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圣人老子(1 / 2)

 洛辞已经完全不能视事了,他现在就是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但他并不恐惧,反而很是期待。</p>

洛言坐在榻前,照顾着父亲的起居,洛国之中有无数的能人,没有大事的话,洛侯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p>

“重耳经历这次的挫折,想必是大彻大悟了。”洛辞轻声道:“邦周已经五百年了,重耳还年轻,有晋国在,一百五十年内,邦周天命无忧。”</p>

洛言闻言笑道:“老祖宗说,殷商有六百年的天命,邦周应当胜过殷商,看来是没问题了。”</p>

……</p>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p>

刚刚读了两句,洛言的手已经激动的发抖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p>

天下人知道善,是因为恶的存在,这岂不是对人性善恶论的定论?</p>

父亲,这是哪位大贤写就的文章?</p>

实在是精妙至极啊!</p>

这样的大贤该邀请到学宫中来担任祭酒,或是为他著书,将这些思想留存下来才是。”首发网址m.97xiaoshuo。net</p>

“此人名李耳,字伯阳,号老聃,是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华服美裳、黄金美玉、车马珠宝都要带上,但想必这样的贤能之人是不屑于这些的,你将素王所著《天道》第一卷带去,想必他就会来了。”</p>

《天道》!</p>

洛辞有些震惊,这一卷书是洛国公室秘而不宣的,最珍贵的典籍,其中蕴含着矛盾对立却又统一的思想。</p>

这一卷典籍赋予了洛国公室灵活的底线,辨证看待世界的能力,合纵连横也是由此而出。</p>

但想一想李耳的美丑之论,善恶之论,他已经自己悟出了这些,现在若是以《天道》引他,定然能成。</p>

……</p>

洛国公室回到洛邑就像是回到自己的家一样,这座城邑的第一任统治者不是周天子,而是还政之后的素王。</p>

那个时期,洛邑往东的诸侯,先来洛邑朝拜素王,再往镐京朝拜康王,这就是所谓的分陕而治。</p>

周王室的守藏室是整个邦周诸夏列国之中,藏书第二多的地方,第一多的当然是洛国公室。</p>

无数的竹简陈列在架上,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洛言孤身一人走入其中。</p>

洛言见到了那位大贤,李耳。</p>

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竹简之上刻着什么,穿着一件有些旧却干净至极的衣服,挽着发髻,须髯洁白,仿佛听到了动静,李耳抬起了头,与洛言对视着。</p>

他有着一张很寻常的脸,神情很是平静,洛言望到了他的眼,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平静却又波澜壮阔的眼睛。</p>

一眼望去,深不见底。</p>

洛言微微躬身拜道:“伯阳公,洛言见过当面,安乐如意兮。”</p>

洛言眉心的圣痕实在是太过显眼,根本不需要介绍,李耳就知道他是谁。</p>

“洛国公室?太子言?”</p>

“正是!”</p>

“还请坐吧。”</p>

很少有人会如此平静地面对洛国公室,人心中都是存在着敬畏的。</p>

“伯阳公似乎并不意外?”</p>

“洛国收罗天下典籍已经五百年了,人尽皆知,前些时日有洛国的友人,从我这里带走一卷竹简,说要献给洛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