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给长孙皇后加点担子(2 / 2)

西域之地,勉强能保证自给自足,可吐谷浑,党项各部,云南之地,都需要中原地区输出粮食,衣料等物资,这些地方的人口加起来可是有数百万,消耗可不小。

还有之后的农工商法等学院建好之后,大量的招生,再加上渭南和海外探索公司疯狂的面向全国招募青壮,必定会使得全国各个地区数十上百万计的青壮劳动力脱离农耕事业,转向工商业,这就会导致农业产出大幅下降,农业生产的压力大了,大家就又要回到解决‘吃饭’,这个根本问题来。

农业,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只有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劳动力了,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从事其它的行业。

大致听懂了孙享福的话之后,长孙皇后继续问道,“你是在担忧粮食不够吃吗?”

孙享福点了点头答道,“也算是吧!咱们大唐的人口,在今年底之前做完全面统计之后,可能达到三千万以上,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咱们各方面的人手,都需要扩张,光是守备各地的军人,差不多就要达到一百万。

而随着新的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进,官员的人数,也会大量的增加,数百个州,上千个县,所需要的官员,吏员,医师,治安防爆等人员的数量加起来,又是数十万计,而且,工人,商人的数量增长过快,每年,都是以一倍以上的人数在增加,仅仅一个渭南,就聚集了将近两百万工人,过万的商人。

这人都是那里来的?

大多都是原本在田地里耕种的青壮农夫,少了这数百万的青壮农夫,可见此后的农耕情况,将会有多么严峻。

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养活大家,有足够多的农作物原始材料的产出供应各种工业需求,咱们的建设发展,就不能继续下去,一旦出现了断裂的情况,那么就可能导致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局面崩塌,所以,臣时刻都在担忧着。”

听了孙享福的这些担忧,长孙皇后愣了许久之后,才道,“你的意思是,咱们大唐的工商业发展过快,需要停一停,让更多的人,回归农耕?”

“您这么理解也没错吧!就像岭南,工商业发展起来之后,大部分人都开始从事工商,鼓捣经济作物,所以,粮食产出就少了,现在,他们可不能像前两年那样,有那么多粮食送往关中了。

江南之地的青壮,都在往关中跑,种出来的粮食必定减产,又要运送往东北地区,蜀中的粮产还算丰厚,可是未必够云南那边吃的,甚至还需要关中这边帮补,而关中产出的粮食,其实也未必够现在聚集在这边的快七百万百姓食用的,只能找善阳,定襄那边帮补。

这两地都是人口重镇,其中任一地方出现大灾难,都会有倾国之危,所以,我农门,一直比较注重这两地的农业发展。

只有发展好了农耕,使得原始产出足够支撑工商业,足够抵御随时可能爆发的灾难,才能保障咱们的国家能一直安稳下去。”

长孙皇后听完他的长篇大论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正明说的有理,那么,本宫在维持国家稳定上,能做些什么?”

孙享福想了想如潮水一般涌入商业广场的人群,又想了想商业广场的运转,答道,“您其实已经在做了,比如您把宫中的宫人放出来在市面上劳动,这就是一种进步,当我们大家出门,生活的时候,都不需要前呼后拥,一大堆人伺候的时候,咱们的劳动力,就会放大很多。

一个冲水马桶,一个下水道,一个化粪池,别看它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设计,但是,因为这个设计,会解放很多每天冲洗马桶,运送倾倒夜香的劳动力。

您作为一国之母,应该推动更多这种能够节省下劳动力,让更多劳动力投身到有意义的生产工作中的事情。

您看看这偌大的长安城,这超过一百五十万的人口,有多少是真正参与生产的人?他们相比起渭南的工人,全国各地种地的百姓起来,都太闲了,像米虫一样,浪费着国家的资源。”

长安是个勋贵云集的都城,城市里的居民,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服务勋贵的人,如果这里有几千个官员勋贵,那么就有几万个官员勋贵的家属成员,那么,就至少有几十万人,是专门用来服侍他们的人,这太不合理了。

孙享福是从后世来的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工作,都在挣钱养活自己,与眼下的长安城相比较起来,差异简直是太大了。

一个官员的家里,如果养着上百口子吃闲饭的人,那么,他想要过高质量的生活,能不贪污受贿么?

这是问题,看到了就得解决,把这些细微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整个国家的情况,就会好的多了。

至于具体怎么改变这个现状,孙享福其实已经有一些想法了,长孙皇后就是例子,她打理时代广场,把皇宫里可以裁撤的宫人裁撤了,调过来经营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让其它经营了商铺的权贵家庭,模仿,学习她,体会到将门下的人都放出去抓生产,赚收益的好处呢?

这得需要一个较强力度的宣传,另外,用日渐庞大的消费,逼迫她们渴望更多的经济来源,从而,使得她们接受一些更节省劳动力的生活方式,从而最终解放那些被浪费了的劳动力。

当然了,改变一个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成功的,孙享福只是通过聊天,给长孙皇后理清楚一个方向,让她自由发挥,慢慢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