头可汗,他也将永远地留在东突厥的领土上。</p>

达头仗着绝对的力量,心存骄敌之心,上行下效,全军上下,都心存侥幸,以为胜利会来得非常容易,因而,行军之阵便不再象平时那么严整。</p>

同时,战斗的意志,也随之出现了不该有的松懈。</p>

临战无必死之志,无必胜之意,这是大忌。</p>

何况,他的对面,是杨素这个大杀神。</p>

杨素麾下,集中了北周,北齐,江南三地的精锐,实在是人才济济,兵强将勇。</p>

原陈国水军都督周罗睺也看出了达头军阵的弱点,他向杨素请战,“贼阵未整,请击之。”</p>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强的年代,中原汉人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主力面前,竟然了无惧意。</p>

面对突厥十万大军的巨大压力,隋军竟然还要主动出击。</p>

可见,当日大战,隋军的战力和战意已达巅峰。</p>

于是,周罗睺率领精骑,不要命地向前冲击,再加上杨素临阵祭旗的鲜血淋漓,情势立即倒向杨素。</p>

西突厥第一次和杨素直接作战,他们以前,并没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p>

视死如归这种事,如果有选择,一般是不会出现的。</p>

因而,突厥的气势一下子被震慑住,心态也出现了动摇。</p>

二军相逢,勇者胜。</p>

心态一旦失守,那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在杨素的全军压上之际,达头可汗的十万突厥军队,彻底崩溃了。</p>

乱战之中,达头本人也被重伤,只能仓皇逃命。</p>

杨素大胜,杀伤敌军不可胜数,此战杀的昏天黑地,日月无光,突厥军队,眼看周围亲友一个个倒下,再无胜算的可能,便号哭着四散逃去。</p>

隋朝另一宰相高颎率领的军队,也取得非常可观的战绩。</p>

高颎前锋赵仲卿以三千精兵,与突厥连战七日,靠着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战力,竟然大破突厥。</p>

当然,这引来了突厥更大规模的合围,但赵仲卿丝毫不惧,设置好防守阵型,竟然又拖住突厥主力五日。</p>

当等到高颎的大军出现在地平线上时,突厥军队早已锐气尽失,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p>

在里外合击之下,突厥仓皇撤退,高颎穷追不舍,翻越秦山七百里而还。</p>

此次隋突之战的后果,意义非常深远。</p>

西突厥达头可汗永远失去了统一东西突厥的时机和能力。</p>

而东突厥的都蓝可汗,竟然在不久之后,被其部下所杀死。</p>

漠北之地,草原之上,乱成了一锅粥。</p>

但杨坚早就布好了一颗棋子,来收拾这个残局。</p>

这颗棋子当然是成为启民可汗的突利。</p>

他虽然身为突厥可汗,但他的心却是隋臣之心,他已经快速融入隋朝的官僚政体和生活之中。</p>

隋朝宫廷之戏,有一种射鹿之戏。</p>

就是分为二组人,以鹿为目标,互相比试箭术。</p>

启民非常上路,他当时的身份是突厥的可汗,但他对杨坚说:“臣由长孙大使得见天子,今日赐射,愿入其朋。”</p>

这是启民在政治上的明确表态。</p>

他是以隋臣的身份,而不是以客卿或是平等之国的可汗的身份,去参与这个游戏。</p>

杨坚同意了这个请求。</p>

他给了启民六枝箭,启民可汗从小在马背之上长大,骑马箭术就如平常吃饭睡觉般平常,当然六发全中。</p>

长孙晟得此一人,大获全胜,而隋朝得此一人,就足以让漠北平息战事,从而获得一段宝贵的和平时期。</p>

养兵千日,用于一朝,很快就到了启民可汗登台唱戏的时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