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千古第一才女(1 / 2)

 洗漱沐浴后送走赵颖,白野又回返书楼。</p>

一边翻着已经编纂完成的部分教材,一边喝着粥。</p>

“进度有些慢啊。”</p>

薛弼过来也要了一碗,狠狠的喝下一大口,长呼口气,“如何能快,白司谏妄图以一己之力完善完善一门新学,又如何快的起来?”</p>

薛弼本就是个实干派,虽是文人出身,但是,对于只知道之乎者也,自命不凡,却无丝毫建树之辈,同样没有什么好感。</p>

因此对于白野提出的事功学说,极为认可,这也是为何对白野本人有成见,却依旧愿意帮忙的原因。</p>

白野闻言一怔,拍拍脑门,“薛监正一语惊醒梦中人啊。”</p>

随即又有些无奈,上哪儿抓壮丁去啊。</p>

当下所有编写的教材之中,当属语文最难,也最为紧要。</p>

这个时代,或者说是华夏文化之中,一直贯彻的就是实用主义。</p>

好比求神拜佛,这个菩萨不灵,那改天就换一个拜拜。</p>

再好比推广的新式农具,百姓觉得好用,就争相效仿。</p>

但是,没有人会去想,为什么新式农具好用,是形状还是材质?为什么这样的形状就更省力,更有效率?</p>

这个问题不解决,物理,化学之类的学科,根本都没有推广的必要了。</p>

而这种质疑和探索的精神,与时下的普世价值观有着根本性的冲突。</p>

白野挠着头皮,有些不好意思,赧颜道,“不知薛监正能否邀请三五好友?”</p>

薛弼夹了一筷子咸菜,话里还带着怨气,“下官好友多为武人,别说他们不懂,便是懂,见了白司谏能不动粗,已经算是给下官几分薄面了。”</p>

“哎。”突然感觉粥也不香了,以青甸园那群人的尿性,顶多一个月,两座书院就建好了。</p>

这教材没有,授课先生也不够,白野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没事找事...</p>

正一筹莫展之际,陆游匆匆忙忙跑来,一手指着府门方向,</p>

“兄...兄长,府外有人求见。”</p>

白野倒了一杯茶水,“先喝口水,慢慢说,门外何人?”</p>

陆游接过称谢,“那人自称易安居士,自婺州来。”</p>

“居士?谁这么大口气?易安居士...”</p>

白野初听有些耳熟,随后,“嘭”的一声猛然站起,椅子随之弹开。</p>

“人...人呢?可有怠慢了?”</p>

陆游纳闷,自家兄长面圣的时候也没“吓”成这样啊。</p>

“迎到听雨轩了。”</p>

“走走,前面带路。”</p>

陆游在前面走着,时不时的回头问道,“兄长,不就是位老妇人么。”</p>

白野乐了,“妇人?此话最好别让你爹知晓,生当作人杰是何人所写?”</p>

跟在后头的唐婉以手掩口,惊呼出声,“啊!是那李清照!”</p>

陆游立时停住,瞳孔涣散,“李...李...李清照?”</p>

白野上去就是一头皮,“快走啊!”</p>

陆游都顾不上揉脑袋,“哦哦。”</p>

行至门前,白野稍稍站定,整理了一下着装,又捋了捋头发,深吸几口气平复一下心情。</p>

入了听雨轩,李清照正在喝茶,头发花白,和自家先生一般年岁。</p>

脸部的轮廓以及眉眼,可知年轻时也曾是名动一方的美人。</p>

白野上前行礼,“后学末进白野,见过易安先生。”</p>

李清照放下茶盏,上下打量着白野,“哦?你认得老身?”</p>

人当然没见过的,但是,自有了李清照之后千年,谁敢说不认识李清照,那都不配说自己读过书。</p>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易安先生的诗词,千古无二,晚辈一直想去婺州拜访先生,奈何未得些许空闲。”</p>

李清照一声冷笑,“果真是巧舌如簧,溜须拍马之辈,议和之策是你所献?老身只恨非是男儿之身,不能生啖虏人血肉。”</p>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一路南逃,磨难重重,先是丧夫,大病一场,辗转到杭州,书画文物几被盗尽,再次大病一场。</p>

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奈何所托非人,又陷牢狱之灾。</p>

此后,李清照便将所有情念都投入到国家大事之中。</p>

避难婺州期间,朝廷对伪齐频频用兵,大有收复之势。</p>

谁知,前些时候,朝中故交寄来书信,竟是有人建议官家与虏人议和。</p>

白野渐渐冷静下来,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立场自然也就不同,“易安先生是为止战一事而来?”</p>

“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