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言多必失行多必过(2 / 2)

刘胜一番半带戏谑,半带无奈的话,却只引得刘彭祖讥笑着摇了摇头;

低下头,又看了看手上那支锈迹般般的铜簪,终还是鄙夷的将其丢到一边,还不忘拍拍手上的青绿色锈渣。

“也就是生了大哥,让栗姬占了个‘生下皇长子’的便宜;”

“若非如此,只怕栗姬,早就掉进宫里某个角落的水井,活活饿死了。”

“大哥也真是。”

“——好歹是要做太子的人,母亲做出这样的蠢事,也不知道在一旁劝劝。”

“再这样下去,就算大哥本身没什么问题,单就是一个栗姬,说不定就能让父皇改主意。”

“嘿!”

“真到了那时候,栗姬怕是有再多的首饰,都只能在永巷佩戴了······”

闻言,榻上的贾夫人和刘胜,也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永巷,其实就是未央宫里,婢女宫人们洗衣服、淘米的地方。

大约四十年前,赵隐王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就是被吕太后囚禁在了这个地方,创作了那首名垂青史的《春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春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谁使告汝?

——儿子啊,你做了王,母亲却做了囚徒。

——整日春米到日落西山,还经常有死的危险。

——与你相离三千里,应当让谁去给你送信,告知你呢?

然后,戚夫人就变成人彘了;

再然后,赵王刘如意,也随即被吕太后一杯鸩酒送上了路。

而现在的栗姬,虽然不像当年的戚夫人一样,需要面对生下嫡长子的吕后,但栗姬的所作所为······

“诶,阿胜。”

思虑间,母亲温柔的语调传入耳中,惹得刘胜赶忙昂起头;

就见贾夫人低着头,手不住地轻抚着刘胜的脸颊,眉宇间,却又隐隐带上了些许忧虑。

“阿胜先前说:栗姬入主椒房殿的事,基本板上钉钉了,所以即便是太后,也不好多说栗姬什么;”

“但今天,在长乐宫博戏,太后可是一点都没给栗姬留情面。”

“这是不是就说明,太后,已经不想让皇长子做储君了?”

听闻此言,刘胜暗下稍一思虑,面上轻松也随即被一抹澹澹的忧虑所取代。

“去年大傩,皇祖母在长乐宫赐宴,就曾想让梁王为储君。”

“此事虽然被表叔窦婴破坏,但皇祖母的想法,恐怕仍旧没有发生改变。”

“眼下,关东生乱,皇祖母也只是暂时不提这件事,好让父皇能专心致志,将刘鼻、刘戊的叛乱平定下去而已。”

“等叛乱平定,皇祖母肯定会再次行动,劝父皇立梁王叔为储君。”

说着说着,刘胜的神情也逐渐有些严肃了起来;

索性也不再躺着了,而是坐起身,自然地来到母亲身后,为母亲轻轻揉捏起了双肩。

手上忙活着,刘胜嘴上也不忘继续说道:“过去,皇祖母即便是不喜欢栗姬,也还是因为大哥的缘故,而对栗姬百般包容。”

“——因为在当时的皇祖母看来,无论如何,这太子之位,都只能落到大哥的头上。”

“既然大哥肯定要做太子,那栗姬母凭子贵,就肯定要做皇后;”

“对于必将成为皇后的栗姬,皇祖母只能多多包容,给栗姬多留些体面。”

“而在去年的大傩之后,皇祖母已经有了‘以梁王为储’的心思。”

“既然如此,那在皇祖母看来,大哥自然就不是准太子,栗姬,也就不是准皇后了;”

“栗姬不是准皇后,那皇祖母,也就不需要再给栗姬,留丝毫的体面了······”

一番细心地见解,引得贾夫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面上忧虑之色却是丝毫不减。

便是一旁的刘彭祖,听闻刘胜这一番话语,面上也隐隐流露出了些严峻之色。

最终,母子二人心中的忧虑,便化作了贾夫人一句忧心忡忡的询问。

“那在阿胜看来,这件事最终,会是什么结果?”

轻声发出一问,贾夫人也不由稍侧过头,拉过刘胜不断揉捏着自己双肩的手,将刘胜拉回到身旁坐下身。

“最后,会是皇长子做储君太子,还是梁王,会成为储君皇太弟?”

