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打掉牙齿和血咽(2 / 2)

说到这里的阿嬷神态平静,并没有什么不忿,这不是那种什么都不知道的平静,而是阅尽千帆后面对现实世界的平淡安静,在阿嬷看来自己该失去的都失去了,什么都无法挽回,也就只能直面所有的一切!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她都可以接受。</p>

之所以会这这么淡然接受现实,很大原因是源于早早死去的丈夫,让她感受了最真挚的爱。那个男人在最后时刻猛地把她推出泥石流,什么都没有来得及说就活生生在她的眼前消失,再也找寻不到任何痕迹,他的生命戛然而止,死在两个人感情最浓烈时,只留下她一个人。</p>

后来身边多了女儿,即使女儿出了一些问题,但还是有人爱着自己,阿嬷才会能够活得淡然,不然早就活不下去。</p>

“如今留在这片青山绿水的就只有两个知青:我和我的丈夫,当年我们外出时遭遇了泥石流,是他宁可自己死,也要我活着,最后就连尸体都没有找出来,他的尸骨就在这里。呵!人定胜天?怎么可能?在很多时候人类面对天灾根本无力反抗。”</p>

说到这里的阿嬷终于露出来真实的感情,有着一丝的不甘和嘲讽,命运一次次夺走了她的亲人,却又给她留下一丝丝的希望,而她接受现实活下去,总还是有丈夫的血脉陪着。</p>

阿辉听到这里嘴巴翕动了一下,这也就是为什么阿嬷说阿罗父亲的墓葬在这里的原因吧?其实这么说也没有错,尸骨就在下面,根本无法找寻到。</p>

最终他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因为对阿嬷来说什么安慰都没有用,真的没有想到阿嬷是来自城市里的知青,怪不得她和其余人就是不一样,只是她为什么没有回城?</p>

阿辉之所以会这么想,那是因为他知道有段时间里乡下来了不少来自各个城市的知青,一开始还多少有些欢迎,但后来乡下人发现很多知青们干活不行,和本土的民众又有着诸多生活习惯问题造成的矛盾,再加上还要和乡下人抢口粮,能喜欢才怪。</p>

也不是所有的知青做得都不行,还是有知青做的很好,但相比之后还是发觉做的不好的知青占多数。另外那些下乡的知青们大都千方百计想要回城,就是有人觉得自己回不去,在本地结婚,一旦有机会回城就拍拍屁股走人。</p>

附近乡寨里就有知青留下的孩子,这些孩子们往往活得很苦,做爹娘的知青在知道自己可以回城后纷纷拍拍翅膀走人,撇下孩子和原本的丈夫或者妻子,再也没有回来过,那些被撇下的人一时间闹得是鸡飞狗跳,那些孩子们后来就会多了后娘后爹,有几个能够过的好?。</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