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一生伏首拜阳明(2 / 2)

“哦?先生教我。”

王阳明放下酒盏,拿了把鹿尾小扇摇着道:

“定是卢中郎将爱徒心切,将玄德公的功绩与那刘裕曹操一并奉上。刘裕乃五服宗亲,曹操亦是官宦世家,若要赐官,以如今朝廷注重门第的尿性,怕是会给高位,兴许朝廷打算以太守之位予之。

但论功绩玄德公由在几人之上,若是给得比刘裕几人低了卢中郎将却是不会罢休,定要据理力争。朝廷中又有十常侍做卢中郎将对头,于是陷入僵局,尚书台此时怕是吵得不可开交。”

原来如此,刘备起先懵懂,经王阳明这般提点,却是恍然大悟。于是连忙道:

“那我等岂不是只能在此空等朝廷吵出个四五六来?可有何破解之道?”

王阳明挥扇轻拍下颌,思索一番后道:

“为今之计,却是可求一主动之法,只是此法若成,后续玄德公怕是福祸相依。”

听到这话,刘备也是好奇了起来。于是拍着胸脯对王阳明道:

“先生,我刘玄德既然踏上这条路,便不怕风险艰难。既然福祸相依,那便是场机缘,先生直说便是,玄德定无个怕的。”

王阳明见刘备眼神坚毅,也是露出满意的神色,继续道:

“既然朝廷不知道做何封赏,那我们便主动提出便是。”

“主动提?”刘备茫然,王阳明却是一拍桌子。

“正是,主动提!如今黄巾主力虽破,但各地依然灾民四起,一旦有人振臂一呼,便会聚啸山林惊扰一方,朝廷为此怕也颇为头疼。

既然朝廷犯难,我们便为其解难便是。玄德公可亲自向卢中郎将建议,再由中郎将向朝廷进言,称可于各州设立屯田校尉,用以防范黄巾贼寇,并安置流民屯垦。此举却正可弥补中原州郡不似边郡设立农都尉、骑都尉,每每对付本地黄巾还需从外地调兵的麻烦。

朝廷若得此策,为解难关定会采纳。如此一来,却是凭空多出了许多新官衔。玄德公作为眼跟前的功臣,再加上卢中郎将推举,又不好安置,定能被委任此责。”

原来如此!朝廷不知道给什么官,那就自己主动编个新官位递过去,如此一来岂不比被动等待要强的多?

一时间,刘备对王阳明是大为佩服,三言两语便解了此间难题,不愧圣贤之名。但王阳明话锋一转道:

“屯田校尉上管征伐之兵,下管屯垦之民,若论实权除了无城据守却是比那太守更适于发展。不过嘛……在下之所以要玄德公推举屯田校尉之职而不是别的,正是因为这是唯一一种有实权且朝廷愿意给的官职。

若要在各州屯田,那必要侵占世家田地,与之起冲突。这种官位那些世家子弟是万万不会沾染,也就这种官职朝廷才会心安理得地扔个玄德公这样有功绩却无门第之人。

玄德公若是接了此职,那接下来可就得承受与世家斗智斗勇之苦了。那些世家大族必会用那刁钻手段找玄德公麻烦,一个不慎便是一番心血付之东流。玄德公,可得慎重啊。”

刘备听闻,却是笑道:

“先生这番指点,却是让备茅塞大开,玄德从未想过还能主动向朝廷讨要心怡的官职过。这屯田校尉可练兵屯垦,乃是养练兵马的绝佳之职,却是我眼下急需的。至于与世家为敌?玄德若怕那也发不得此等宏誓了,何足道哉?”

听刘备毫无迟疑,王阳明也是笑了,不由得俯首称赞。如此一位志诚意坚的明主,他王阳明能遇上岂可不喜?想到这里,王阳明又对行证己道多了几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