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君臣父子(2 / 2)

“方孝孺,既然你提到了目无君长,那我便好好与你论上一论!”朱棣看到此人,顿时动了气,“当年的旧制,九大塞王卫国戍边,震慑不法,更改了这个制度的是谁?以侄欺叔的又是谁?”

“五弟被流放云南,七弟禁锢京城,十三弟废为庶人,十八弟远徙漳州……以及,十二弟被你们逼的自焚而死!这就是一个侄子对待叔叔应该有的态度?当时朕身为皇室之长,起兵靖难又有何问题?”

“那么,既是靖难,天子何在?”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不知为何,朱棣忽然觉得有些好笑。但现在的他,也非当时的他。

“天子不知去向,但就算是在,他也不配坐在这个帝位上!”朱棣看向了方孝孺,“彼时,朕只有北平一地,兵不过十万,他身为皇帝总揽天下,动用之兵胜于朕三倍以上,犹被朕自北而南顺势而下。此等能力,敌人若不是朕,又当如何?如若北元再临,此等水平,能挡其复寇?”

“强词夺理!!”

“朕只是在说事实。”朱棣语气趋于平缓,“若他真有那个能力,即便朕奉天靖难,也不过死路一条。合格的皇帝,必须要能带领大明继续走下去!很明显,他不合格!”

“那么你呢?”这一次,出声的是坐在上面的皇帝,“老四,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就给朕说说你的成就吧。”

“朕虽然不如父皇英明神武,统兵有方,但朕五次亲征北伐,打的那蒙古人的残余势力不敢南下!安南国相杀其主,也被朕命令朱能、张辅平定!”

说到这里,武将一侧有两人微微一动,正是朱能、张辅二人。这也算是他们一生中得意战功之一,故而听到陛下的肯定,有些心神激荡。

“不错,还有吗?”

“朕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船!”朱棣继续道,“三保……”

“臣在!”

武将一侧又走出一人,听声音,似乎是一个阉人。

“接下来,航海中的事情,就由你为父皇禀告一下吧。”

“臣遵旨。”

名为三保的太监,用自己尽可能简练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七次下西洋的所见所闻。饶是他语言已经足够干练,但是那段旅程实在是过于波澜壮阔,依然用了不少的时间。

“朕之武功,或许不如父皇,但朕之文治,绝不比父皇逊色半分!朕站在这里,只是想告诉父皇,您的选择,错了。”

“很好,翅膀硬了啊……”朱元璋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打量着出现在这里的唯一一个儿子,“但朕可不信,你有这个胆子,也不信你的动作能瞒得住朕。你应该还有一个好手下,是他为你谋划的这一切吧。”

没等朱棣回答,他的目光落在了文臣一侧,一个三角眼,形如病虎,穿着不伦不类的僧人身上。

“就是大师为我这个儿子谋划了今日的情景?敢问大师,法号上下?”

“阿弥陀佛,贫僧道衍,拜见洪武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