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没说完,迈尔与工兵营就失去了联系。心情糟透了迈尔立刻给师部打电话:“我的防线已经被突破,情况紧急万分。请立刻增援!”不过他得到的答复是:“坚守战线直至最后一发子弹,装甲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p>
不过对迈尔来说,这话跟空头支票没什么区别,天知道援军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在援军抵达之前,他的团恐怕早就被黄蜂一般涌过来的英国淹没了。哭笑不得的迈尔也只得命令所有能够调集的坦克和部队赶去填补防线上的缺口。</p>
工兵营的防线被英军突破后,127高地立刻就成为德军防线上的一个主要支撑点。不过这里的守军实力实在薄弱。仅有一个105毫米炮兵连(牵引式)和一个工兵排。尽管寡不敌众,但德军还是寸步不让,炮兵将105毫米榴弹炮当做步兵炮使用,尽量压低炮管拼命开火,少量的工兵则用自动武器一通狂射,硬是挡住了猛扑过来的苏格兰高地兵。</p>
尽管英军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猛攻了一天却毫无进展。因为德国炮兵弹药充足,英国人只要一动弹就会招来炮弹。与苦不堪言的苏格兰人相比,德国佬却越打越勇,他们在获得了之前撤退下来的工兵的支援后,反而越打人越多了。</p>
“竞技场”行动开始的第一天,格拉斯哥高地团就付出了伤亡12名军官、200士兵的代价。</p>
格拉斯哥高地团碰了钉子,卡梅伦苏格兰来复枪团9营的日子也不好过,从刚刚出发他们就遇上了麻烦,第7皇家坦克团b中队的坦克傻乎乎的冲进了德军精心布置的雷区,一些坦克履带被炸断,总共有9辆坦克失去了行动能力,其余的坦克不得不停止前进进行掩护。</p>
卡梅伦苏格兰来复枪团9营只得在没有坦克的支援下单独行动了。更加不幸的是,由于地图标注错误,这些可怜的苏格兰步兵走进了己方的炮火覆盖区,其中一个连遭受了重大伤亡,所有的军官除了一个存活之外其余的全部被炸死。好容易通过沟通解除了炮击并重新整顿了攻击队形,继续前进的苏格兰人又落入了德军的圈套。被德军机枪的侧射火力成片的收割。</p>
吓得不知所措的苏格兰人大叫着撤退,好在英国坦克终于爬了上来,勉强维持住了局势。不过很快英国坦克就遭到了德军炮火的打击,德国炮兵连长哈特曼上尉回忆了他用105毫米榴弹炮对付英军坦克的情景:</p>
“早上。营长命令我们从阵地上后撤,那会儿我的手下正在阵地上待命,而我则趴在阵地前沿观察着英国人的动静。很快我就发现大约在四公里外英军集结了2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我立刻命令停止后撤,并要求我连四门火炮同时开火……”</p>
“出其不意的炮击使敌人的车辆根本来不及躲避。根据爆炸的情况,我判断至少有一辆坦克被炮弹直接命中。随后敌人的所有车辆开始后撤,他们后退时产生的烟尘让我们无法再瞄准任何目标。”</p>
此后,哈特曼命令转移目标,开始轰击英国步兵,持续的炮击骚扰使卡梅伦苏格兰来复枪团9营直到中午才推进到预定位置。而那里同样是德军的坚固堡垒,由一个排的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把守,还拥有两个炮兵连的支援。</p>
不过双方战史上对此次作战的经过都没有太多详细的记载,只知道大约12点半来复枪团9营才在坦克的支援下抵达攻击位置,仅仅是这点动作就付出了6名军官和120名士兵的代价。或者说整整一个连就这么消失了。</p>
从“竞技场”行动最初几天的进展来看,蒙哥马利是完全没有达到丘吉尔的要求,全世界没有看到强大的大英帝国摧枯拉朽一般解决德国非洲军团,反而看到了一支蹒跚跛行裹足不前的虚弱部队。</p>
在这场战役的最初阶段就暴露出了英国人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装甲部队的问题,慢吞吞的丘吉尔表现实在拙劣。机动性差的毛病让他们无法伴随步兵作战,尤其是步兵打开了突破口之后,很难快速沿突破口深入,每每等它们赶到的时候,德国人已经重新封堵了突破口。</p>
英国步兵普遍希望有一种机动性更好的坦克来取代慢吞吞的丘吉尔。比如说谢尔曼就不错。虽然这种美国坦克在装甲防御力上比丘吉尔差,但是机动性实在强出太多,而且其75毫米火炮发射榴弹十分给力,是最好的工事开罐器。</p>
在得到前线的反馈之后。丘吉尔立刻就厚着脸皮再次给罗斯福写信了,老烟鬼希望大统领能够支援更多的谢尔曼,从而让北非的英军更快的赶走德国佬。</p>
罗斯福到没有嘲笑英国人不给力,因为他对欧洲战场上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暂时而言,英军只有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给力一点,勉强能跟德国人打对台。至于英国陆军。不要说跟精锐的德国兵相比,就是跟战争爆发前世界普遍认为很粗糙的红军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p>
罗斯福很清楚,仅仅依靠英国人的力量在北非赶走隆美尔将十分困难,所以此时他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的让美国大兵登陆北非,和英国人一起打击纳粹。美国不仅仅要充当民主国家兵工厂,仅仅为英国人提供武器弹药而已。</p>
所以罗斯福婉拒了丘吉尔的要求,表明美国装甲部队正在大规模扩建当中,谢尔曼将优先供应美**队。</p>
自然,罗斯福的拒绝让丘吉尔有些失望,不过他却对罗斯福提出的尽快将美国大兵派往北非十分感兴趣。哪怕他觉得美国人的战斗力很那啥,但是能在北非开辟第二战场,多一个炮灰分担一下德国人的火力也是好的。</p>
很快,在两国总统和首相的一致要求下,“火炬”行动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飞快的进行完善,可以肯定在1943年上半年,美国人就会来了。</p>
不过在此之前,英国人还需要单打独斗,而美国人也将要面临菲律宾那个烂摊子并考虑日本进攻澳大利亚的可能性。至于苏联,苏联倒是乐于看见美国人出动去打击日本人和德国人,多少能分担点儿压力不是。</p>
在苏联国内,最关注的依然是三个问题:保卫基辅的问题、第二次布良斯克战役收尾问题以及敖德萨的问题……(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