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也不是个省事的主,同为兄弟,现在被李世民呼来喝去,心中大为不爽,于是就种下了一颗怨恨的种子。</p>
现在他和太子李承乾两个失意人,碰在一起,互相讲述起对李世民的恨意,大有相见归晚之感。</p>
于是,两人沆瀣一气,开始有谋反的想法。</p>
但他们暂时也找到不好的机会,就臭味相投,开始了一种游戏用来寻欢作乐。</p>
他们在太子宫之中仿效突厥人的战法,分左右为两队,各统其一,披毡甲,操竹矟,互相拼杀,经常弄得血流满地,以消磨时间。</p>
李承乾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更象是一个失去父爱,无法无天的顽劣而有逆反心理的儿子。</p>
他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为天子,极情尽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p>
但他的竞争对手,就更象是一个老到的政客,或者说,他的周围,围绕了一群富既有进取心,也有野心的政客。</p>
他就是魏王李泰。</p>
他是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所生,他曾经有过一个封号叫卫王,这是李渊第四子李玄霸的封号,事实上,他这个称号,也是过继给李玄霸一系。</p>
等到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才改了封号,最后称魏王。</p>
相比李承乾天之骄子,早就当上皇太子,魏王李泰似乎更得李世民的私心喜爱。</p>
李泰也有这个本事。</p>
他有些地方和李世民也很相似,爱好文学,礼贤下士。</p>
某一日,李世民私心大动,让魏王李泰开府置文学馆,或者当时李世民追忆起自己做秦王时,延揽天下文学之士的旧事。</p>
那是一种值得缅怀的往事和记忆。</p>
但让李泰开府设文学馆,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p>
这开启了李泰的夺嫡之路。</p>
魏王府中人,看到了事情存在另一种可能,有些孜孜求进之士,阴谋趋进之人,就开始教唆李泰走一条以修书延揽人才,并且成名夺嫡之路。</p>
贞观十二年,李泰在府中广延人才,开始撰写《括地志》。</p>
十五年,《括地志》修成,李世民下诏,让此套书进入皇家收藏馆,并且赏赐李泰万段绢帛。</p>
这让李泰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p>
并且,李世民为了激励李泰,曾经亲自驾临李泰所居的延康里,特别为了李泰大赦长安城囚犯,免除延康里租赋。</p>
天子之赐,名气更重于实际。</p>
李泰似乎已得到李世民的欢心和认可,他的情势一片大好。</p>
李泰生得膀大腰圆,富贵逼人,但却因为过于肥胖,走路都费劲,但李世民却格外开恩,让他乘小舆上朝。</p>
李世民还做出了一个更为出格的事情。</p>
他竟然让李泰的日常用度,超出了皇太子李承乾的规格。</p>
这是一件可大可小,也可以上纲上线的事,褚遂良就上书反对。</p>
他在奏章中写道:“自有国家,必有嫡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p>
甚至为了用度超越皇太子这件事,李承乾的乳母还为他鸣不平,向长孙皇后告状说“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p>
虽然长孙皇后坚持后宫不干政,告诫皇太子李承乾的乳母说:“为太子,所患品性德不立而名不显,何忧少器物也。”</p>
李世民本人的态度也比较值得玩味。</p>
他确实在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争权的局面上火上浇油,或者,圣心难测,圣意难明,但很难归结为李世民是无意为之。</p>
李世民甚至动过给魏王李泰换王府的计划,想让他搬迁到武德殿。</p>
但这件事被魏征搅和黄了。</p>
他上了一道表,先表明态度:“魏王既是爱子,陛下常欲其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此殿,便在东宫之西,海陵(李渊三子李元吉)昔居,时人以为不可。”</p>
然后,魏征进一步讲述了理由,“虽时与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安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p>
听到大臣们的反对声,李世民才熄灭了让魏王李泰更换王府的计划。</p>
但种种迹象表明,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之争,已经明面化,也激烈化了。</p>
实际上,朝臣们也开始站队,兄弟两人,各树朋党,开始明争暗斗。</p>
称心事件,李泰先胜一场。</p>
但李承乾的报复很快开始。</p>
他派了一个人,假装是李泰府中官吏,向李世民上了一个密封匿名奏章,以告发李泰的罪过。</p>
但李世民并未上当,他有知人之名明,认为是有人从中作梗,想抓住这个告密者,却了无所获。</p>
这两件事情,实际上体现了李承乾和李泰的属下官僚团队的作战力。</p>
李泰明显要更胜一筹,他网罗了韦挺,杜楚客等实力派人物,作为自己府中主脑人物。</p>
这批政客为自己将来的前途计,尽心尽力为李泰交结朝臣,打通各种关系。</p>
而李承乾府中的府佐之才,虽然是李世民钦点,却似乎和李泰并没有在一个频道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