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折磨贾张氏(2 / 2)

这些话不用猜也知道是贾张氏教的,那个时候易中海就发誓,等自己掌权了,小当,槐花,贾张氏,自己要一个一个对付。

现在贾张氏已经被易中海弄去糊火柴盒了,要是一天完不成一个任务量,那就别想回来,贾张氏现在眼睛都快糊瞎了。

六十年代没有什么打火机,最主要的就是火柴,这火柴,还有一个俗称就是“洋火”,火柴也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舶来品。所以被称为洋火,一根小小的木头上,包裹一层红色、紫色的可以燃烧的助燃剂,轻轻的在火柴盒的侧面一划,火柴就瞬间燃烧了。

这个时期火柴需求量很大,所以火柴盒也需要很多,一个千人火柴厂,一年的产量能达到60万件,约十二亿盒火柴。

别看火柴小,生产一盒火柴要经过九十多道繁杂的工序。

在九十多道工序中,有些是自己生产,有些是外包的,火柴盒就是外包加工的。

小小的火柴盒,糊制起来程序很多。首先要打浆糊,糊内盒的浆糊要稀点,糊外盒的浆糊要厚一点。

糊小底子时,要将细长的小条纸分成十垛码成一排,用软毛刷蘸浆糊均匀涂刷,然后,将小条子逐一靠右贴在小条纸上,再逐个揭起,先封右边再封接头,左边纸张不封放在桌上待用。下一个节奏是将封了头的小底子放在一个木模内,再放一张方形小木片,用食指滑动纸张,将底封好,拿出模子,晒干待用。

糊大帮子较为简单。大帮子是印在一个大纸板上,横排十张,竖排五张,整版五十张。用刀刻印,似连非连,轻轻一掰,整张纸会一张一张地分开。然后,将分开后的大帮子一摞一摞码好待用。

大帮子在印刷后,被刀刻有预设的印子,用时,先拿起一摞外壳纸,依次捻开后,用竹片刮上浆糊,一张一张从右手送到左手弯曲合上,并用左手紧紧握住数秒,以免炸口。外盒无需日晒,只要阴干即可。

晒干后的小底子和外壳要套在一起,才算基本糊好。最后一道工序是用一个专用盘子,将火柴盒顺向竖立码放,横20盒,竖5排,这一盘正好100个;将捆好的一盘累加成10垛再扎紧,这一件便是1000个火柴盒。

一个熟手一天顶多就能糊上两千成熟。

谁家孩子多,谁就能加班加点多糊火柴盒。糊一万火柴盒,得人民币一元。在糊盒子大军中,一个月糊十万、十五万大有人在。

在那个贫乏的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足以让这个家庭在那个月中,锦衣足食。

贾张氏被易中海安排在了糊火柴盒的工厂中,她一天要糊三千个...一个熟手一天两千到头,你说贾张氏该有多痛苦,要是糊不完,就夜里继续糊,连饭都不给。

现在贾张氏已经被折磨的不像个人了。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