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贼42(2 / 2)

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方面:传统性的民本思想;传统性的国家统一观;带有传统性的对外关系思想。

军事思想既具有传统性,又有现代色彩:1、在治军中,利用传统的忠孝观念思想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社会秩序混乱,传统思想的灌输无法阻挡官兵对个人生存和利益的追逐。2、对舆论战、立体战、情报战有一定的认识。

文化思想:中体西用,倡言中国文化优越论,十分重视作为体的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夫妇观。

轶事典故

避难京城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一天,23岁的吴佩孚烟瘾大发,可“普通座”已无空位,吴佩孚与当地著名豪绅翁氏相商,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几口过过瘾。谁知未过成烟瘾,却被翁氏踢了一脚,赶出了房门。为出此口恶气,吴佩孚找到了当时蓬莱县城很有名气、由十个落第书生组成的“十虎”集团,求这些文痞、讼棍帮忙出气。不日“十虎”大闹翁府,遭到官府缉拿。为避此祸,吴佩孚连夜逃往北京,穷困潦倒。为了糊口,他只有凭自己念过四书五经的能耐,刻苦攻读“相命书”,为他人卜卦算命。无论是吴佩孚本人或是翁氏都没有想到,烟馆“雅间”的一脚会踹出日后的一个手握重兵,叱咤风云的大军阀。

谍战锋芒

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俄战争前夕,由日军守田利远少佐带领渡海分别到旅顺、大连等地刺探俄军军事活动情报,尤其是俄国东方舰队的实力情况。在执行此次任务中,吴佩孚给日本人的印象是“温和良顺,举动不苟;交人圆和而不露圭角;任事处变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虚名;所自信以为是者,则行之以渐。”因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总有法子先生”。吴佩孚出色的情报工作才能,深受守田的青睐。守田奖赏吴佩孚500大洋,并破例准假一周让吴佩孚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家探亲。

重情重义

吴佩孚孤标傲世,但他有一个特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有个知己叫郭绪栋,他见到吴佩孚说:“人说秀才遇见兵,我是在兵里头遇了秀才,我还是不第秀才,好意思叫你做我的下人吗?”他又叹了口气,“枳棘非栖凤之地,我得替你想想出路。”吴佩孚得意之后没忘了郭绪栋,几次促其出山。郭绪栋提出衣锦还乡后,他却连连点头说:“这事好办。”没有几天,北京政府下文任命郭绪栋为山东盐运使,这可是个一等一的肥缺,但郭绪栋噘着嘴向吴佩孚道:“你自己高高在上,难道我就不够当一任高官?”郭绪栋又叹了一口气:“老弟你听我说,我不做高官则已,要做就得做山东高官,让我在家乡露露脸,死亦无憾。”吴佩孚倒抽一口凉气,这现任山东高官熊炳琦就是曹锟的参谋长,难道他的参谋长不配做高官,得改用我的秘书长去做?郭绪栋又补充道:“我不过随便说说,听不听由你。”但吴佩孚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费时达六个月,软磨硬泡,终于将山东高官一职送给了郭绪栋。

结识曹锟

吴佩孚在以间谍身份出色完成了其一生吴佩孚在北平居所留影当中的第一次重大军务后,被派到北洋陆军主力第三镇,从此与日后为民国八大总统之一的曹锟结下了不解之缘。1907年,曹锟成了第三镇的统制(师长)。一次吴佩孚随曹锟驻防吉林时,曹锟要用东北地图,整个第三镇只有吴佩孚有一张在日俄战争时期自己绘制的东北地图,由此曹锟对吴佩孚开始有所关注。次年吴佩孚调任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不久,便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复辟帝制进行准备,1915年护国运动的爆发。曹锟部被派往四川镇压蔡锷的护国军。此战吴佩孚不仅取得了泸州、纳溪的胜利,而且还第二次救了曹锟的性命。曹锟感激万分,誓与吴佩孚共进同退、不离不弃,并向袁世凯禀报了吴佩孚的功绩,吴佩孚被授予陆军中将。护国运动的风起云涌,使袁世凯遭遇称帝危机。

芝泉借才

吴佩孚与段祺瑞也有一段师生之谊,吴佩孚是从武备学堂出来的,段祺瑞是那所学堂的校长,但两人那时地位隔得太远,段祺瑞还没有注意到这位未来的常胜将军。吴佩孚引起段祺瑞注意,还是因为段祺瑞与郭绪栋有过一席交谈。段祺瑞找到曹锟,说是向曹锟要一样东西,“我不要你金银财宝,我只要你手下的一位小团长。”段祺瑞点明了来意。

没想到刚才说得好好的曹锟立刻翻脸,他问段祺瑞:“当年袁世凯向段大人要小徐子,你为什么不给?”段祺瑞打个哈哈,他知道曹锟贪财,因此预先声明,因为要举行秋操,他忙不过来,只是暂调吴佩孚,忙过这一阵子就归还,不用担心他抢人才。接着拿军火换吴佩孚,曹锟立刻动了心,他也变了口气:“说定了,那个姓吴的只是借用,到时得还给我的。”听说吴佩孚将要改换门庭,郭绪栋向段祺瑞进言,“吴子玉确是个人才,但他不适合你段大人,他在你这里要受委屈的。”

爱国气节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为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用尽一切办法收买汉奸为其服务。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中继袁世凯、段祺瑞之后的中心人物自然成为日本特务的焦点。对吴佩孚(右一)全家合影日本的侵略罪恶,吴佩孚是深恶痛绝的。即便流落四川有东山再起之意时,日本特务头子荒木代表日本愿奉送“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但他拒而不受。

抗战爆发后,日军以吴佩孚名义在河南征召伪军。当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为表示抗议,他整整绝食一天。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他为淹死很多日本人而喜,但又为无家可归的140万中国人而悲。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川本等采取拉拢、威逼各种手段都未能让吴佩孚放弃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