贾夫人问的清楚,刘胜自也是一听就明白:母亲的担忧,究竟是为了什么。

暗下稍一思虑,便见刘胜僵笑着摇了摇头,又拉过母亲的手,在贾夫人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

“梁王叔,是绝对不可能做储君的。”

“父皇,绝对不会允许‘兄终弟及’的先例出现。”

“尤其是在父皇并没有‘绝嗣’,就更不可能让‘兄终弟及’的情况,在我汉家发生。”

“所以,梁王叔,只会是梁王叔。”

“即便叛乱平定之后,皇祖母依旧坚持,最终结果,也必定如此。”

“——因为在这件事情上,皇祖母,不单是和父皇作对,而是和整个朝堂,乃至整个天下作对。”

“只要‘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的规矩还在,梁王叔,就绝对不可能成为储君皇太弟。”

满是笃定的论断,引得贾夫人、刘彭祖沉沉点下头,便见刘胜继续说道:“至于大哥,也是一样的道理。”

“梁王叔不可能成为储君,是因为梁王叔,并不是父皇的子嗣。”

“而大哥,是父皇的长子。”

“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在皇后至今没有生下嫡长子的情况下,储君之位,只能由大哥坐。”

“所以,最后成为太子储君的,肯定是大哥;”

“到了那时,薄皇后大概率会被废,栗姬,也会在那时候住进椒房殿······”

刘胜毫不迟疑的道出结论,只引得贾夫人、刘彭祖二人,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沉思。

许久之后,母子二人终还是缓缓点下头,认可了刘胜的论断。

只不过,待母子二人从思虑中缓过神,却又发现刘胜的眉宇间,也带上了一抹肉眼可见的忧虑。

就好似方才,刘胜说的那番话,让刘胜自己,生出了些许疑虑······

“不;”

“不能说是‘肯定’。”

“如果父皇愿意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大哥就能成为太子,栗姬,也能成为皇后。”

“可若是父皇,不愿意遵循呢?”

“如果父皇最终,被栗姬惹得不胜其烦,甚至生出了‘栗姬无以母仪天下’的念头······”

神情满是郁结的一阵自语,却惹得刘胜的面上神容,愈发难看了起来。

便是一旁的贾夫人、刘彭祖二人,也随即带上了一抹忧心忡忡的神容。

——储君、皇后的归属,对于母子三人而言,本该是不该关心,也不必关心的事。

但后宫的生态,其实也和朝堂一样:万事,都讲究一个‘稳’字。

就好比过去,所有人都知道,刘荣必将成为太子,栗姬必将成为皇后;

所以对于栗姬、刘荣母子,大家都能‘正确’的对待。

而眼下,栗姬愈发让人感到不解的行为举止,却逐渐让这件事,生出了一些别的可能。

对于这种未知的可能,和无法预测的未来走向,生存于深宫中的人,总是会感到无所适从。

因为‘储位生疑’,意味着‘后位生疑’,意味着未来,可以顺利住进椒房殿的人,并不明确。

这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储君册立、椒房易主的那一天,凡是生存在宫中的人,都将处于一个无比别扭的生存环境当中。

——去交好栗姬?

人家未必能做皇后;

——不交好栗姬?

万一人家最终做了皇后······

“这段时间,母亲还是少出广明殿,少和其他几位夫人走动吧。”

“这局势,实在是被栗姬,搅的我都看不透了。”

“——言多必失,行多必过;”

“叛乱平定之前,我们母子三人,还是尽量窝在这广明殿。”

“等叛乱平定,咱们兄弟几个该封王的封王,剩下的那个没封王的,便大概率就是太子储君。”

“到了那时,一切,就都会明朗了······”

沉声道出一语,待贾夫人缓缓点下头,刘胜才长出一口气,从榻上起身;

扶着贾夫人,便朝着前殿的寝殿方向走去。

但刘胜绝对没有预料到的是:自己今天的猜测,在短短半年之后,都成为了现实。

那一天,刘胜兄弟十人,有九人被封为诸侯王。

就连年仅四岁的老十刘彘,也同样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