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信到长安(2 / 2)

不过,他们理解的意思是,朝廷虽然没有六亿贯钱,但是市场上也没有价值六亿贯的货物供他们采购,所以,朝廷只会借钱给买到了建设材料,能够立即上马项目的人。那些连建设材料都买不到的人,即没有资格找钱庄贷款,也没有资格拿江陵城的土地,因为你即便是拿了地,也没有材料立刻上马项目,朝廷可是要在三年之内把项目全做完,三年之后,要召开运动大会的。

所以,他们压根不用去谈什么借贷的问题,直接先拿自己的资金,把渭南各大建材厂一年左右的产出全买了就得了,这样,之后的土地和贷款,就肯定是朝廷优先考虑的对象。

很快,时间就过了三天,长孙无忌再度回到了九垸县,没有找天天带着老百姓跳广场舞的孙享福,而是一头扎进了九垸县衙,找孙大力聊天,然之后,他的一封长奏折,被连夜发往了长安。

而此时,身在长安的李世民,正在把酒相送今科取中的士子,前往各个地方上任实习,至于长孙无忌此前在孙享福书房里写的那封奏折,他刚刚已经收到了。

今年取中的士子的总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是上一届的三倍,取中率差不多达到了四比一,也就是说,今年参加文科,农科,工科,商科,明算科,医科的人才总数达到了六万人。

在这些人实际到岗了之后,大唐四边之地的官员,基本就能大致构建起来了,最多到下一届科举之后,全国的官员构架,就能像关中那样,全部都落实到位。

再之后,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做好各项目,比如医疗体系方面,一个县一间医院,一两个医官,肯定是不够的,九垸县这样人口十多万的县,十个,二十个医官都不够,需要增补的有很多,这些得慢慢来。

李世民特意为这些新科举子们举办了一个送行仪式,礼部命文工团在皇城门口搭建了舞台表演,倒是让冬日里的长安,热闹了一把。

送行仪式过后,李世民立即诏了萧,温彦博,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重臣到御书房议事,首先,就把长孙无忌的那封奏折拿了出来。

看完之后,萧首先就出来说了一句,“正明大才”。这等于是他本人对孙享福跟长孙无忌提到的这个策略的认可。

然之后,房玄龄本来想劝劝李世民,像孙享福这样的人才,不放在朝廷出谋划策,是一种损失的,但看李世民不喜不悲的表情,他还是闭嘴了。

高士廉则是笑道,“想不到我等绞尽脑汁不好解决的问题,到了正明这里,却是轻轻松松能够解决,这钱庄的作用,我等应该重新审视了,此乃朝廷掌控众家的利器。”

以李世民的智慧,现在又怎么会想不到钱庄的厉害之处呢!他有些郁闷的是,孙享福此前为什么不把钱庄的犀利之处告诉自己,让自己事到临头,费那么多脑子,也没摸索出它真正的用法,孙享福的脑子里,究竟装着一些什么?他是不是和王浩一样,也是一个能够梦到未来的人?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比较迷信的,周公一梦八百年的传说,大多数人都信,所以,李世民还是有些相信王浩那本册子上遗留的东西的。

好奇心,使得李世民的关注点没有在孙享福的才能对于国家的用处上,而是在孙享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才能上,他不过是出生于北方幽州之地的一个普通平民而已,甚至,到关中之前,他都并没有几年可供学习的时间。

不过,他调阅了幸福村迁民的原始户籍册,孙母姓贾,如果她是出自青州贾家的话,那么,孙享福这身农学本事,可能是从小继承了家传之学。

这一点,李世民从孙得寿,和孙小妹的聪慧上,得到了一些印证,毕竟,她们两人也是小小年纪,在农学上的造诣很高。

只可惜,他此前派人去青州贾家查问过,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消息,因为,那个年代,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状态中,一个名字并不能上族谱的女人,除非是遇到了当年认识她的人,否则,很难问到根底。

“那么,诸卿这是认为,此法可行?”待得众人都做了一番发言之后,李世民再度确认道。

“应当是可行的,不过,一些管控的条款,也需要进行一些增补,这方面,咱们还得细致一些商量,有一些,甚至需要立法实施。”温彦博算是这些人里面,最冷静的看长孙无忌报过来的这些借贷策略的,他直指核心道。

很快,他的提议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众人在钱庄大宗借贷该怎么立法上,又讨论了好半天,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用了一套朝廷之前向外借贷时用的策略,那就是抵押贷款,这样能保证钱庄的资产安全,类似于利息多少,最高欠多少,最高欠多长时间,什么情况下要强行清债等等的条款,在他们的商量下,也逐渐落在了纸面上,很多方面,倒是能限制王氏族老会当初想出来的借贷扩张,借贷经营的规模。

这场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待得散会之后,钱庄会批准所有要投资做项目的人借款的消息,也开始对外传开,顿时,长安政界的焦点,便全部都落在了这个借贷问题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