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忍者刘协(2 / 2)

匈奴皇帝 芈黍离 0 字 9个月前

可能觉得不好太过忽略天子,有些问题如何处理,袁绍还是向刘协“请示”一番,比如天下诸侯的封赏事宜。这些袁绍早早地定下了,刘协还能说什么,都只有一句话回复:“一切皆由大将军定夺!”

这是一场大朝会,上下汇报一遍,足足耗费了两个时辰,刘协就在大殿上枯坐了两个时辰,眼看着袁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已至正午,冬日暖阳高照,处理政事这般久,袁绍也有些乏了,直接宣布散朝。这个时候,刘协突然出声唤道袁绍。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袁绍疑惑地看着这傀儡天子。

刘协挺直身体,冕前的旒珠来回晃动,深吸一口气,刘协方当着所有朝臣大声道:“大将军袁绍,忠臣护国,剿平乱逆,安定北方,居功甚大。为表功勋,朕议,晋大将军袁绍为赵公,封地赵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此诏一下,满堂皆惊,如许攸这些袁绍臣子,都神情一振,悄悄瞥了眼讶异满面的袁绍。

底下董承当即出列谏道:“陛下不可!此举,不合祖制啊!”

“大将军劳苦功高,为何当不得赵公!”郭图眉宇间带着兴奋,起身驳斥道:“若无大将军,只怕陛下尚且于夏虏手中,朝不保夕,就凭迎奉之功,大将军当得赵公!”

袁绍此时也缓过来了,盯了眼刘协,眼中溢满异样的神采,他心中也有意动。这可是当初董卓的待遇,登人臣之极,当初天下诸侯眼红至极的地位。不过并未出声,想要看这天子,如何反应。

对董承的反应,刘协眉头一皱。这董承,是个忠臣,可惜就是太轴了,这个时候,还抱着祖制。祖制,能救大汉吗。

“朕意已决,无须多言!赐赵公,王侯车驾仪仗。持天子剑,秉朝政大权,替朕剿平诸侯,廓清天下!”刘协坚定道。见董承还欲多言,直接怒斥之。

袁绍这个时候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起身对刘协躬身一礼:“臣谢陛下!”

赵公之事就这么定下了,一干皇汉臣子难免面露不忿,但刘协心意坚决,牵头此事,也不好再反对。

其余袁绍属臣,此时都喜笑颜开,一齐起身向袁绍拜倒:“臣等,叩见赵公!”

……

散朝之后,到城外大营中巡视一番,回到府中,高大威严的大将军府前,立两阙,袁绍一眼就望到大将军府的匾额已然被更换,一张崭新的“赵公府”宽匾就挂在上边。

受封赵公的消息飞速地传到府中,为了讨好袁绍,袁尚做主,严令之下,这么张大匾额,迅速被赶工制出,挂于大门。

府中管事向袁绍解释了一番,闻言,不由斥责道:“胡闹,表现地这般急切,置孤于何地?”语气虽然“严厉”,但就袁绍的表情,周边人都知晓,他心中并未动怒。

“臣等叩见赵公!”入得大堂,心腹臣子们再次对袁绍行大礼。自己的府邸,才是他袁绍真正发号施令,统治河北的中枢之地。

“主公,如今您进位赵公,可喜可贺啊!”底下的郭图首先恭贺道。手下的其他文臣武将,也俱道喜。

“哈哈!”袁绍大笑两声:“孤有今日,皆奈诸公相助!”

“主公,天子今日表现,不可不察啊。臣心有忧虑,天子此举,定不是无的放矢,还望主公慎之!”满堂的轻松气氛,只有荀谌小心提点道。

“友若不必担忧,不过一少年天子罢了,孤养之于深宫,不足道哉!这天子,若能安分守己,孤尚能善待之,否则……”袁绍面露不屑。

“主公,天子年纪虽小,但表现出的气度,有人君之象。臣虑,其大封主公,是不是有麻痹主公的意思?”许攸这个时候冷静下来,也不禁质疑。

“诸位这是怎么了,对这无人、无兵、无权的少年,竟然这般忌惮,过虑了!”袁绍一脸无所谓,不过想了想,还是出言道:“便让显甫领禁军,替孤严密监视这天子吧!”

“不过,天子以赵国为孤封地,是不是太小了?”袁绍面带笑意,冷声道:“若将巨鹿、魏郡、安平、清河,皆纳入孤封地范围,如何?”

“妙啊!”许攸兴奋道:“臣等明日便上表,正可籍此试探天子!”

……

刘协回到自己寝宫,枯坐了一会儿,良久叹了口气。望着周边,很是冷清,他这个天子,还是囚中鸟啊。

“陛下,今日朝会怎么样了?”董皇后替刘协奉上一碗热茶,轻声问道。

“甚好,甚好!”刘协呢喃一句。

“陛下,辅国将军董承求见!”这个时候,一直跟着刘协的小太监入内低声禀道。

目光一闪,刘协吩咐道:“宣!”

“臣,叩见陛下!”董承入内,躬身一礼。

“国丈免礼!”刘协伸手虚扶,问道:“有何事?”

董承当即禀道:“如今邺城上下,皆听袁绍号令。陛下今日封其为赵公,大权尽付之其手,只怕会更加助涨其嚣张气焰,长此以往,陛下威严何在?上下还有何人听天子号令?”

“闭嘴!”刘协闻声一怒,大声呵斥道:“赵公世代忠良,竭诚为国,功勋卓著。若无赵公,朕此刻还在胡王手中,屈辱求生。且主少国疑,朕还年幼,正需赵公这样的能臣替朕处理国事。国丈,再敢非议赵公,朕必重责!”

“臣不敢,臣不敢!”董承又弯了弯腰,很是“惴惴”。

眼睛瞟了眼外边,那里有人影闪动。刘协提起笔,在案上一页纸张上写下什么,悄悄地递给董承。

“你退下吧,朕要休息了!”刘协语气有些不善。

董承微微低头,宽阔的身躯挡住身后的目光,瞥了眼纸条,偷偷地将纸条吞入嘴中。而后答道:“陛下息怒,臣告退!”

董承出宫,自然被守卫毫不客气地搜身,没什么可落人口实的。董承默默上车驾,回府。虽然被刘协斥责了一番,但并没有感到不安。刘协给他的纸条上只有一字:忍。

邺宫中的那点小插曲,自然迅速传到了袁绍耳中,得到刘协与董承的那点对话,袁绍对这识时务的天子,放心了许多。

其后,赵公诸臣上表,扩大封国之事,刘协没有多少犹豫,便允了。反正都在袁绍手中,就算将半个冀州都做为袁绍封国,对此时的刘协而言,也没有什么。

赵公袁绍,定都邯郸,置百官,河北英才,多为其臣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