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完石碑之后,已是掌灯时分。士子们似乎也都饿了,骂骂咧咧终于逐渐散去。图图便拿起刷子,将石碑上的骂人之语擦掉,随后回了院子,拉起洛洛、道士、以及神屠等人,商议起办报事宜。
虽然少爷戏言,说这报纸用来刊登骂人之语。
但少爷还说了这是‘党刊’,图图不敢大意、很是谨慎。
仅仅针对版面布局,就讨论了一个晚上。洛洛等人早已哈欠连天,图图却是精神抖擞,拉着众人不让睡觉、商议通宵。
甚至还扯起了少爷的虎皮,美其名曰:头脑风暴。
直到次日清晨,道士催促众人跑圈、读书,图图这才罢手。只是他却并未歇息,而是拉着青龙与朱雀两人,匆匆去了国子监。
因为办报这事儿,不止是需要讨论,还需要手续。
历朝历代,朝廷对于言论总是分外在意的。所以出书、办报等,都要经过审核。而大宋的文化审核机构,便是国子监。
自太学成立以后,国子监的‘教书育人’功能就已经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教育监管职能。上至中央太学,下至州府县学,甚至私人书院,都由国子监管理。另外还管理着书籍刊印、教师任命、以及教育拨款等。
图图办报的‘创刊手续’,便是由‘国子监书库’所掌管。而这监书库的前身,又叫‘国子监印书钱物所’,主管印书、卖书以及相关的钱物、手续等。直至太宗淳化五年,皇帝嫌这名字不好听、俗气,这才改成了国子监书库,始置‘监书库官’,别称‘书库’或‘监书官’,民间也称‘监书’。
实际上,监书一职小得可怜,几乎没品。
但是,权力却大到没边。
因为大宋的‘印刷业’已经极度繁荣,报刊、书肆林立,这些都需要监书同意。只是监书官小、人数又少,凡事需要亲力亲为,监管上就难免粗放。以至于民间盗版猖獗。数年之后,苏轼等‘流量担当’皆为之愤慨。但凡新诗一出,自己还没刊印,盗版却先出来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而图图此刻,便是去找监书官了,想借‘监书大印’一用。
至于找人的细节,却是不清楚了。反正图图带了好多银子,还有‘神屠’二人,就算监书不爱钱,他总怕死吧。
哪朝哪代,还能少了怕死的贪官。
是以午时左右,创刊手续上,便已盖上了监书印章。
随后,图图便拿着一份‘党刊’样本,来到了张子颂的书房,“少爷,创刊手续已经弄好,这是创刊样本,请您过目。”
张子颂正捏着钢笔,埋头抄写‘国富论’,他便头都没抬的说道:
“不用看了,你们觉得可以就行。”
“呃,少爷……,党刊排版四页,头版为‘时政要闻’,第二版是‘庸党之风’,第三版是‘齐民要术’,第四版是‘士林趣事’。”图图眼见少爷不闻不问,依旧还是自顾念了一遍,随后问道:
“少爷,要是您没意见,请为党刊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