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莫须有苏威失势,四连斩终断臣心(2 / 2)

杨广注意到了苏威的反常,他将苏威呼唤到跟前,询问他关于盗贼的事情。</p>

苏威知道这是为数不多的说真话的机会。</p>

于是,他思虑再三,委婉而小心翼翼地回答说:“臣非所司,不知多少,但患渐近。”</p>

这是一种新奇的回答,和宇文述似乎有所不同,杨广大感奇怪地说:“何谓也?”</p>

苏威也豁出去了,他接着说道:“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p>

然后,苏威又批评杨广准备四伐高句丽的行动,认为这也是导致盗贼滋多的原因。</p>

汜水和洛阳近在咫尺,杨广显然听出了苏威的弦外之音,但他不想再面对现实了。</p>

苏威依然在做最后的努力,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一旦杨广下定决心三下江都,将再无北归的可能。</p>

因而,当杨广想要四伐高句丽时,他想让杨广知道天下盗贼繁多,必须先安定内乱才可以攘外。</p>

于是,苏威献上自己平高句丽之策,他对杨广说道:“今兹之役,愿不发兵,但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之东征。彼喜于免罪,争务立功,高丽可灭。”</p>

苏威此语,其实对于几十万盗贼的数量和严重性,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p>

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p>

杨广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愿醒来,对于苏威这种直接而真实的说法,感到非常不高兴。</p>

杨广一朝的五贵之一,裴蕴立即过来打圆场,他反驳苏威说:“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p>

杨广这才心情舒畅,开始反击苏威说:“老贼多奸,以贼胁我!欲批其口,且复隐忍。”</p>

杨广实际上已经明确流露出对于苏威的不耐烦。</p>

于是,裴蕴会意。</p>

他立即指使人诬告苏威,将他赶出朝廷,并且,裴蕴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过了一月之后,又给苏威安排了一个与突厥同谋的反逆大罪。</p>

这是杀头之罪。</p>

但杨广并没有赶尽杀绝,他虽然不想再听到苏威的不同之音,但或者他也知道,苏威所说,也许确有其事。</p>

苏威已经失势,他没有办法自证清白,只能不停地向杨广叩头请罪求饶而已。</p>

杨广看到苏威垂垂老矣之身,心生怜悯,也许,在这一刻,杨广也预见了自己未来的命运。</p>

杨广对裴蕴说”不忍即杀”,释放了苏威。</p>

但苏威一家,却遭到了清洗,他的子孙三世,都被除名为民。</p>

不管苏威所说是真是假,杨广心中知道,四伐高句丽,看来已是遥不可及的任务。</p>

杨广觉得天下大事,再无可为。</p>

他自愿缩进他给自己定制的乌龟壳,他将在心神不宁中度过自己最后的岁月。</p>

不管杨广内心是不是真的忧心国事,还是仅仅焦虑他自身糟糕的处境,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已经早早地进入了混乱期。</p>

其实自612年,杨广第一次征辽失败之后,杨广就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p>

他每晚根本无法安稳入眠,老是担心和恐惧有盗贼来侵扰他,必须要有几个妇人在身边陪伴,按摩安抚才能入睡。</p>

这应该是一种深度的焦虑症。</p>

当时,杨广第一次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失败,他耿耿于怀于讨伐高句丽的崩溃。</p>

同时,从那个时候起,杨广应该就已经对星火燎原的民众叛乱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同时又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滋生了更多的困惑。</p>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杨广内心,已经对自己产生严重的不信任甚至否定的心理倾向。</p>

但是,他贵为一国之君,是大隋朝最伟大和高高在上的天子,即使认为自己可能失误,他也要将一条道走到黑。</p>

他那无比倔强,可怜的尊严,绝不允许他向现实低头。</p>

杨广的路,也终于走到了尽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