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围困(1 / 2)

 不将这两千人弄走,他便无法彻底掌控此军。

如今装病成功,也应该出面整肃大军了。

借口嘛,就是以拔力泰强令出击,不少士官人心大动为由,将一大批将官或是处死,或是一贬到底。

洪承畴几十年的军旅生涯,这点看人和手段还是有的。

击退马进忠后,他特意将最能立功的地方交给了新降的明军,以此让他们立功,让他能名正言顺的将这些新投降的将官提拔到重要的岗位。

新降的明军在清朝里面没有靠山,也没有任何牵连,自然而然会向他靠拢,是天然的盟友,唯一可惜的是当时拔力泰在侧,让他不敢做的太过分。

而今借助拔力泰独走,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将这只军队完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连夜清洗了一大批人后,洪承畴便开始启程。

这仗还早着呢。

清军如此发狂,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没粮了,不发狂就只有死路一条。

拔力泰的增援,即是洪承畴想借刀杀人,也是在给清军传递一个信号,他洪承畴就在不远处,那里有粮食。

所以依照他的看法,这仗刚到一半。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清军与明军拼个精光,吴三桂战死,他再一举攻克曲靖,然后一边收拢溃兵,一边增长实力。

只有吴三桂死了,他才能占据他的生态位。

要知道此是满清的策略是以汉制汉,满人是不会指挥绿营的。

出任绿营长官的只能是汉人,在吴三桂战死后,整个大清舍他其谁?

拔力泰这支清军自北面而来,彻底将曲靖城下的明军吓了一大跳。

核心大营中明军将那股清军磨的只剩下不到两千人,图纳海被高文贵和陈建生生的磨死在了阵中,气绝而亡。

剩余的清军看到大势已去,只好龟缩到了石城。

石城虽然不能容纳那么多人,但是可以背靠石墙得到休整。

而明军在眼下这个关口自然不会去硬啃石城,这石城半点价值没有不说,火炮和重弩也被李定国调走,也没有办法攻城。

所以明军只需派四千兵马,看住这群鞑子便可。

但就是这四千人,明军也觉得肉痛。

因为虽然耗死了这股近两万人的清军,但是代价也十分巨大,丢下了近两万五千条人命,手中只剩下一万多人,还要分兵四千,导致明军眼下只能拿出七千人去增援李定国。

可以说战术上胜利了,战略上却失败了。

而好巧不巧,现在又突然从北方出现一股鞑子,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彻底改变了战场双方的心态了。

明军此时摸不清清军的虚实,便想着守,攻势便减弱了。

清军看到援军到来,知道有了粮草补充,士气虽然攀升,但那股疯狂劲儿也消失了,攻势也减弱了。

但是明军想守,但是拔力泰却不会让明军如愿,刚入战场,就直奔曲靖城下。

到了此时,是说什么也要将那处塌陷的城墙占领,不让明军进城,更不能让明军将城墙填上。

石城中泰什哈看到援军到了,也不再龟缩,率领仅剩的兵马倾巢而出,务必不让明军补好那个缺口。

战场风云突变,让明军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这股清军的出现问题倒是不大,他们怕的是还有援军。

想到这里,高文贵与王国玺互相看了一眼,决定留一手,鞑子既然退出了石城,那么他们便让一千辅兵占据此地,同时将消息递回给昆明。

尽管他们知道,昆明现在根本挤不出什么兵来,但不管是从理性还是感性上,他们对于天子都生出了一丝期待。

那四千守军自然是不顾一切的贴住了泰什哈,这股清军战到此时也没多少战斗力,明军也能稳住阵势,但是拔力泰那支骑兵就破让明军难受了。

他们从昨天傍晚,鏖战到了此时,到现在差不多快要天亮,基本上已经快要脱力了,如何能抵挡得住拔力泰的新锐之师。

到了这个时候,明军也只能拿命去填。

两军在那处缺口开始鏖战,明军虽然人数占优,但是体力衰减,与这支清军战了个旗鼓相当。

李定国这边,随着一阵火炮与重弩的攻击,清军的攻势暂时被打退了。这支清军现在有了退路,自然有了后怕。

不惜一切代价的围攻李定国,又是夜战,自然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四五万人经过一夜的血战,差不多伤亡大半,仅剩一万多兵马,如此惨重的伤亡比,换做平时早就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