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逼宫二合一(1 / 2)

 二人被士卒拉开后,逐渐恢复了冷静。

李定国余怒未消,雷跃龙也无颜在呆在晋王府,直接拂袖而去。

二人虽然都气极了对方,但都抱着一颗相忍为国的心里,默契的将此事封锁。

回到家中,雷跃龙破天荒的闭门不出,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了屋内。

李定国则让所有知情的士卒不准透露半点消息出去,否则军法从事。冷静下来后,李定国下意识想召金维新前来商议,但是听说其人病了,便送了些药过去,就此揭过此事。

另一边丁继善去送礼倒是顺风顺水,因为演武放水,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那些武将觉得有人赶着上趟来送礼,还能卖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事情办得顺利,他本想回来向雷跃龙炫耀一番,却没想都连门都没得见。

丁继善虽然不死心,但是瞧见雷跃龙那模样,知道八成是没说的通,于是便自告奋勇去拜访李定国,没想到李定国听闻是说此事,根本不给他多少时间辩解,半点面子也不给,直接将他哄了出来。

比之对待雷跃龙那是大大的不如。

丁继善不像雷跃龙那般刚烈,可不敢惹怒李定国,被惺惺赶出门后,站在晋王府前久久不愿离去。

晋王轻之,视之如草芥。

本以为事情会在这种暗流涌动中渡过,但是距离演武前一天,风波到底还是发生了。

李定国决定增兵曲靖的消息在文武百官中遭到了小范围的泄露,不少耿直的大臣都找机会,面呈皇帝,希望朱肆和李定国稳字当先,切勿弄险。

他们都觉得能挣到这个局面,已经是祖宗保佑,天意成全,千万不要因为贪功冒进,错失好局。

朱肆一开始还耐心表明此计划不一定实行,一切都还要看新军练的怎么样,能否承担保卫昆明的重任再说。

但是这些大臣那里相信新军有什么战斗力,极力阻止,不少人把头都磕破了也要让朱肆收回成命。

随着劝谏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风潮,朱肆也越发的严肃了。

计划还没实施,就大面积泄露的风险。

往轻了说这是百官不信任以晋王为首的武将班子。

往重了说这是滋敌卖国。

于是朱肆立马就很严肃将所有知道内情的文臣召集起来训话。

照明殿内,君臣对持。

“你们这是要做什么?是要逼宫不成?”朱肆的话不可谓不重。

群臣不动如山,颇有一股视死如归的气概,雷跃龙一马当先说道:“老臣不敢!唯有一片赤诚,不愿看见江山倾覆!”

朱肆一阵皱眉,数了数在场的人。

“二十八个人!一个个都是大明忠臣,都是这般想的?”

噗通,话音刚落,二十八人齐齐跪地,姿态看似卑微,实则强势:“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收回成命!”

本来都打算私下劝谏,但是既然陛下召见,所幸就按照进殿之前的勾连,直接死谏。

听到这些话,朱肆差点被气笑了,怒目道:“尔等是以为朕轻佻,不以江山为重?”

雷跃龙听后,没有退缩,抬头争辩道:“家国一体,朕即天下!陛下若是抱着这番念头,臣等无话可说。”

“那为何逼宫?”朱肆脸上看不出喜恶。

“因为有人壮胆!”

说这话的人不是雷跃龙,而是让人十分意外的丁继善。

朱肆轻笑道:“你为当朝首辅,能为你壮胆的有谁?莫不是要说晋王吧!我倒要听听,到底是哪路神仙。”

丁继善面色如水:“自然是陛下!”

朱肆不敢置信的指了指自己。

“我?”

“正是陛下!”

朱肆继而怒笑:“那你们说说,朕是如何为你们壮胆的!”

丁继善望了望左右的同僚,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时常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臣信奉此言,故而有胆!”

朱肆听到忍不住拍掌大笑,听不出什么情绪,连说了几个好。

“你们有此觉悟,朕心甚慰!”

