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施恩(2 / 2)

厚积薄发可以如他现在一样潜心研读,同样也可以走上仕途,在岗位上慢慢磨练。</p>

张柬之左右明年都会离开国子监,不如备考科举,搏上一搏。</p>

历史上的并没有记载张柬之离开国子监的详细经历,只是记载了他不知什么时候考中状元,然后调任清源县丞,籍籍无名。直到六十四岁应招对答策问于一千人中拔得头筹,居于第一,从而三年干到宰相,五年推翻了武则天……当然这也不全是张柬之的本事,狄仁杰的布局也很关键。但能让狄阁老选中,成为恢复李唐最重要的掌控者,本就是张柬之能力的体现。</p>

陈青兕相信大器晚成之人,固然有一小部分属于后天开悟,但更多的是缺乏机会,而不是真的等到年过半百,五六十岁的时候,突然崛起。</p>

张柬之出身贫寒,若无机遇,很难有晋升的机会。</p>

来年的科举,对于寒门庶族是一次天赐良机。谁能把握住这个机遇,不得而知。</p>

但陈青兕更希望是张柬之,然后成为自己的助臂。</p>

张柬之看着目光带着几分真诚的陈青兕,他这类人最是稳重,知自己身上没有半点可图之处,能够让陈青兕如此费心,只有一种解释:对方如令狐监正一样,是真的器重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成才,不图任何回报。</p>

知遇之恩,提携之情,跃上心头,肃然作揖:“学生愿听先生安排。”</p>

“好!”</p>

陈青兕拍掌叫好,说道:“还有大半年,你好好准备,有不懂的可以……”</p>

他想了一想,说:“可以问我,当然我也不一定懂就是了。需要什么书籍辅助,你若无权借读,我可以帮得上忙。”</p>

陈青兕是有自知之明的,让他指点程伯献这个学渣,那是绰绰有余。指点张柬之这样的人考科举,真没那么自信。</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