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听到孙享福报出来的这个数据,众位博士的嘴角不由的抽了抽了,本来的招生计划,是每年两千人,扩招三千,岂不是五千?扩招五千的话,那是七千人了,也是说,光是这两年,医学院的将会招收一万二千名学子,加原有的人数,总人数将会达到一万六千人。
“怎么?各位觉得,一万多人从事医疗行业,很多吗?
其实不多,在我看来,甚至还远远的不够,只是未来两年,咱们大唐的人口,可能达到三千多万,等这一万六千多个医学生真正成为医师的时候,都是七八年以后了,那个时候,咱大唐的人口,可能早突破了四千多万,那么,平均每个人可能要服务的人数,可能达到两千人多人,这还不算保障军事医疗,宫廷等,需要专门派遣出去的医护人员的人数,和一些并不在大唐治下的番邦,可能要占用咱们的医师资源的人数的情况下,诸位看到这个数字,还以为,扩招的人数多吗?”
大家只是觉得自己现在很忙,却并没有用孙享福的这种计算方法,来计算社会对于医师的需求,其实大家那么忙的主要原因,还是医师的数量不够多。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同样不发达的还有医疗手段,很多重症病人,一旦需要医师出诊,可能需要个半天一天的时间,两千人里面,平均每天至少有那么几个人患小毛病的,还会有那么几个常年需要治疗的,如果所有的医治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还想要保证大家都得到及时的医治的话,在后世的话或许能够实现,但在这个时代,是绝不可能的。
“既然是百姓有需求,咱们医学院,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只是,这么多生员,全部都在善阳招收吗?”
孙思邈作为一个有德医者,自然是希望从事医学的人更加多,让所有的百姓患病的时候,都能得到及时的医治,不过,实际问题必须得考虑到,善阳虽然有近四十万户人口,但能够读的起书的适龄学子,每年也两三万,其适合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十不足一,可未必能满足医学院的招生需求。
“从今年开始,蒙学生,也面向全国招收,考试方面,也可以更加严格,专业化一些,放心,这两年朝廷的教育体系推进的也很快,今明两年,完成了基础化教育的蒙童数量,会非常多。”
现在,医学生,也可以做到从三品级别的高位了,倒是让百姓学医的热情高涨了起来,当学儒,并不是成为当官的唯一门路的时候,它在大家心里的地位,自然也被动摇了。
农学院,也将会在今年开始第一批招生,到时候,报名的人数,只怕不会少。
工学院,商学院,亦会在明后两年开始招生,都会对儒学生,造成冲击,当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有升通道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基本重新回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
既然生员没有问题,那么,得从内部考虑医学院的教学资源扩大的问题了,这两年,表现较好,医学水平得到了飞快进步的成年医学生,其实可以考虑让他们任教了,许多人的医学水平,早超越了医学院成立之初时,那些医学博士的水平,这是医学整体进步带来的好处,将教师团队每年扩大一倍左右,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维持下去,问题不大了。
这些属于公事,稍后可以由医学院的这些博士与朝廷的太医令商量着来办,孙享福只是做一个建议而已。
给尉迟宝林道过喜之后,孙享福再度冒着风雪,回到了府,此时,孩子们已经睡下,孙享福却因为有些想念远在长安的妻小,而无心睡眠。
贞观五年的第一天,孙享福觉得应该干点正事,那写奏折吧!从医疗体系升级,逐渐写到教育体系升级,再写到化宣传体系升级,直到天色微明的时候,他发现,原来,才短短的两年时间左右,大唐所有的体系,又要再度进行一次升级了。
作为北地的第一高官,从年初二开始,孙府特别热闹,属下的官员,以及自家产业各个方面的主事之人,都会过来拜年,孙享福倒是好生在府里饮宴了几天。
同样饮宴个不停的,还有李世民,而且,他是在新城内,召集新城的高句丽百姓和降兵饮宴,意在收取民心。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新城内的百姓,食物太过短缺了,如果唐军不接济他们,估计这个冬天过完,会饿死,冻死至少一半以的人,所以,在孙享福给李世民发奏章的时候,李世民也在向孙享福以及杜如晦,发催粮的命令,拿下高句丽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养活高句丽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