“王全福,找几个翰林进来,将这些话记录在案!”

翰林院就在昭明殿不远,很快,三个翰林就被喊了进来。

“此话乃是至理,虽然有可能误伤朕,但朕依旧会一字不改!”

“你们说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那么朕问你们,你们能代表天下人吗?”

朱肆话一问出,在场众人当场舌结,按照这套话术,连天子都代表不了天下人,他们这些人何德何能能够代表天下。

“臣等自然不能代表天下,也不是想着代表天下,只是希望天子兼听则明,不要听信那些武将一家之言!”

这种艰难的时候,当然是雷跃龙顶在最前面。

而后他语气一软,又委婉说道:“天子圣明英武,一片仁德之心,同甘共苦,上下皆服。大明只需时日,励精图治,便可慢慢收复河山,臣等就是不明白,明明一片坦途,陛下为何非要弄险!”

“若是晋王执意如此,以天子之明,晋王之忠,陛下您要是反对,晋王也不会公然抗命!”

朱肆听后直摇头:“阁老这话,混淆概念,劝谏之事,在你等分内,朕不会如此生气。但是你们错就错在不守本分,甚至串联党羽,妄图逼宫!”

“比如宫彝!魏中原等等,你们本无权知晓,此事便不再你们职责范围内,如此逼迫,可知罪?”

宫彝等二十余人,齐齐跪地:“陛下若能收回成命,臣等甘愿伏诛!”

“朕不会一怒掀起大狱,但是也不会因为法不责众,坐视尔等一错再错!”朱肆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来。

宫彝也是一身傲骨,之前都敢公然抗命,现在觉得为国为民,自然是当仁不让。

“臣等何错,请陛下指出!”

如此悖逆的话,朱肆反而平静了下来,今日不让这些人心服口服,看来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你们说了,若是孤抱着朕即国家的念头,做那独夫民贼,你们定然不会有此胆量。你们今日能到此地,抱着必死的决心,是因为那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吧。”

群臣默声,深以为然。

朱肆大袖一挥,端坐在龙椅之上:“此话乃是我说,此题也应当我解。”

“你们听好了,天下既然是天下的天下,那么国之大事,自然需要天下人的首肯。但是人无定样,也无常情。要想决定事情,自然需要以少服多。”

“那么是否意味着眼下之事,甚至包括所有家国大事,都应让天下人,天下所有臣民百姓一一表决,诸位觉得然否?”

此话说完,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不是因为这事震耳欲聋,而是过于离谱。

且不说千古未曾听闻,天下与民共治天下,单说大小决议,甚至军国大事都需要一一表决,浪费时间不说,所有计划岂不是会被敌人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国家还怎么治理、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群臣的骚动,朱肆看在眼里,继而说道:“诸位是不是此事过于离谱?”

“朕也觉得如此!”

“天下人各有职责,各有权利。大小事务让百姓一一表决,即显得拖沓,有显得愚蠢。军国大事,战场形势,瞬息变化,不是小民可以理解的。

所以这种事情需要专业的人,也就是有武略出众的人一言而觉!”

“而咱们大明,可有谁觉得自己的武略胜过晋王?胜过他麾下的将士!你们觉得百姓愚昧不堪,何曾想过,在晋王眼中,在朕眼中,你们与百姓何异?”

“推而及之,在这件事情上,除了内阁,你们没有权力知晓,更没有权力劝谏。”

朱肆的话久久飘荡在照明殿内。

皇帝不论其他,直接从专业性上否决了这次劝谏的正当性。

朱肆见群臣哑然,口服心不服,继续苦口婆心的说道:“平心而论,国事讨论,朕何曾堵塞言路?但是军国大事,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更为重要的事,此事还未有定论,朕说过要等演武结束,难道你们连这点耐心都没有吗?”

“难道你们以为在这种事情上朕会和晋王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