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之中对资本有一段十分精辟的剖析,“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这一番对资本的剖析不可谓不犀利,但这番话,其实也不过只是总结了他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所看到的那些事迹,若是他能够在此之前,学会汉字,了解中国古代的那些故事的话,他估计就不会对资本那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有如此惊诧的评价了。
因为早在马克思写下《资本论》的两千多年之前,另一位勉强能算得上是思想家,但真正的身份却是大商人和大阴谋家的人已经对资本的追求有着另一番独到的见解了。
他便是以自身滔天的权势,加上花费了巨资,编纂了《吕氏春秋》的吕不韦。
吕不韦本身便是家资丰厚的巨商,但他在赵国国都邯郸做生意之时,却见到了被当做质子的秦国王族异人,在留下了“奇货可居”的成语之后,他便归家和其父有了一段十分出名的问答。
吕不韦问其父:“耕田可获利几倍呢?”
其父答:“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
其父答:“百倍。”
吕不韦最后问道:“立一国君主,又可获利几倍呢?”
其父答:“无数!”
于是,吕不韦说服了秦异人,说服了阳泉君,说服了华阳夫人,这之后的故事,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便是一本充满了桃色气息的糊涂账了,无论历史学家和学者们有过多少次的辟谣,在不少中国人的心中,那个统一了中国的始皇帝,依旧是吕不韦的儿子。
不过,无论嬴政是谁的儿子,吕不韦的目的最终还是达到了。在秦庄襄王,也就是异人继位后,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拜为相国。而在异人这个倒霉鬼没有过上几天大王的瘾就撒手人寰,由年幼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之后,吕不韦成为了相邦,成为了秦王的仲父,终于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