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宫中(1 / 2)

 纵然华发渐生,但洛新永远都是那么文雅,一丝不苟的行礼道:“陛下万安。”</p>

刘恒从坐席上跑过来,满怀期待的拉着洛新的衣角,仰头道:“姑父,上次您为我讲述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呢。”</p>

洛新闻言微微一笑,跪坐下来,轻声道:“陛下,臣这就为您继续讲。”</p>

讲故事当然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寓教于乐,从历史故事之中潜移默化的教会刘恒很多道理。</p>

诸子百家的典籍之中就有大量的寓言故事,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学派的思想。</p>

历史就是最好的故事,而恰恰,洛氏有最多的史书,其中有太多吸引人的事情发生,洛新从中挑选合适刘恒听的,编纂成集,作为教材。</p>

洛新在教育刘恒上面所耗费的精力远远超过处理国事,现在一半以上的政务都是他的三兄洛亦在处理,不过这些年洛亦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p>

洛新对刘恒的期望很高,因为大汉朝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p>

从刘邦击败项羽,汉国变成汉朝开始,谁是为这个王朝倾注心血最多的人?</p>

刘邦?吕雉?</p>

都不是。记住网址m.97xiaoshuo.net</p>

是洛新。</p>

汉王朝一共三十多年的历史,洛新担任丞相的时间超过了三分之二,整个汉王朝的体系构建,文治武功几乎都有他的深度参与。</p>

现在他拿到了摄政的大权,就要为大汉做两件事。</p>

第一件是继续推行先前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持续不断的恢复汉王朝的国力。</p>

第二则是要为汉王朝培养出一个优秀合格的继承人,能够继承他和吕雉的政治遗产,并且发扬光大。</p>

第一件事很简单,二十多年的实权丞相,而且他是出了名的刚强冷酷,这让他在朝廷和诸多王侯面前积威甚重。</p>

现在上有摄政的名义,下有强大的洛系支撑,名与器一个不缺,基本盘相当的稳固,没人能和他扳手腕,只能俯首听令。</p>

至于第二件事,就是吸取历史教训了,周王朝时期多少诸侯国都进行了变法,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人亡政息。</p>

深究其原因就是在君主制度下,下一任君主如果不能在变法成果立足未稳之时坚持下去,甚至只要有一丝丝的动摇,就会被无孔不入的贵族官僚们废掉。</p>

洛新对刘恒培养的目标很简单也很难。</p>

既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又要善于采纳臣子的意见。</p>

既要有情有义的对待臣民,又要下手之时毫不犹豫。</p>

既要有泽及苍生的大爱,又要有决然的取舍之心。</p>

洛新给刘恒所讲的故事是西周早期的故事,因为这段故事很有趣,那个时候的洛氏在家族底蕴上还不够强,但是在政治地位上却极高。</p>

洛新讲到了周厉王气走洛文公的地方。</p>

刘恒听的很是认真,小脸之上气鼓鼓的说道:“洛文公那么厉害,还是忠臣,周厉王居然把他赶走了,一定会出事的,姑父快些讲,周厉王是不是很惨。”</p>

洛新微微一笑,故事之中总是有正义的一方和邪恶的一方。</p>

而洛氏,总是正义的一方。</p>

“周厉王率领着天子六军前往征讨楚国,天昏地暗……”</p>

洛新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当初那些没人知道的事情,将周厉王的愚蠢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还时不时的停下来问一问刘恒,“陛下,您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p>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问题,但在洛新已经讲述了那么多的情况下,在洛新的循循善诱之下,刘恒实际上没有选择,他只会回答那个固定的答案。</p>

但刘恒并不知道,他以为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p>

而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洛氏很久以前就发现,对小孩子说不要做什么,禁止类的语言是没有作用的。</p>

因为他会忽视前面的不字,而特意去做后面的那件事。</p>

真正的教育方法是告诉他要做什么事,并且让他自己愿意去做,这样才能深入他的内心之中。</p>

……</p>

未央宫。</p>

张嫣打开信件,信中大多是一些例行的寒暄,然后为张嫣讲述了一番家族所遇到的问题,希望她能够从宫中下一道旨意。</p>

张嫣虽然没有摄政,但她是太后。</p>

在汉王朝,太后是大于皇帝的,洛新摄政,只是从法理上夺取了军政大权,但是属于太后的尊贵地位不会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