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匈奴皇帝 芈黍离 0 字 9个月前

耳朵尖,闻曹操之言,荀攸眼中闪过一道异色。这个曹孟德,果然不凡呐!荀攸心中暗暗感叹。

美稷,暮春时节,距离匈奴夏国建立已历三月。在刘渊的积极推进下,草原诸族缓慢适应着新的国度,新的制度。美稷的新夏贵族们也慢慢向着“汉式”贵族进化,许多氏族都抛弃了冗长的草原姓氏,改汉姓,还为自己于诸夏先贤中找好了先祖。

一时间,整个草原上,改汉姓,认祖宗,成为了一种潮流。而改姓刘者,更是数不胜数。

令姜合牵头,召集一些儒生,仿汉礼而制夏国新礼。比起大汉朝仪,更加简明易行。二月,刘渊颁布夏国朝仪礼法,夏国贵族皆依之行礼,秩序井然,越发向汉制靠拢。

冕服在身,刘渊侧脑袋,听着兰稚与王柔的汇报。九条细旒垂下,似是吸引了刘渊注意力。

让王柔等人,对夏国进行了一次粗犷式的人口普查,结果并不像刘渊预估的那样美好。整个夏国诸族,算上奴隶,总人口才两百万出头。而封赏与贵族食邑再加上原本氏族的人口,就占据近半之数。直接为刘渊缴赋纳税,创造财富,充实国库的部民不过一半。

虽然刘渊于夏国地方内苦心孤诣地推广邑落制度,但到如今也是收效甚微。除了原本的汉境郡县,漠南之地,推行缓慢。

但在刘渊的意志下,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堡邑于北方草原上筑造。夏国部民,就围绕着这些堡邑,游牧迁徙。在刘渊的构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草原会据此慢慢完成它的行政区划。

刘渊也慢慢发现了,如今的夏国,最重要的体系,竟然是新形成不久的爵位制度,助他统治草原,统治夏国。

除了军队,贵族们就是他统治的根基,这可是令刘渊都有些意外的。虽则如此,对地方上的邑落制度还得推行,刘渊可不想夏国从部落联盟逐渐演变成贵族联盟。

“好了,你们退下吧。王柔,户籍制度,你主持,尽快推广开来,明白吗?”刘渊吩咐道。

“诺!臣等告退!”

抚着鬓角的发丝,刘渊眼神犀利,已是中平六年了,灵帝离死不远了。大汉,就要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