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见徐光启饿殍无数(2 / 2)

“老夫还要再仔细想想,此事非同小可。今日叨扰还为了一件事,老夫始终想不通,那本书上说原教旨墨家建墨家军本意是为了帮助小国守城,以此来阻止列国战争,可后来为了养日益庞大的墨家军,竟靠出售兵器获取军费,列国得了这些兵器反而日益好斗,战争更为频繁,初衷与结果如此悖离,于是墨家内部产生分歧,分裂成许多流派,其中赵墨主张君主立宪制,以约束君王之法阻止战争,齐墨主张重商,以沟通互利来阻止战争,秦墨更是主张统一,消灭列国一劳永逸结束战争。这些学说不可谓无道理,可翻开史册,为何唯独秦墨的主张被拿来用,其他流派的主张何故不曾见于史册,秦墨功成身退以后,为何就不见其他流派出来实现自己主张。墨家自秦亡之后就突然绝嗣,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徐光启皱着眉头连续数问。

“这些事情都过去那么久,谁能知道,我估计是秦始皇卸磨杀驴,统一中国以后,就把所有墨家流派都给剿了。”

“果然,与我推测一致,君主立宪制和燕墨共和制难容于君王,可惜。”徐光启痛心不已的扼腕叹息。

“恐怕所谓的焚书坑儒,其实是焚书坑墨。”王朴见了徐光启的表现,察言观色觉得有戏,遂瞎编一通抹黑儒家。反正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一通脑补,靠瞎编和学术造假来确立各种学说的正统渊源。其实古希腊的哲学理念类似印度种姓制度,主张人天生就分几个等级,血统高贵的人永远高贵,血统低贱的人永远低贱。这种哲学理念十分落后,后世的欧洲文艺复兴其实就是假借古希腊先贤之名自创了一套新学说,两者其实风马牛不相及,但不得不说假借祖先之名,给这些新学说找个远古的渊源更容易让人们接受。这种造假欧洲人做的,他为何做不得,不外乎就是考验脸皮厚而已,为了打败建奴,为了活下去脸色算什么。

“依你的说法,是儒家先贤篡改史册。哈哈哈……,给自己脸上贴金,哈哈哈……。”徐光启三观尽毁,竟然含着泪大笑不止。王朴见了心惊肉跳,怕他跟秦金玲一样,又在世上平添了一个疯子。

待徐光启离去,王朴得意的对王雁说道:“我已经动摇了他对儒家的信任,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东虏入寇宣同,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一天,平陆县范永斗传来消息,宋扬的海船顺利抵达,正好赶上了码头的设施修缮完毕,时间把握的刚刚好,没有丝毫耽误。码头重新使用的消息传开来,附近的大船也都赶着货物来停靠,平陆县仿佛从冬眠中苏醒,逐步恢复旧日的繁忙。

七月份秋收过后,陕甘一带的流寇仿佛从冬眠中苏醒,又开始蝗虫一般四处乱窜,迫使明廷不得不四处调兵遣将,按惯例,官军开拔要发赏银,为了筹足这批银子,安抚因欠饷而怨声载道的兵将,明廷下令关闭了全国的大部分驿站,王朴的神甲营正奉命前往潼关,半道上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暗呼不妙:李自成要出现了。

锦衣卫百户尚功德被欠饷十个月,之前赖以养家的纸铺小店早已在下山虎许宏杰的贼乱中飞灰湮灭,此时坐吃山空,正走投无路之际就听人说山里有矿工的活,心想,自己身子壮实,这活能扛得住。就跟着众人进了山。

此时山里倒也太平,说来也怪,杨万春这个贼军余孽盘踞在山里四处作乱,官军却不知何故不肯进山剿贼,税吏更不敢进山去收税,今年收成虽和往年一样不甚理想,但没有了官府的苛捐杂税,山里的百姓竟能饱食无忧,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照这么说,贼军还算干了件好事。”

“可不是嘛,这年头贼像官,官像贼,嘿。”

“我听说官军去了别处,剿哪里更大的贼去了,等回来还是要收拾山里那股贼的。”

“外面的贼别来,这山里的贼别走,这才最好。”这句话顿时得到了大家的连连赞许。

尚功德无比惊讶的发现杨万春这股贼军居然敢在隘口设卡,盘查过往行人。心里忍不住吐槽:“这些贼忒猖狂了,没有王法了吗。”他好歹是世袭的锦衣卫百户,凭祖传的密探技艺编些瞎话而不漏破绽自不在话下。

贼军盘查后就把他们筛选一番,合格者签下契约,尚功德留意到契约上文字与贼军念出来的内容一致,每月银钱七钱,包吃住,这个待遇十分优厚,众人没料到贼军的做派居然十足像官府,皆瞠目结舌,相顾愣然。在前往矿场的路上,尚功德听到前面那人嘟囔了一句:听说太祖爷原是个乞丐,起家时估计也是这么个草头王。

七月十七日,王朴率领神甲营抵达潼关,一路上尽是倒毙的饿殍,又值盛夏,苍蝇浮于腐骸之上,不时轰然而起漫天飞舞,那嗡嗡声叫人浑身都不自在,一连几日王朴都毫无胃口。

“潼关就不要进了,里面谁知道会不会起瘟疫,我们就在野地露营,传令下去,只许取山上泉水,且务必烧开。”朝廷的调令只说去潼关布防,没说要接管城防,故而王朴有权便宜行事,这就是募兵的好处,不受一城一地的掣肘。

“哼,王节制请慎言,朗朗乾坤圣君当国何来瘟疫,老夫要上表朝廷,参你一个胆小如鼠,无端绕弯路,从平陆县到潼关区区两百里,居然走了七天,贻误战机,更拿瘟疫这种无稽之谈,危言耸听扰乱军心。哼。”黄大虎大为恼火,一拂长袖,策马拐弯便进了潼关城。

“圣君当国与没有瘟疫何来因果,咱们就在外面找个逆风处露营,比较安全。”王朴望着绝尘而去的监军背影,十分无奈的说道,他是听说过明末有一场大瘟疫,只是爆发的确切时候不得而知,正是如此才格外恐怖。一路上凡见到前方有大批尸骸就不敢走,找小路绕过去,以至于耽误了许多天,把监军黄大虎气的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